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帝国

躁动的帝国
作者: [美] 奥利弗·斯通、[美] 彼得·库茨尼克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7.10
折扣购买: 躁动的帝国
ISBN: 9787510479656

作者简介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 ?美国知名“老愤青” ?上海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 奥利弗·斯通曾在越战中负伤,对战争的痛苦深有体会,因此总在作品中反思社会、关怀人类命运,代表作有“越战三部曲”、《刺杀肯尼迪》《华尔街》等。 彼得·库茨尼克(Peter Kuznick) ?美国历史学家协会杰出讲师 ?美利坚大学历史学教授、高级 ?核研究中心主任 彼得·库茨尼克积极参加反战和反核武运动,著有大量政治、核历史和冷战文化题材的作品,包括《超越实验室》《广岛与长崎核爆的反思》《原子能与广岛》《反思冷战文化》等。 埃里克·S.辛格(Eric S. Singer) ?电影项目历史顾问 埃里克·S.辛格是一位历史记者和青年读物作家,在《国家》《旧金山纪事报》《巴尔的摩太阳报》和《纽约每日新闻》等报刊上发表过大量文章。

内容简介

幻想与现实 1945年8月初,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很多美国民众后来知道这件事时被吓得无法接受,也有些人不把原子弹及其毁灭性的杀伤力当回事。当时,广岛的照片和影片仍受到美国政府的严格审查,所以绝大多数美国人无法想象原子弹造成的实际破坏。 美国的城市从未被空袭过,民众很难想象这种满目疮痍的景象,他们只是从新闻报道中得知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炸弹,其威力超过了2万吨TNT炸药的爆炸当量。 原子鸡尾酒:美国民众的核爆想象 既然没有真实照片描绘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破坏的景象,喜剧演员、记者、艺术家甚至调酒师都开始肆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一名电台播音员在谈到广岛时称,原子弹爆炸后,整座城市“看起来就像巨人队和道奇队比赛过后的埃贝茨球场”。华盛顿特区的调酒师们发明了“原子鸡尾酒”(Atomic Cocktail),这是一种极烈性的饮品,呈现出轻微的绿色,一杯下肚,整个人就会感觉“炸裂”。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出售一种叫“原子弹圈”(Atomic Bomb Rings)的早餐麦片盒盖,售价15美分,其广告强烈建议消费者“观察‘光可鉴人的原子弹铝制弹头’内部的‘密封腔室’……看看真正的原子弹是如何炸成碎片的!”。凭借这款产品,通用磨坊公司接到了来自75万名儿童家长的订单。美国各地的玩具店货架上摆满了原子手枪、原子机器人、原子化学套装、铀棋盘游戏、佩兹(PEZ)糖果太空枪和核反应模型等玩具。纽约皇家儿童玩具制造公司(Royal Toy Manufacturing Company)推出一款“安全无害、外填炸药式巨型原子弹”玩具,孩子们可以只买一枚“原子弹”,也可以买下整座“军火库”。 受玩具公司、广播节目和父母在餐桌上谈话的影响,美国各地的孩子们纷纷扮演起“原子警察”和“原子强盗”,假装自己是“原子宇宙飞船”的飞行员,玩原子街机游戏,朝小伙伴扔“放射性”雪球等。《生活》杂志称,在纽约华盛顿广场的游乐场上,孩子们发明了新的原子游戏: 我们看到,一名七八岁的“军官”爬上一块跷跷板,把手下的一些“参谋”召集到身边,然后他说:“听我说,我就是原子弹,‘轰’的一声爆炸。就像这样。”他举起双臂,鼓起双颊,从跷跷板上跳下来,“原子弹”爆炸。接着他便带领自己的“军队”离开,身后是炸成“废墟”的曼哈顿。 孩子们玩这些游戏或玩具时,他们的父母忧心忡忡。纽约佩勒姆庄园城的一位母亲给电台评论员H.V.卡尔滕伯恩写信,描述自己的苦恼心情: 广岛原子弹事件之后,我几乎就没有了笑容。我两个儿子的未来似乎变得异常暗淡。很多时候我以泪洗面。我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却要让他们面对如此可怕的事情,每当这个痛苦的念头闪过时,我就浑身颤抖。他们的未来就像是生活在一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炸药桶上。而且我觉得在他们年纪还不大的时候,这个炸药桶就会爆炸。 在美国人对原子弹爆炸感到好奇和不安的同时,广岛和长崎的民众已经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核噩梦,这两座城市已变成人间炼狱。接下来,美国民众将了解到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 20世纪最重要的新闻作品 约翰·赫西是一名年轻记者,他出生于中国天津,父母都是传教士,为基督教青年会(YMCA)工作。早在学习英语之前,赫西就学会了汉语。1924年,赫西随家人回到美国,并在纽约市的布里亚克利夫庄园定居下来。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他前往英国的克莱尔学院深造,并立志成为一名记者。 后来,他与辛克莱·刘易斯等天才作家合作了八年,他的写作天赋被唤醒,最终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二战期间,赫西为《时代》和《生活》杂志撰写了大量关于战事的文章。1945年,他的小说《阿达诺之钟》(A Bell for Adano)获得普利策奖。