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绝的火焰(在世界文学的坐标中写作)(精)/经典文学

孤绝的火焰(在世界文学的坐标中写作)(精)/经典文学
作者: 徐则臣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孤绝的火焰(在世界文学的坐标中写作)(精)/经典文学
ISBN: 978754114344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部值得张扬的伟大小说 一 一九八一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了新作《一 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小说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西 班牙语文学界的一场地震。一是因为,这部小说是作 家沉寂五年之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一九七六年九月 十一日,在智利军事政变三周年之际,作家为了抗议 皮诺切特政府宣布了“文学罢工”,皮诺切特不倒台 就不发表小说。五年的空白给读者造成了巨大的阅读 期待。其二,一九八一年,传闻这位《百年孤独》的 作者只要再发表一部新作,就将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这传闻本身就足以激动整个世界。第三,这本小说本 身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它能否与准诺奖得主的身份 匹配,成了当务之急的问题。 和作家过去的优秀之作相比,这部新作没有获得 一致的好评,而是各执其词,莫衷一是。褒扬者认为 小说毫无疑问是部杰作,是作家五年来韬光养晦的结 晶,它与马尔克斯过去的小说长相截然不同,而这恰 恰证明了作家的非凡的创造力,它的特色是作家其他 小说不可替代的,它的独特的存在也是不可忽略和抹 杀的。批评者则认为,这小说完全是个非驴非马四不 像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是小说,而是新闻报道,作 家在这部作品里,一转身又回到了他的记者时代。这 种批评理由看起来十分充分,小说采用的是新闻报道 式的写法,用中国的文学概念来说,就是“报告文学 ”。缺乏体现小说特色的一些张扬的要素,虚构的痕 迹、细节的渲染、矛盾的冲突、高潮的设置,这些小 说必要的要素在这部小说不同程度地被压抑乃至撤销 了。同时,马尔克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最重要的 代表,这个小说里的魔幻特色难以为继等等。这些都 让批评者很不高兴。 但是马尔克斯本人却说:“我最喜欢的是我的最 近一本书,即《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二 在解释原因的时候,马尔克斯说:“《一桩事先 张扬的凶杀案》之所以是我的最好的作品,是因为我 所希望写的东西百分之百地、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在 我的其他作品中,我是被书中的人物和所要表达的主 题牵着鼻子走的。然而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中,我一切都写得得心应手。”这就是说,这个小说 首先对作家本人有重大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准确 。 这个“准确”,首先应该是叙事学意义上的准确 。 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理性的,作家对小 说写作的控制常常是无力的,小说里的故事、人物常 常会逃出作家的掌控,使得小说最终完全走向了构思 的另一面。最为经典的例子大概要算《安娜·卡列尼 娜》了,托尔斯泰自己都没料到,女主人公安娜在小 说结束时,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当然,跟着小说 走常常并非坏事,但是对一个作家来说,想表达和达 到的无法实现,与初衷相悖甚远,也不是一件值得庆 贺的事。作家需要精确地把握自己的作品,以便时时 体会到创造者的乐趣和信心。这种准确对作家来说, 不仅意味着诞生完美作品的可能性,更关系到作家对 自身能力的自信和肯定。说到底,这个东西才是支撑 作家坚持不懈地创作的最根本的动力。马尔克斯认为 自己在《凶杀案》里达到了。他在一九八二年五月间 发表的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中说:“在《一桩 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我着力发现和表述一系列几 乎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大大小小的巧合事件。我描绘 了那桩惨案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可同时我又设计了许 许多多的巧合,使那件惨案得以发生。” 毫无疑问,作家在表达这个意思时是非常自豪的 ,他对自己像上帝一样精确地描述一场凶杀案感到满 意。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