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太用力

人生不必太用力
作者: 狗剩爹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人生不必太用力
ISBN: 9787505739857

作者简介

狗剩爹,原名王鹏,1984年生,甘肃省兰州市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的高材生,明明是正统的学院派,偏要取个*飞狗跳的外号,自嘲且淡泊名利者也。 从业经验丰富,做过图书编辑、网站编辑、英语教师等职。2012年开始发表评论文章,作品散见于《新京报》《经济观察报》等,著述颇多。2012年8月创办“爱思想的青年读书会”,活跃于北京五道口,举办活动90多场,在文艺青年中间广*关注。

内容简介

你这辈子就是吃了太努力的亏 一 年少的时候我喜欢读毛姆,尤其喜欢《月亮与六 便士》和《刀锋》。这位仁兄的脾气跟我有点像,热 衷挑战主流社会的价值观,还喜欢讽刺小市民的人生 理想,为此还特意拿了某些画家和哲学家的例子杜撰 小说,写他们多么不同凡俗、特立独行,放着安稳的 *子不过,放着体面的工作不要,专门跑去从事“钱 ”途渺茫的文艺事业。一时间洛阳纸贵,想必怂恿了 好些个“不知盐米贵”的小兔崽子。 如今的我似乎已经到了“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年 岁,内心虽不肯认怂,嘴上却不敢再对世俗的成功大 放厥词了。因为我发现,即使你内心再强大,人毕竟 不是活在真空里,流言蜚语即便不用在意,自己家人 的期待多少得有些顾及。就这样,*子仍无奈地拮据 着,一不小心就迈过了三十二岁的门槛。 某天,一个二十出头的小朋友跑来问我:“三十 而立是啥感觉?”我本想说一番低调务实的忠告,但 念及这些年炖*汤的功力不能白白浪费,便颇有些任 性地答道:“起先感到失败羞愧,后来便感到自由解 脱。” 感到羞愧是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才没 法满足世俗标准的“而立”:事业有成、有房有车。 感到解脱倒不是因为我死猪不怕开水烫,今后偏要任 性到底,或是因为大彻大悟看破红尘——那你也不会 相信,而是因为我终于意识到,这样想问题是个陷阱 。 什么陷阱?观念的陷阱,智力的陷阱,想象力的 陷阱。 男人要三十而立,否则你就是不够努力;女生要 在三十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否则你就是不够努力。 有位畅销书作家说得好:你的人生之所以不如意,是 因为你一懒二拖三不读书。还有一位**作家说得* 妙:“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言下之意是:“其实 你还是不够努力。”总之,你不够努力,不够努力… … “不够努力”似乎能用来解释一切现象,适合所 有人。 可话说回来,我没见过几个真正不努力的人。中 华民族恐怕是全世界*勤奋、*努力、*能吃苦的民 族了,可大家都如意了吗? 这种“不够努力”的归因方式实在有些简单粗暴 ,细细想来,这些说辞都假设了一种无差别的平均状 态,仿佛每个人的情况都差不多,大家的追求目标、 成功标准和人生节奏似乎也都一样。但每个人的情况 毕竟是特殊的,譬如我和我的那帮不争气的同学,博 士毕业时就差不多三十了,你让我们拿什么“而立” ?我们真的不够努力吗? 问题*不在“不够努力”。 二 多年前,当我还在师大读书的时候,听说有个中 国哲学专业的博士师兄,坊间传闻是个神人,据说他 懂《周易》和奇门遁甲之术,玄之又玄,而且他给很 多老总和领导都算过,金融危机的那年他还赚了几十 万呢。他曾说:许多事情都是注定的。将信将疑的我 追问:既然都是注定的,那我何必要努力?他答:你 的努力或不努力也是注定的。 这个“宿命论”式的解答让我困惑了很久。此后 我的生活一直徘徊在懒惰与勤奋之间,我的情绪一直 摆荡在后悔与纠结的两极,惶惶不可终*。直到我认 识了一个好朋友,它叫“无意识”(unconscious, 常被误译为潜意识)。 弗洛伊德曾说道:人类的心灵就像一座冰山,“ 意识”相当于露出海平面的一小部分,我们能察觉到 它;而“无意识”则相当于海平面以下的一大部分, 平时我们对它没有觉察,只有当癔症、做梦、口误、 笔误、结巴的时候,它才会被我们发现。无意识虽不 易被察觉,却会影响我们职业的选择、结婚的对象、 健康的状况以及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弗洛伊德说,无意识决 定命运。 从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我了解到,没有人是真正懒 惰的,因为每个人的无意识中都有驱力(drive)。 这种驱力又被称作力比多(libido),一种性的本能 和**,它**旺盛和活跃,却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 。力比多总是试图寻求满足,然而却不得不遭到社会 规范的限制。当它*到压抑后,就会转移和分配到其 他领域,比如文艺创作或吃喝玩乐。在意识和无意识 之间,还有一个前意识(preconscious),它作为“ 稽查者”严防无意识中的内容闯入意识。当“稽查者 ”放松警惕,比如在睡觉、酒醉或大脑过于疲累时, 无意识中的本能和**便会以伪装的形式闯进来,表 现在我们的梦境、酒后的失控或意志薄弱时的言行当 中。 无意识虽然构成意识的基础,但两者想要的满足 往往不一样。“意识”经由理性控制,遵循现实原则 ,它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试图谋求我们长远的利益 ;而“无意识”却不由理性把控,遵循快乐原则,它 就像我们头脑中的猿猴,接*一切却从不做判断,总 是谋求当下的满足。比如,今晚你明明想要减肥,但 却仍坐在电脑前吃薯片、喝可乐、下不了楼、迈不开 腿——这说明“猿猴”战胜了你,夺取了身体的领导 权。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