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插图典藏本)(精)

欧也妮·葛朗台(插图典藏本)(精)
作者: (法)巴尔扎克|译者:罗国林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1.80
折扣购买: 欧也妮·葛朗台(插图典藏本)(精)
ISBN: 9787514611847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二十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更创作了卷帙浩繁的巨著《人间喜剧》,共包含91部小说,刻画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外省某些城市里总有一些房屋,看上去像阴森幽 暗的修道院,一派荒凉的旷野,或满目疮痍的废墟, 给心境平添几分悲凉。或许,修道院的死寂、旷野的 苍茫和废墟的破败,这类房屋都有一点吧。里面的生 活起居无声无息,要不是街上一阵陌生的脚步声,引 得窗口突然探出一张僧侣般呆滞的面孔,用黯淡无神 的目光向外打量一眼,外来人还以为那是没人居住的 空屋呢。索莫城里有栋住宅,外观就有这些凄凉的成 分。它坐落在一条高低不平的街道尽头,那条街直通 城里高处的古堡,如今已不大有人过往了。尽管夏天 热,冬天冷,有些地方还挺阴暗,却还不乏特色:鹅 卵石铺的路面,总是干爽清洁,回声清脆,街面狭窄 又弯弯曲曲,而且它那些蜷伏在城根边的房屋,有着 老城区那份宁静。三百余年的古宅,虽是木头结构, 尚还坚固,而且不拘一格,十分别致,使得尚古思幽 者和艺术家们,常在索莫老城这一带驻足流连。不管 谁经过这些房屋前面,都不能不欣赏那些粗大的梁木 ,两头雕刻有稀奇古怪的图案,在大多数房屋的底层 上面,形成一}留黑色的浮雕。这家房屋的横木上盖 着青石板,单薄的墙上便现出一条条蓝线,木结构的 屋顶已被岁月压弯,椽子禁不住日晒雨淋,早已朽烂 翘曲。那座房屋的窗台已显得破旧发黑,上面精致的 雕刻模糊难辨,又仿佛太单薄,穷苦的女工用土黄色 的瓦盆栽了几棵石竹和月季搁在上面,都承受不住了 。再往前去,有几家大门上钉有粗大的钉子,祖先们 展示才华,在钉头上刻了一些象形文字,究竟代表什 么意义,却永远没人搞得清。或者是一位新教徒表示 信仰的符号,或者是神圣联盟成员诅咒亨利四世的咒 符。某个中产阶级人士在大门上刻有家徽,表示被人 遗忘的祖辈是“贵族头面人物”,当过市政官员的, 意在光耀门楣。从这一切中间可以看到整部法兰西的 历史。有一幢房屋已摇摇欲坠,但灰泥抹的外墙还是 留下了能工巧匠高超手艺的痕迹。隔壁是一座贵族宅 第,石砌的拱形门楣上,祖传的纹章尚依稀可辨,但 经过一七八九年以来震撼全国的历次革命的冲击,已 经残破不堪。这条街上,做买卖的底层既不是小店铺 ,也不是货栈,熟悉中世纪习俗韵人,会发现这里的 情形像我们上辈的缝纫工场一样简陋朴素。低矮的店 堂,没有铺面,没有陈列样品的货架,也没有橱窗, 可是进深很大,黑黢黢的,里里外外没有一点装潢。 大门分成实板的上下两截,粗糙地包上铁皮,上半截 往里拉开,下半截有弹簧门铃,不断有人推进推出。 这地窖般潮湿的店堂,全靠大门的上半截,或者拱形 门楣、天花板和矮栏墙之间的空当,透进空气和光线 。矮栏墙上面,装有结实的排门板,清晨卸落,夜晚 装上,还有铁杠拴牢。那矮栏墙用于陈列本店的样品 。这里也没有任何招徕顾客的玩意儿。样品的种类要 看铺子是做哪类生意,或者摆两三桶盐和鳕鱼,或者 摆几捆帆布和绳索,楼板的桁条上挂着黄铜丝,墙根 放一排桶箍,或者柜台上摆几匹布。进去看看?一个 白白净净、青春靓丽的姑娘,围着白围巾,露出白里 透红的手臂,立刻放下手里的针织活儿,喊她的父母 出来招呼客人。按照你的意愿,或许两个铜板的买卖 ,或许两万法郎的生意,那店主对你或冷淡,或殷勤 ,或不正眼儿瞧你,全凭他的脾性。你看见一个做酒 桶板材生意的商人,不停地转动着大拇指,坐在门口 与隔壁店主聊天。 P2-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