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县城

老县城
作者: 叶广芩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1.83
折扣购买: 老县城
ISBN: 9787224115208

作者简介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授予“北京人艺荣誉编剧”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曾任陕西省人大第十一届常委会委员,西安市第九、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孤儿》《注意熊出没》《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状元媒》等;长篇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老县城》等;中短篇小说集多部;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柳青文学奖、萧红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国环保文学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我住在老县城内的动物保护站,两层小楼,外表 镶着澡堂一样的白瓷砖,是上世纪90年代刚刚富裕起 来的农民的理想装潢,跟整个古旧老城青砖灰瓦的气 氛极不和谐。我不知当初为何选址在这里,城外平坦 地域有得是,其中不乏风景绝佳之处,偏偏不用,非 要钻进颓废老城,莫不还是那“进城意识”在作怪, 有当市民的选择一定要抓住机会,城里城外一定要选 择城里,甭管这城是什么样的城,先取得个“城市户 口”再谈其他。我常常拿这个观点调侃保护站的人, 他们冲我嘿嘿一笑,也不说其他。经后来不断呼吁, 保护站将瓷片铲去,抹以泥浆,风格才与整个城池统 一起来。 保护站建在城内东南,紧靠城墙,地基受到地下 水的浸泡,往上翻浆,不得不挖沟排水。城外往西不 远就是四眼灵泉,现在两眼堵塞,存两眼仍清澈甘甜 ,有石条围护,是城里百姓的水源。灵泉干旱不竭, 汛涝不溢,细观泉底,有细沙翻涌,据说数十年前泉 水喷若珠玑,嗡嗡有声,很是神奇。这是一条宽阔的 水脉,自东向西,与都督门的泗郎泉相接。保护站选 址正选在它的上面,大概是没有考察老县城的建筑史 。 城初建时,偏东十余米的位置是旧文庙,现在是 一块农田。我料定,建在其旁的保护站的命运也好不 过那个早已消逝殆尽的文庙,它的搬迁是早晚的事。 “文庙始建于城之东南隅,地势埤湿,不数年而木朽 墙倾”。宗庙不美,明经不修,在封建文人的眼里, 圣人之道,如太和元气流行,四时不可一日息也。厅 城地处南山,虽僻在遐荒,不如大地方那样人才接继 ,然亦未尝无奇伟之士出自其间。文庙既然如此重要 ,只好移址,从南边搬到北边,就是老县城现在旧小 学校的位置。老县城小学的新址如今搬到了西关外, 两层楼房,是西安某单位赞助的希望小学。学校搬迁 的时候墙上的黑板搬不走,上面还有孩子们写的歪歪 扭扭的字: 我们热爱老县城 路北有1.4米厚的完整大影壁,系文庙所特有, 影壁背后有一组建筑群,有两个半月形的池,是中国 文庙的规范建制。池东有德配天地坊,池西有道贯古 今坊,中为棂星门。大成殿和那些崇圣祠、名宦乡贤 祠已经夷为平地,两个活泼可爱的石狮狗儿一般伏在 石牌楼两侧,挤眉弄眼,缩鼻噘嘴,造型的生动显出 了山里石匠对山野生物的情感,不受约束的艺术个性 和心性的自由发挥。我每回从这两个小狮子跟前过, 都忍不住要摸摸它们,想的是说不定哪一天,它们会 跑起来,在我脚下盘来绕去。 柏树下立着高大完整的碑,躺着三龙戏珠的大石 条,大概是大成殿台阶前的陛,三条龙和一颗火珠滚 成一个蛋。这样的图案我是首次见到,凡是看到这块 石刻的朋友都要问“怎么会是三条龙,不是两条,九 条?” 当地说法,这块船形平地周围的山上盘踞着三条 龙,西方是水龙,南方是火龙,东南是风龙,三条龙 不和,都想称王称霸,经常争执、打仗。它们一打就 喷水喷火刮大风,把老百姓搞得苦不堪言。 P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