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化艺术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莫将花月等闲看(秦淮女子的才情义)
ISBN: 9787503966163
李会诗,本名史慧莉,80后,文学硕士。曾从事过教师、编辑等工作。著有《斑斓旧事秦淮河》《宋词是一朵情花》《最风流醉唐诗》等书。
美人如花 适逢嘉靖年间,海宇清谧,金陵一带最是富庶。秦淮 河畔,商贾云集,红粉飘飘,游船如织,才子佳人更是络 绎不绝。在这喧嚣热闹、变幻莫测的秦淮风尘里,有着颇 多色艺绝佳的歌伎,其中最著名的便数“金陵十二钗”。 这马湘兰,便是其一。 马湘兰生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本名马守真 ,字月矫。相传,她曾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不知何种变故 ,最后竟流落到青楼。不过,到底是什么缘故,似乎并不 是男人们所关心的内容;家底清白,才貌双全,少年成名 ,名冠秦淮,单是这几条,就足以为这个女人增加几分诱 人的神秘了。 史载,马湘兰“高情逸韵,濯濯如春柳闻莺,吐辞流 盼,巧伺人意”。这几句从历史粉墙上剥下来的碎屑,虽 然没有写她如何貌美如花,却将其清高出尘、落落大方的 气质,描摹得栩栩如生。有时候,漂亮固然是上天对女人 的嘉奖,但智慧又何尝不是命运的一种恩赐。尤其是在这 氤氲梦幻的秦淮河上,在日复一日的迎来送往中,短暂欢 愉后的淘汰,似乎比任何地方都来得迅速而冷酷。胭脂水 粉,佳丽辈出,很多名妓还未站稳脚跟,便已经被更为鲜 嫩的女子所挤走。秦淮风月场,舞台虽大,能立于不败之 地的却并不多。而马湘兰,不但红遍秦淮,竟能在这瞬息 万变的时空下,独领风骚几十年,终究还是不俗的。 据说有一次,马湘兰身边的、r鬟在收拾东西时失手打 碎了一个很名贵的簪子,吓得浑身哆嗦,知道自己一辈子 的工钱都赔不起这簪子。结果,马湘兰不但没有责罚下人 ,还淡淡一笑,满不在乎地说了句:“这声音真好听!”其 旷达豪迈,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马湘兰还喜欢解急救困。如果是哪家的公 子一时囊中羞涩,而她恰好又觉得与此人趣味相投,有时 候不但不收银两,还挥金如土,以金银相赠,送有志少年 求学赴考,颇具侠义之风。 彼时的马湘兰声华日盛、艳名远播,却心性高洁,志 存高远。一方面,金陵城内的男子,不管是游手好闲的公 子哥儿,还是寻常人家的浪荡儿,但凡走马章台之辈,寻 花问柳之人,皆以不认识马湘兰为耻辱。可另一方面,马 湘兰却不是谁都能见到的。她喜欢交往文人雅士,共谈诗 词书画;所以那些面目可憎、言语乏味的人,即便身家显 赫,也未必能求得一见,因此驳了多少面子,得罪了多少 男人,恐怕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多年之后,她被这骄傲所 累,也是当日没能料到的。 如果命运的暗门没有在某个时刻被幸福地推开,也许 马湘兰的生活和其他同代姐妹也不会有什么不同。不外乎 就是:遇到真情郎,出嫁又从良。但那扇虚掩的门终于还 是被推开了,她幸运地遇见了爱情。 让马湘兰一见钟情的男人,名叫王稚登。王稚登,字 百谷,是苏州的名士,《明史》里有他的传记,说他四岁 能对联,六岁能写大字,十岁能吟诗作赋。嘉靖末年,曾 入太学学习,万历年间奉召编修国史,文采非常好,号称 “文徵明第二”。可惜王稚登文采虽好但官运不好,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