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精)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精)
作者: 编者:万莹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70
折扣购买: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精)
ISBN: 978751135020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触觉敏感期 让孩子的双手自由舞动 公交车上,一位爸爸抱着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上了车。 人们纷纷给这位爸爸让座。爸爸坐下后,孩子就伸着手要 抓车上的吊环,爸爸不想站起来,就没有动,结果孩子不 依不饶,手一个劲儿地往上伸。爸爸没办法只好抱着孩子 站了起来,孩子拿着吊环,玩得十分开心。后来孩子玩够 了,爸爸抱着他坐下,发现孩子的手仍然一刻都闲不下来 ,一会儿摸摸窗户玻璃,一会儿摆弄一下衣服,一会儿又 去摸摸椅背。 6个月的小伦也是这样一个手闲不住的孩子。前天他意 外地发现了一条丝巾,于是就拿着这条丝巾来回挥舞,还 把它放在地上拍打、揉搓。妈妈发现的时候气坏了,原来 这是当年小伦的爸爸送给她的定情信物,两个人都把这条 丝巾看得很贵重,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小伦口水布。 前面我们说过孩子认识世界时,*开始使用的工具是 口。通过口与物体的亲密接触,孩子慢慢知道了什么是可 以吃的什么是不可以吃的,一般0~8个月的孩子就能准确 地使用口。实际上孩子不仅用口来认识世界,也可以用口 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当孩子**次把手放到嘴里的时 候,其实就已经唤醒了手的知觉,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就在 尝试着用手来探索世界。 等到孩子口的敏感期过去,他们使用手的敏感期就来 了。这时候的孩子总是一刻不停地挥舞着双手,见到方的 就捏、见到圆的就按、见到线就拽、见到扁的就扔。有时 候他们会把手放在物品上摸一下,然后握紧拳头,再张开 ,在家长眼里很无聊的动作,孩子就能一下玩上几个小时 。其实这在大人看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对孩子 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他们用手去捕捉事物、认识世界 的一次次尝试,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不仅通过摸、 揉、扔、拽的动作感知这些物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了解 到手是自己的一部分,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同时也在这个 过程中增加了手的灵活度。 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用手的敏感期,抓住这个时机 提高孩子的触觉敏感度。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用手探索的自 由。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心灵手巧”,父母要知道, 孩子手的活动不仅仅是手的活动,它还与孩子的智力发展 水平紧密相连。如果父母对这些不了机会。 父母还要开动脑筋,给孩子提供尽量多的物品,可以 给孩子准备一些不怕摔的东西。孩子喜欢摔东西并不是有 意给父母找麻烦,而是他们发现了手的新功能,那就是不 仅能够抓东西,还能扔东西,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 发现,所以他们要不断地验证手的功能,借此来表明自己 力量的强大。 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善于做一些细活 ,比如缝纽扣、绣十字绣之类的,但是有些人却在面对这 些东西的时候显得十分笨拙,有的甚至穿针都不会,这就 是因为每个人手的灵活性的差异,这与其在手的敏感期所 处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宝宝爱上黏糊糊的世界 兰兰是一个很爱吃香蕉的孩子。不过妈妈*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