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有缘有幸同斯世(精)
ISBN: 9787218129754
金耀基,1935年生,原籍浙江天台。**大学法学士、**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著有《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大学之理念》《中国**之困局与发展》《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的现代转向》《社会学与中国研究》《中国政治与文化》《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等
自 序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不经不觉,我已是八十有三的人了。在八十年的人生中,从20世纪到21世纪,这段岁月恰是中国历史(甚或人类历史)上一个发生巨变的大时代,我深以为我与同生这个大时代的人有一大因缘。对我这个八十后的人来说,与我“同生斯世”的有三辈之人:我的前辈(父辈、师辈)、我的同辈和我的后辈(子孙、学生辈)。进入老年后,常不由然会念想一生中与我“同生斯世”的师友。迩来,猛然觉到我的父辈、师辈之人**大都已经仙逝,而与我同世代的朋辈友好也有不少已是驾鹤远去的了。人生感慨,实多深矣。 这个文集收录的是近三十年中我书写父亲,三位老师,十位前辈,八位同世代的朋辈友人的文字,大都是在他们身后对他们的追思之作,而有的则是在他们生前因不同机缘,为他们书写的,但今与他们已是人天永隔,这些书写也变成对故人所作的纪念文章了。本书中所写人物,父亲外,王云五、浦薛凤、邹文海三位先生是我亲炙的老师,钱穆、徐复观、李约瑟(英国)、小川环树(*本)、狄培理(美国)、朱光潜、李卓敏、费孝通、黄石华、龚雪因诸先生则是我前辈人物,蔡明裕(*籍华人)、孙国栋、马临、逯耀东、刘述先、郭俊沂、李亦园都是我同世代的朋辈友人。文集中还收入我写给爱华女史的一信,这是我对她夫婿林端教授的哀思。林端、爱华伉俪都是学界中人,也是我学术上的知音。 特别要说的是,这本文集我所悼念、纪念之人,都是与我“同生斯世”的有缘之人,他们每一个都曾为这个世界增添光辉与温情,他们*都使我的生命意义变得充盈、丰实,我之能与他们“同生斯世”不只“有缘”,*属“有幸”,真的是“有缘有幸同斯世”。 当此文集付梓之际,回顾我八十余年历程,真还有许多“有缘有幸同斯世”的亲人、师友,他们先后已离开这个世界,这个文集未有我对他们的书写,但他们永存我心。 此书的附录是我五十二年前为殷海光先生《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所作的书评。殷海光先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思想界的**人物。我有幸在他晚年成为他“无不可与言”的年轻后辈。我的《从传统到现代》一书与殷先生的《中国文化的展望》是1966年同年出版的,我们的专业不同,视域有异,但对中国之必须现代化的看法,甚多亟合,可说殊途同归,志同道合。殷先生之于我,实是“平生风义兼师友”,殷先生去世前,我对他当年的“新著”写了一篇书评,殷先生亡故,我当年无有悼文,但于他去世五年后(1971),我在1966年所写书评前加上了一段话(那时,殷先生的新著已成遗著),以表我对斯人斯书的志念。殷海光先生诚亦我“有缘有幸同斯世”之人。 金耀基 2017年8月立秋后 金耀基用**一格的散文体,深情地回忆了一些文化界的大家,笔下富有温情和敬意。那些已故文化人在他的追忆里,已成为远去的背影。 《有缘有幸同斯世》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流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