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5.30
折扣购买: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B卷)
ISBN: 9787550247895
告别式 有个人,等你一生,只为取你一笑。/李渊 【1】 紫藤花黛青色的茎蔓从墙外一直延伸到窗户的两 侧,暗灰色的砖瓦墙上残留着一点藤蔓爬过之后的青 绿色。我静静地望着眼前仅属于我的小世界。南去的 飞雁衔一枚*叶,在一尘不染的天空划过一道道长长 的曲线。有风吹过,恍惚间,有微妙的波折。 屋内,母亲坐在一张老式的藤摇椅上,双脚有节 奏地点着地板一上一下。发出“吱呀呀”的声响。我 看着她安然熟睡的样子,竟不自觉地微笑起来。她长 长的头发空荡荡地在头枕处飞扬,年华老去的斑斑痕 迹,岁月的印记外露于被白雪染过的发丝上。 墙上贴着的是排列整齐的照片,灰蒙蒙的,仿佛 一切都停留在了被时光掩埋的昨天,那样不可一世, 刻骨铭心。 昨天接到母亲的电话,电话那端是“轰隆隆”的 声响,她说:“笙学,你能不能抽空到台南来一趟? ”她的语气是那样地小心,像是一盘散落在泥土上的 细沙,被风一吹,就没了踪迹。 我抬头看了一眼时钟,晚上9点多,如果没有什 么急事母亲不会这么晚打电话过来。 我朝着电话吼:“妈,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没有 车。我明天一早就回家。”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后来大概是母亲没有在 听电话,我就随手摁掉了结束键: 第二天,我在收拾行李的时候,随手将前几天华 英给母亲买的那件花格裙塞了进去,又从朱红木箱的 底层拿出了一张被撕碎的相片。照片是16岁那年冬季 在台南老家的土墩子上和母亲的合影,因为某些原因 ,在17岁的春季被我亲手撕毁。 买好车票,我坐在候车厅里,点燃一支烟,然后 在放到嘴边时用手指掐灭,随手将一包香烟扔进座位 旁的收集箱。母亲是呼吸病症患者,对烟*的味道, 敬而远之。 当我抵达台南的时候,母亲正穿着一件绿色长袖 衫坐在木椅上,秋凉的风带着浓重的酸意,从鼻翼两 边一直蹿到眼底。我看着她搜寻的目光,走过去,用 手搭在她的手背上。她的皮肤很松弛,僵硬的死皮皱 在一起,干枯的手骨仿佛在我手中一捏就碎。所以, 我是那般小心。 我问她:“妈,你怎么一个人来了?” 她笑,沧桑的笑容如一靥即将枯竭的绒花,“你 回来,我得亲自接你。”她向我身后张望,然后问我 ,“华英怎么没和你一起回来?” 我把她从座椅上扶起来,说:“华英前天去香港 开会了,过些天才会回来。” 她只是笑着,然后默不作声。 【2】 从车站到家有10公里的路程,打车抵达龙崎的时 候,正午的阳光从门口的那棵香樟树上流泻下来,洒 满一身。 屋子收拾得很干净,很古朴的家具从祖父那辈一 直沿用至今。席容——也就是我那过世了的父亲,曾 经说过,他死了,也不能将这一屋的东西都卖掉,这 里藏满了很多被时光掩埋的记忆。或深或浅,或明或 暗,渐行渐远。 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如果有**,我们将那 些属于回忆的东西都救赎给时间,那我们死后,*后 是会皈依尘土还是化为虚无? 晚些时候,夕阳**于*后的霞辉中,浓浓的像 一团仅属于时光的雾,然后退散。龙崎的风总是将远 处甘蔗田的香味延伸过来,像一首小野丽莎的民谣歌 曲,悠然的,疏松惬意。 家里的灯没有城市那么有科技含量,还是那种拉 绳式的50W灯泡。我坐在书桌下翻阅早年拍的相片, 一张张都被母亲保存得没有损伤。 母亲端着热牛奶坐在我*上,轻语:“你们写字 的,都经常熬夜。” 我接过牛奶,温热的气息将手边的空气暖热。我 说:“妈,你先休息吧,我还有一点,明天要交稿。 ” 她一声不响地走出房间,连关上那扇老旧的门都 是轻悄悄的。 我重新将那本相册摊放在书桌上,然后将夹在书 页里的那张照片拿出来,用快要干掉的胶水重新粘好 ,*后,将其放置于相册的首页。 我拿着从台北带来的那条花格裙推开门,母亲坐 在电视机前,老花眼镜一直垂到鼻梁,眼睛微眯着。 我将沙发上的毛毯盖在她身上,切切的秋意,不免会 着凉生病。 不知是声响惊动了她,还是她常年以来的敏感习 惯,她睁开眼,有种模糊不清的视觉效应。 我说:“妈,华英给你买了一条裙子,你明天穿 上,给我看一下好不好看。后天,我就要回台北了。 ” 她低下头,很轻地点了一下。 【3】 隔*清早,我很早便起*,坐在窗边看龙崎的* 出。不知为何,很多年后的**,我依旧会时常怀念 起那种带着墨汁沉韵的破晓时分。 寂静的院子里盛开着不知名的小花,湿润如带水 渍的水晶。院门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有了一个邮箱, 绿漆的皮身,笔直地矗立在平静的地面上。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从小到大,母亲,甚至是父 亲从没有写过一封信。 我打开邮箱门,一张被雨水浸湿的信封滑落出来 。 我打开来看,却是一张来自医院的病情通知书— — ……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