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该死拉锁卡住了/读书文丛
ISBN: 9787108054739
王一方,医学硕士,编审。现为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总编辑、社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有医学人文专著《敬畏生命》(江苏人民,2001)出版及专论二十余篇刊于《医学与哲学》、《中国文化月刊》(**)、《读书》、《健康报》等。近年在《中国医学信息导报》开设医学人文专栏,多次*邀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作医学人文普及讲座、对话。
现代医学为何变得不可爱了? 毫无疑问,现代医学越来越进步了,不过它也变 得越来越不可爱了,看病难、看病贵,医德滑坡,职 业声誉*伤都是明证,有人将其归咎于公益性危机, 人民**投入严重不足,公立医院不再是依靠公共财 政支撑的社会福利部门,而成为锱铢必较、提供等价 服务,或盈利自肥并贡献税赋的产业部门,医改的探 索中,增加投入的呼声很高,但公平与效率,公益性 与市场运作,保健(保障)的均衡与失衡,自由主义与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重商主义与人道主 义的边界一直无法厘清。也有人将其归咎于医患关系 紧张,冲突频发,某些媒体刻意妖魔化医生(污名化 医学)与社会仇医情结发酵的职业信誉危机。很显然 ,这只是果,而非因。如果潜入思想史的激流,并跳 脱出“进步迷信”(进步其实就是前行迈步,既可以 向上,也可以向下,前者是传统意义上的进步,后者 就可能是**)的光环,可以断言:医学(技术)的快 速进步是医学不可爱的根源。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里,科学进步必然会使医学* 可爱,因为科学探索的半径扩大了,生命图景的认识 *清晰了,技术手段与装备**了,医疗干预(杀灭 、重建、替代)的能力增强了,人们征服疾病、驾驭 健康的本领*高超了,这都是事实,而且一点不假, 但它只是医学演进的光明面,技术乐观主义者只看到 了这一面。同样,科学进步也会使医学不可爱,这就 是马克思所讲的“异化”,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播下 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不可爱(甚至可憎、可 恨)的社会怪象、乱象很多,这是持民粹主义立场的 媒体热衷于报道的。不过,现场报道无法揭示“不可 爱”内在的根由(只有近距离观察,缺乏远距离思考) ,我们需要思想史的洞悉与烛照。 首先,现代医学发展已经深入到生命奥秘的纵深 腹地,正无节制、过度地侵犯自然的圣境,研究者遵 循技术中立与“应然一必然”逻辑,一路高歌猛进, 无法自省、自拔,他们不清楚究竟医学探索应该遵循 (顺应)自然规律,还是**颠覆(**)自然法则。譬 如,人类生命:是任其自然繁殖,还是人工优化?性 与生育是捆绑还是分离(以避孕药为例)?是任其自然 衰退还是人工增强(以**为例)?是自然生育还是人 工替代(以试管婴儿为例)或人工干预(以克隆技术为 例)?是恪守天然性别,还是自由选择(以人工变性为 例)?人类疾病:是任其自然产生与消亡,还是人为 消灭(以天花为例)或诱导、合成(以“二战”及后来 的生物战研究、恐怖战法为例)?人类寿命:自然延 年(享*天年)还是人为延长(抗衰老,延缓衰老)?医 学的功能与效应是治病,还是致病(院内感染,实验 室感染与基因叛乱)?是抗击死亡还是协助死亡(安乐 死)?是生老病死的强力干预,还是关于苦难的拯救 ?医疗技术遵循循环加速机制一路飙升,而职业道德 的净化机制迟迟无法健全,与各种利益集团的瓜葛越 来越不清不白,源自职业敬畏的道德自律愈加苍白, 正确与正义,真理与真谛渐行渐远,越来越疏离,面 对如此尖锐的精神叩问,我们仅仅抬出一位伦理学判 官,而没有沉下心来做哲学思考。这是一个学科陷入 道德、行为盲目和技术异化的标志。 其次,医学巨大进步所派生的关于医疗、卫生、 健康的社会心理期许越来越高,医学的生活化,卫生 、健康概念的扩大化,使得医疗、卫生、健康的标杆 越抬越高,几乎接近于人类幸福的境地,也使得现代 医学(医生)越来越身心疲惫,不堪重负。原初医学只 针对外在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急性传染病、营养要素缺 乏病和呼吸、消化、泌尿、运动系统的常见病、多发 病,进而扩大到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慢病谱系,医学 呈现了广角化趋势,从危重病症抢救到脚臭矫治,从 心脏置换到脱发、头皮屑困惑,从糖尿病防治到减肥 、美容,几乎无所不包。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