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炊烟(精)

故乡炊烟(精)
作者: 张广智|责编:孙波//裴红燕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故乡炊烟(精)
ISBN: 9787571104788

作者简介

张广智,1957年生,河南省柘城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有多种著作公开发表。1992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农业厅厅长、中共安阳市委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职,2017年1月至今任河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内容简介

故乡炊烟 想起故乡的炊烟,就有一股暖流袭上心头。 有些事情真经不起细想。人一落生在这个世界,每天 都要吃饭。即使幼小时吃母亲的奶水,母亲也不能不吃饭 就长出奶水呀。一天不吃不行,一顿不吃也不行。常言道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 要吃饭就要做饭,要做饭就要烧锅,就要升腾起炊烟 。现在想来,我从出生到离开家的二十年里,每天从那间 低矮的厨房里,那泥坯垒就的锅灶上,取出好坏不等的馍 、稀稠不一的汤、少盐没油的菜,然后一口口吃掉,才从 一个混沌无知的婴儿,长成一个青春洋溢的棒小伙。这些 都和奶奶、母亲她们每天灶间辛苦烧锅时燃出的缕缕炊烟 有着紧密的联系。 读小学时,因为玩得疯,所以饿得快。学校在邻村, 放学后,一出学校就能看到我们村庄上空飘浮着淡淡的炊 烟,知道家家都在做饭,那里当然也有我家厨房里飘出的 炊烟。猜想着今天是什么饭,咽两口唾沫,肚里咕噜得更 响,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有时候,到家一看大人们下地干 活还没回来,厨房门锁着,更不会飘出炊烟来,干锅冷灶 带来的打击,使自己好像皮球泄了气,瘫瘫软软的。 实行大食堂时,只能大食堂冒烟,各家不准冒烟。没 有炊烟的家。还能叫家吗?我们说谁家绝户了,就叫断烟 火了。凡间的烟火和冥间的烟火连着,凡间没人,那就连 扫墓拔草的人也没了,烟火就断了。 祖先造字造词很有意思,把有人生活的地方,叫人烟 。人要活命,要吃饭,就要冒烟。“往年的南泥湾,处处 是荒山,没呀人烟。”把“烟”换成其他任何字,都难以 表达原来的意思。 儿时形成的吃食嗜好,一生都不会改变。你想,这终 生嗜好,不就连着故乡的炊烟吗?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的迁徙频繁,会把故乡的限阈 不断扩大,那和故乡相连的炊烟也随之飘移淡去。特定时 候,人们看到炊烟就有亲近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王维出使边塞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四围都是望不到 边的黄沙,突然一缕孤烟映入眼帘,顿时让他惊喜莫名。 想起故乡的炊烟,心立即变得软软的,悠悠的。我想 ,炊烟应是乡愁的最恰载体。 故乡明月 月是故乡明,这话还别不信。 天涯共此时,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看到月亮,可 是你看到月亮时的感受不一样。在你工作的城市,你看月 亮时,能完全忘掉工作中的烦恼吗?上级呀下级呀,升级 呀升职呀。如果你已经结婚生子,这时你看月亮能和毛头 小伙子的时候相同吗?老婆呀孩子呀,上学呀就业呀。如 果你已经年老退休,这时你看月亮能和当年与小伙伴打闹 玩耍时一样吗?腰酸呀腿疼呀,血压呀血糖呀。 “当年明月净,今生环形山。”这是我写中秋的小诗 中的两句。今天的月亮和儿时的月亮没有变化,但是你看 月亮时的心境发生了变化。那轮朗照亿万年的明月,那轮 洒满你儿时生活清辉的明月,随着你的脚步在变,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