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日本战俘营旧址、库里申科烈士墓、张自忠墓保护与利用研究
ISBN: 9787229155360
主编张荣祥,研究馆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长期从事近现代文物研究。
第一章 日本战俘营旧址保护利用研究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渝,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共中央 南方局所在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 盟国中国战区所在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 要的历史地位。这一历史进程给重庆留下了大量抗战遗址,日本战俘营旧 址是其中的代表性遗址之一。日本战俘营旧址,正式称谓应为国民政府军 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旧址(以下简称“南泉日本战俘营旧址”),现保存有刘 家湾(红旗日本战俘营)、梁家边(鹿角日本战俘营)两处遗址。 迄今为止,国内研究南泉日本战俘营旧址的学术论著并不多见,大部分 是研究其基本历史信息。较早关注这一领域的是各类文史资料,例如张石 磷的《鹿角乡战俘营见闻记》(《巴县文史资料第 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四川省巴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4),蒋志鹏、卢祥高的《刘 家湾日军战俘营》(《九龙坡区文史资料选辑第 3辑》,1989)、周仲初的《郭沫 若与“在华日人反战同盟”“鹿角战俘营”》(《巴南文史资料第 15辑》,1989), 李丛的《鹿角战俘营琐记》(《重庆文史资料第 41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主要是介绍战俘营在重庆的情况。之后,邱宗功、舒义祥、黄贵武主 编的《和平村与反战运动》(中共贵州省镇远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印,2002)系 统介绍了国民政府军政部俘虏收容所的沿革和活动,其中就包括了南泉日 本战俘营的历史沿革以及在重庆的活动。此外,孙金科、陈海宁、杨定法出 版的《中国日俘收容所揭秘》(香港天马出版社,2008)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抗 日战争时期中国日俘收容所的历史沿革和对日俘的管理教育工作,其中也 包括设于南泉的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虽然该书所用资料大多没有标明 出处,学术性不够严谨,但仍具有一定史料价值。随着2009年南泉日本战俘 营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文博界开始 重视对其的研究。如张仲在《曾经的历史——重庆鹿角日俘收容所》(《重庆 与世界》,2010年第10期)讲述了重庆鹿角日俘收容所的沿革及活动,李波主 编的《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分别对红旗日本 战俘营旧址、鹿角日本战俘营旧址作了图文并茂的介绍。 海外涉及南泉战俘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鹿地亘资料调查刊行会 编的13卷《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资料》(不二出版,1994),是一部内容非常全面 的资料集,尤其对大后方日人反战组织成员的构成、反战宣传的口号、反战 宣传的活动示意图、反战组织出版发行的刊物及俘虏收容所的情况等内容 记载非常详尽,是研究南泉战俘营不可多得的原始史料。菊池一隆的《日本 人反战士兵与日中战争——与重庆国民政府地区俘虏收容所相关的情况》 (林琦、陈杰中译,朱家骏主编、校译,香港光大出版社,2006)对抗战时期中 国俘虏政策的理论构造以及日俘反战运动进行了述论,并访谈了部分返日 日俘,其中涉及了各俘虏收容所的情况。 但是,以上论著基本都是以战俘营的基本历史信息为研究对象,明确以 南泉日本战俘营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作为个案研究的学术论著仍旧缺乏。目 前,仅有黄晓东、张荣祥主编的《重庆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研究》(重庆出版社, 2013)一书对日本战俘营旧址的保护利用有较为简略的研究。可见,这一领 域的研究基础相当薄弱。 本书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三处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对保护和开发有价值的抗战遗址遗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体现城市独特魅力、增强重庆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