那只在风中睡觉的鸟(南翔作品评论集)/深圳文学研究文献系列

那只在风中睡觉的鸟(南翔作品评论集)/深圳文学研究文献系列
作者: 编者:赵目珍|责编:杨旭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92.00
折扣价: 73.60
折扣购买: 那只在风中睡觉的鸟(南翔作品评论集)/深圳文学研究文献系列
ISBN: 9787550041110

作者简介

赵目珍,1981年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青年诗人,批评家。著有诗集《外物》。曾获第九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一朗读者”2016年度最佳诗人奖,入围2015年“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内容简介

在现实和寓言之间 ——南翔中短篇小说 集《绿皮车》阅读札记 张清华 小说自然要贴近现实 ,这也算是近些年文学的 基本命题了。常见的说法 诸如“有现实感”“常识性”“ 经验”“接地气”等等,有 批评家还发明了“物感”“ 物质外壳”等等说法,强 调小说的写实属性、现实 逻辑。这自然没错,但另 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 ,小说与现实之间并不是 单向且有终结性质的“回 到”的关系——换言之, 小说不是回到了现实就万 事大吉了,从文学史的角 度看,这无论如何也难以 理解为一个“进步论”的逻 辑。事实是,历史上小说 多数时候并不是“写实”的 结果,相反倒多是“寓言” 的产物。如果一个小说家 不能将其写真式的故事上 升到寓言的高度,那么这 种写作的意义便显得可疑 。不只是对于现代派而言 ,即便是中国古代俗到家 的世情小说,类似“三言 二拍”,也是把小说当作 了“警世”“喻世”“醒世”的“ 通言”“明言”“恒言”。可见 小说不是“对现实的记录” ,而应该是“对现实的发 现”,或是“对于人生的启 示”。这个发现不只是描 摹,而是一个充满了思考 和发酵的过程,应该同时 是对于现实的提炼与抽象 ,以及精妙的处理。所以 好的小说家必须具有超越 现实和总结现实的抽象能 力,必须写出人的内心、 灵魂、人性与命运,能够 从现实走向更深层的世界 ,写出能够更具有认知与 理解深度的真实。 这不免有“缅怀先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