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1.90
折扣购买: 太平轮一九四九(增订版)
ISBN: 9787108037114
资深媒体工作者,台湾联合报两届报道文学奖得主。原生家庭来自江西南昌熊家,在苗栗头份客家村成长。父亲曾为康有为万木草堂最后门生,曾任第一届中华民国外交人员,派驻日本、新加坡等地,光复后回到台湾,长期“受相关单位关爱”,后半生务农终老。母亲乘坐一九四八年太平轮到台湾,从上海富家女到苗栗客家媳妇,身份证籍贯改为台湾,生前常谈及太平轮逃难的往事。二○○○年母亲过世后,设想写太平轮纪事,二○○四年起参加《寻找太平轮》纪录片采访,二○○五年纪录片播出后,开始写作本书。《太平轮一九四九》在台湾出版后,二○—○年召集组织了太平轮海祭活动,连同后续搜集的相关资料,修改增订了大陆简体字版的《太平轮一九四九》。
太平轮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运输货轮,载重量两千零五十吨。自 一九四八年七月十四日,中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个月七千美元的租金 ,向太平船坞公司租来,开始航行于上海、基隆间。当时“二战”结束, 台湾重归中华民国政府领土,大陆各商埠往来基隆、高雄间,客船、货船 热络往返,据早年基隆港务资料记载,一天即有近五十艘定期航班从上海 、舟山群岛、温州、广州、福州、厦门等地,往返基隆港。 中联公司当年已有两艘定期船只往返上海、基隆。一是华联轮,为一 九。七年由澳大利亚制造的商船;另一艘安联轮为加拿大制造的商船。太 平轮从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五日启航,投入上海与基隆间,到一九四九年一 月二十七日最后一班,共计行驶了三十五个航班。 太平轮分为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等,初期投入营运是作为交通船 ,船上旅客大半是来往两岸的商贾、眷属、游客、转进台湾的公务人员等 。但是在同年秋日过后,因为国共内战情势紧张,当时固定行驶上海、基 隆间的中兴轮、太平轮、华联轮,因为航班往返多,船只吨数大,往往是 大家的首选,随着时局动荡,此时就成了逃难船。 一九四八年秋天起,大量从大陆各省涌入上海的平民百姓,替代了早 先到台湾的商旅来客,举家南移的逃亡潮浮现。据中联企业公司第一班到 最后一班船的记录得知,从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十月二十六日之间 是停驶的,“奉港口司令部出军差,由基隆运国军至青岛,再由青岛驶向 烟台运国军至青岛,驶向葫芦岛装国军及军需到天津,由天津装伤兵运沪 ”。 由这样的记载推论,当辽沈战役激战时,太平轮肩负了运送伤兵与补 给军备的重任;回到正式航线时,两岸局势丕变:十一月二日大势已去, 四十七万国民党大军被歼灭,东北重镇相继失守,不到两个月的战火狂烧 ,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 从东北一路南下的共军,在林彪领军下,气势如虹;逃亡潮涌现,从 各港口开出的定期客轮,开始挤入军公教人员及其眷属、南迁的平民百姓 。抗战八年的苦难尚未远离,国共内战的纠缠如影随形,像乌云漫过天际 ;嗅觉敏捷的商贾,前仆后继,传递着台湾似宝岛的讯息,平日往来的交 通船就更热络了。 当时往返上海与台湾的,还有中兴轮船公司的十几艘海洋船,如中兴 轮、景兴轮、昌兴轮等十数条大船,以及海鹰轮船公司行驶上海、基隆, 高雄的海鹰号、海牛号、海羊号、海马号、海球号;平安轮船公司、复兴 航业、中国航运等船公司,都曾在国共内战时,被拨调为军用船或是运输 船;在当年拥有最大吨数的京胜、互胜等船,都是在上海与台湾间活跃的 商旅船班。这些船公司的规模,当年都远超过中联企业公司。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战胜的共军挟着胜利的果实,往各地进攻,大陆 各省的共军士气大振,捷报频传。大陆各省多已骚动,军公教人员在光复 后逐次到了台湾,家眷随即南迁;在辽沈战役之后,大量的移民潮往南方 港口聚集,开始了一波波颠沛流离的岁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的多本口述史中,都详细记载了当时各地公教人员家眷或随着亲朋好友到 台湾之人的逃难史实,及惨痛的流亡记忆:有人坐着火车,从北方一路南 逃,车厢内满满是人,挤火车时连车顶也都是人,得抓着栏杆爬上去,爬 不上去的时候,是先生把太太抱起来往上丢。 有人在兵荒马乱之际,搭着小艇分批到外海上船,上船后大家坐在甲 板上,人很多,想躺下来都没办法,全部挤坐在一起;如果想要上厕所, 还得从别人的脚与脚的间隙,小心地插足过去。 有人坐在船上,没有栖身处,就在过道边一角窝着。风浪大,船摇晃 得厉害,每个人都吐得七荤八索;有些船舱还会进水,一些人就得了风寒 。也有人在船上生产,小孩一出生就死了,只好用军毯一包便往海里扔。 六十年前最关键的一战——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到次年一月十日, 历时六十六天,惊天动地的淮海战役,打得无日无夜,国共双方有将近一 百四十万人的正规部队投入战斗,加上动员的民兵,参与战争的人数高达 六百万人以上,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内战。 国共双方尸体叠了一层又一层,血染红的河水潺潺流过。国民党部队 杜聿明、邱清泉领军三十万,被共军包围在河南、安徽交界处二十天;三 十万大军困守在冰天雪地的冬日,天候不佳、空投不利、弹尽援绝,连最 后的八百匹战马亦全部杀来充饥。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