到此,赫西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记者,并写下了足以改变世界的故事。现在,他要为《纽约客》(New Yorker)讲述广岛原子弹事件的真相。 赫西认为,作为一名记者,他要以一种冷静、实事求是的方式来讲述广岛发生的全部事实。同时,赫西回想起刘易斯在采访之前,都会对其要采访的每一个人物提前做好详细的研究。他知道,如果他的文章能够描述发生在原子弹事件受害者身上的真实事情,就会更有说服力。 赫西花了三个月时间去聆听、观察和研究。他看到了核爆冲击波在混凝土上留下人影轮廓;他去医院采访见到了原子弹带来恐怖伤害的医生和护士;他与那些因白血病及其他与辐射相关的疾病而即将离世的儿童交谈。赫西承认,在医院的那段时间里,他“感受到了恐惧”。 “如果说原子弹爆炸八个月后,我去到那里仍觉得害怕,那么原子弹爆炸时,那里的人会有什么感受呢?”赫西凝望着太田川,心里不禁在想:一颗炸弹怎么就能造成如此难以想象的死亡和破坏呢? 采访了近40名幸存者后,赫西选择讲述其中6个人的故事,分别是东亚罐头厂的秘书佐佐木敏子女士、藤井正和医生、佐佐木文辉医生、德国传教士威廉·克莱因佐格神父、裁缝遗孀中村初代夫人以及广岛卫理公会牧师谷本清。 赫西极其细致地描述了每个受访者在1945年8月6日当天的经历。上午8点15分,中村夫人望着窗外邻居的房子,突然间,所有东西都变成了她从未见过的白色。她没有注意到邻居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母亲的本能让她转身朝自己的孩子跑去。她刚跨出第一步……就被一股力量提了起来,甩到了隔壁房间的榻榻米上。随后,房屋的碎片也飞了进来。她落在榻榻米上的时候,房屋的大梁也倒了下来,一堆瓦片压在她身上。她被埋在废墟之下,四周漆黑一片。但断壁残垣并没有把她埋得很深,她爬了出来,听到孩子的哭喊声:“妈妈,救我!”哭喊声来自她最小的孩子,5岁的美也子。美也子胸口以下都被碎片埋住,动弹不得。 原子弹爆炸的白光闪过时,藤井医生正在自家小诊所的前廊上看晨报。他大吃一惊,站了起来。就在起身那一刻……他身后的医院升向空中,伴随着一阵可怕的撕裂声,掉进了河里。藤井医生还没完全站起来,就被一股力量拉着来回甩动,左右摇摆。他看不到周围的任何东西,因为所有东西都在加速。他感觉自己掉进了水里。 克莱因佐格神父当时正在跟布道所的其他传教士一起吃早餐,突然看到原子弹爆炸的白色闪光,他感到既震惊又困惑。他脑海中只闪过一个念头:炸弹落在我们身上了。接下来的几秒钟时间,他像丢了魂似的,不知所措。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布道所的。等到缓过神时,他发现自己穿着内衣在布道所的菜园子里徘徊,左胁腹有一些轻微出血的小伤口。除了布道所以外,周围的建筑物均已倒塌,布道所没有倒塌,是因为很久以前一位叫格罗珀的神父担心遇到地震,曾多次对其进行加固。顿时,天空变得昏暗起来,布道所的管家村田在克莱因佐格身边一遍遍地哭喊道:“我主耶稣啊,请可怜可怜我们吧!” 在文章末尾,赫西引用了当时只有10岁的中村敏男的证言:原子弹爆炸的前一天,我还去河里游泳。第二天早上,我正在吃花生,突然看到一道闪光,接着气浪把我掀翻,落在妹妹睡觉的榻榻米上。我们得救后,唯一能看到的东西就是有轨电车。妈妈和我开始收拾东西。邻居们四处走动,他们身上都被烧伤了,还淌着血。畑谷小姐叫我和她一起跑,我说我想等下妈妈。我们去了公园,一阵旋风刮来。到了晚上,一只煤气罐烧了起来,河里有火光的倒影。我们在公园里待了一晚。第二天,我去太古桥跟我的玩伴菊木和村上碰面,他们正四处寻找自己的妈妈。菊木的妈妈受了伤,而村上的妈妈,哎,已经死了。 赫西的文章符合新闻纪实报道应有的标准:冷静、不带个人情感且非常细致。1946年8月,赫西的《广岛》发表。8月31日,周六,《纽约客》的订阅用户早上醒来时,会在他们的邮箱里拿到最新一期杂志。杂志的封面展现了民众快乐的日常生活:他们有的在美丽的公园里散步,有的在进行着一场放松身心的羽毛球比赛,有的在湖里戏水,有的在海滩上翩翩起舞……然而,它掩盖了人们内心痛苦的事实。大部分美国人仍无法与一年前经历恐惧的日本人产生共鸣。 《广岛》发表的消息不胫而走,报摊上的《纽约客》迅速售罄。美国广播公司(ABC)通过无线电广播播报了这篇文章。美国人连续四个晚上坐在客厅里,听着保罗·罗布森和其他三位著名演员讲述那些令人揪心的故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买了1000份《纽约客》杂志,送给他的朋友和同事。一名大学生在给《纽约客》的信中写道:“以前,我没有把被原子弹轰炸的那两座城市里的民众当人看。” 这期杂志刊发的报道后来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新闻作品之一。 推荐理由1: 本书为年轻读者所写,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美国的崛起之路,讲述了一段美国正统教育体系不会教给学生的历史,也是不曾在流行文化中呈现出来的历史。 推荐理由2: 本书主要作者之一是好莱坞的导演巨匠奥利弗·斯通,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营造氛围的天赋闻名遐迩。他与历史学家彼得·库茨尼克的联手,堪称天作之合,本书在严谨的历史研究与引人入胜的叙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推荐理由3: 超过8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些紧张而关键的历史瞬间,细腻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泪水,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核威胁笼罩的时代,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