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2.20
折扣购买: 唐时明月/读书文丛
ISBN: 9787108062550
唐人的春天 年末正逢寒潮,却有朋友从洛阳递来一盆牡丹,说是 贺岁。到家的时候枝头已缀有十来个花苞,泛出浅浅红色 ,透露一线春的消息。室内暖风轻拂,几日下来,牡丹一 朵接一朵地开了,重瓣嫩蕊,俯仰向背,直让人担心枝条 承不住如此的丰盈华美……赏叹之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 过的那本连环画《百花仙子》。 故事改编自明李汝珍的《镜花缘》开篇:一日,专司 人间花卉的百花仙子,与麻姑洞内饮酒下棋,相谈甚欢, 不想人间女主武则天冬日酒后戏言: 明朝来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醒后还自羞愧,却听报得御苑里百花齐放,独 缺牡丹——原来是众花仙群芳无主,只得各自领旨开花去 了。牡丹仙子因到得最晚,差一点就被炙成枯枝,最终也 还是被武则天贬去了洛阳——据说,这就是洛阳牡丹擅名 天下的由来呢。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武则天醉令百花,小 说野史固不可信,但牡丹之美,几乎已成为历史上那个盛 大开放的唐朝的象征。 唐人对于牡丹的欣赏,也的确不遗余力。李肇《唐国 史补》说:“京师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 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李氏为中唐时人,曾任翰林学士 ,他所说的唐人赏牡丹,大概始自武则天时代,而尤以唐 明皇时为最盛。这种如痴如醉的赏花姿态,多在长安曲江 游春之时:“人置皮袋,例以图障、酒器、钱绢实其中, 逢花即饮。故张籍诗云:‘无人不借花园宿,到处缘携酒 器行。’……曲江之会,行市罗列,长安几为之半空。公 卿家率以是日拣选东床,车马阗塞,莫可殚述。”这是五 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一书中追述唐人曲江宴游时的情 景。 由于逢花即饮,随兴而至,所以游春的时候需要携带 游春物事——这种用来携带图障、酒器等物的皮袋,又可 称为“照袋”。据说王少保仁裕每逢天气和暖之时,必乘 小驷,带着三四苍头,携照袋贮笔砚、《韵略》、刀子、 笺纸并小乐器之类,随意栖止于名园佳墅。照袋以乌皮为 之,四方,有盖并襻,为五代士人所用。王仁裕作有《开 元天宝遗事》,他游春所用的照袋,从其有盖、襻(用以 结系的带)来看,已约略不同于包裹之类的柔软无形。而 根据陶穀的叙述,此前已出现过一种名为方便囊的物事。 陶穀是五代宋初人,撰有《清异录》。该书分天文、地理 、饮食等三十七个门类编录,杂取隋唐至五代的各类典故 。书中称“唐季王侯竞作方便囊,重锦为之,形如今之照 袋。每出行,杂置衣巾、篦鉴、香药、词册,颇为简快” 。唐代用锦制作的方便囊,用来盛放游春时的衣物、梳篦 、铜镜和诗书等等物件,比起五代宋初的皮照袋,应该更 为轻便合用。“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带 着仆从三四个,或是友人相携一二位,面对春和景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