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毛泽东与中国作家
ISBN: 9787507543711
武在平,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兼信息局局长,工作之余,喜欢写作。他著作都是搜集的第一手资料,文字性强。著有报告文学《刻苦学习顽强工作》,长篇传记文学《潘汉年——屡建奇功的一代英才》,文学评论《丁玲散论》等。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与丁玲 从文小姐到武将军 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是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在1927年年底开始发表小说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左联”机关刊物《 北斗》主编。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常委、中 宣部文艺处处长、文讲所主任及《文艺报》《人民文 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杂志主编 等职。她以写小说为主,也写散文。著有《莎菲女士 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母亲》《韦护》《 到前线去》《丁玲近作》《我的生平与创造》等。 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丁玲就听说毛泽东是一位 奇人。杨开慧是她的同学,曾向丁玲谈起过毛泽东。 后来,丁玲在上海大学读书,从瞿秋白等人的口中进 一步了解了毛泽东的一些情况。1930年,丁玲在上海 从事“左联”工作时,又从冯雪峰的谈话中,听说了 一些毛泽东的事情。但她真正与毛泽东的直接会面与 接触,却是在她到达陕甘宁边区以后。 1933年,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后, 随即押到南京,被囚禁了3年多。直到1936年秋天, 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她才逃出南京。1936年11月1日 ,她从西安出发,经过11天的行程,终于抵达目的地 保安。党中央领导同志和文化界、妇女界对丁玲的到 来,极表欢迎。中央宣传部特地举行了欢迎宴会。宴 会是在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大窑洞里举行的,由宣传 部部长吴亮平主持。洞内共设4席,各界代表济济一 堂,周恩来、张闻天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分别在各席 就座。丁玲被邀坐在首席,她感到被温暖抚慰着,被 幸福浸泡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到家了,真的到家 了。她无所顾忌、欢乐满怀地讲了话,讲了自己在南 京的一段生活,倾诉了自己的痛苦与向往。此时的她 像一个远游归家的孩子,向父母亲昵地饶舌。会上, 许多领导同志都讲了话,对丁玲的到来表示欢迎。接 着,是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文艺表演,李克农、邓 颖超站在土炕上清唱《武家坡》,全场气氛甚是热烈 。 毛泽东也参加了晚会,他披了件棉大衣,脸刮得 很干净。当他走进来的时候,窑洞里已经坐满了人。 见到毛泽东进来,大家都笑道:主席今天漂亮啦。毛 泽东也笑了。他说,他还没理发呢。在晚会上,毛泽 东没有讲话,他来只是想轻松轻松,而这种轻松的情 绪,或许有益于他的诗兴。宴会后,丁玲到毛泽东的 窑洞,毛泽东问她:“你现在打算做什么?”丁玲爽 快地回答:“当兵,当红军。”毛泽东高兴地说:“ 好呀!最近可能还有一仗打,正赶得上,就跟杨尚昆 他们领导的前方总政治部到前线去吧!”这样,丁玲 在保安仅住了12天,便赴前线去了。 丁玲在前线认识了红军里的许多领导同志,还接 触了许多红军干部、战士。她参加了前线的行军、宿 营、执勤、作战和做群众工作,经受了初步锻炼,对 红军有了感性上的认识。不久,毛泽东在拍给前线聂 荣臻将军的电报中,附上了赠送丁玲的一首词《临江 仙》。因丁玲一直在前线,所以未能及时看到。1937 年元旦,她在庆阳看到了毛泽东的这首词后,高兴得 忘记了行军的疲劳。丁玲说:“我收到词的几天里都 沉浸在快乐之中。”这年春天,她陪同史沫特莱①从 前线回到延安,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一边说话一边 在一张巴掌大的白色油光纸上,用毛笔以横书格式写 下了十行字,未标题目和词牌,也没有落款,这便是 几个月前在电报中附上的那首《临江仙·赠丁玲》。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