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北京越剧人
ISBN: 9787104046059
王蔚丽,浙江宁波人,自幼习筝、绘画,酷爱诗词、越剧。现任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南花越剧团副团长,**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弟子,越剧王派花旦。曾在越剧《红楼梦》中饰林黛玉,越剧《孟丽君》中饰孟丽君,越剧《玉蜻蜓》中饰王志贞等。 三十年来,王蔚丽在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的艺术研究与艺术实践工作中,秉承“南花北移”的宗旨,全力以赴,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创新思路,精益求精,为越剧在北京的传承、弘扬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花北移”播种人 看到越剧这朵南花在北京生根、发芽,以致枝繁 叶茂,硕果累累,人们会共同想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丁苗芬。 丁苗芬出生于1931年12月。1943年入嵊县丁家村 科班学艺,师从男班演员丁小芳,1946年学成出科。 1953年到上海加入天明越剧团。1954年1月参加天鹅 越剧团。1959年4月入*,她曾任上海市徐汇区政协 委员,当选过上海市青年***建设积极分子。 1960年调到冶金部艺术剧院,后成为***直属的红 旗越剧团,任副团长。曾携剧团多次到***向中央 ***汇报演出。在《唐知县审诰命》一剧中,她饰 演的唐知县*到周恩来**的赞扬:“你演得很好, 小小知县胆子很大,有骨气!” 剧团解散后,丁老师感到**惋惜,*多的遗憾 不只是一个剧团是否存在,而是一个剧种能不能生存 和传承下去。也许一个剧团的存在取决于许多客观条 件,但是,一个剧种的存在还是有赖于主观的信念与 执着。丁老师曾经说过越剧是她的第二生命,生命* 不能就此终止,她希望越剧在北方能够继续生存,能 够生根、开花、结果。 在这种信念下,她开始着手培养越剧人才,看到 很多北方姑娘**热爱越剧,她打算从这里人手,让 北京姑娘把越剧唱起来。1986年6月,她自筹资金在 北京建立起了京越戏曲艺术学校,招收了一大批喜爱 越剧的北京姑娘,从此踏上了传授越剧、弘扬越剧, 发展越剧的征程。 丁苗芬老师自筹资金,开办了京越戏曲艺术学校 ,面向社会,先后招收了近300名学员。从租赁场地 、组织招生、安排师资、制定教学计划、直至培训、 考核、结业,丁老师精心筹划,广开思路,巧妙设计 ,在亲自担任校长、亲自授课的同时,还邀请越剧届 、昆曲届、声乐届等专业人士前来授课,确保学员们 *到正规培训。一批批越剧爱好者接踵而至,兴致盎 然,但是,训练起来是十分艰苦的,一字一句、一招 一式,貌似简单,却包含着深深的功夫。因为都是北 方姑娘,所以先从咬字学起,接下来是唱腔、身段, ……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直到像模像样地排演 越剧片段。就这样,两三百名学员陆续从这里毕业, 毕业的时候,不少学员已是学有所成,能够排演整折 越剧了。应该说,正是京越戏曲艺术学校为**北京 的越剧事业奠定了基础。 走出京越戏曲艺术学校,学员们俨然是个初级的 越剧演员了,她们就像是插上翅膀的小鸟,渴望着在 越剧的天地里飞翔。但是,任她们飞翔的空间又在哪 里?丁老师深知自己培养人才的愿望虽然初步实现了 ,但这里只是一个摇篮而不是舞台,京越戏曲艺术学 校只是她艺术实践的**步,接下来该考虑怎么让大 家演戏,怎么让越剧在北京真正的走上舞台了。丁老 师一面大胆设想,一面积极听取越剧届姐妹及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