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50
折扣价: 24.10
折扣购买: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精装典藏版)(精)
ISBN: 9787550241152
偃月公子,本名徐昌才。祖籍夜郎古国,栖居星城长沙。一生爱好徜徉山水,纵情诗文,挥洒性灵。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文汇报》专栏作家。著有《恋上大唐诗生活》《宋朝那些诗生活》《梦回唐诗千百度》《唐诗不妨这样读》等。
画成应遣一生愁 行色 司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见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辗转奔波,愁思满怀,所 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感所思,无不添愁惹恨,牵肠 挂肚。宋代诗人司马池的诗作《行色》巧选角度,化 虚为实,化难为易,精准得体地描绘了万千游子所共 有的羁旅愁思。 题曰“行色”,出门远行之人的愁苦神色,或为 士卒远赴边疆,辞亲远家;或为士子应考京师,离妻 别子;或为官人贬谪天涯,背井离乡……行程匆忙, 旅途迢远,神色悲苦,内心焦虑,此为“天涯沦落人 ”的共同处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神色、行程?又有怎样刻骨铭心 的感触和记忆?诗人没有正面描写,而是联系生活, 展开想象,多角度渲染烘托这份凄凄愁思。先说出门 远行者的神情比池水还要清冷,比秋色还要凄凉,奠 定一种感情基调——冷寂凄清。不是每个人都有远行 离家之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有人生沦落之艰险,为了 让读者易于理解,诗人拈来秋水池塘,秋冬池水,冷 彻肌骨,寒凉心神;秋空山林,落木萧萧,满目苍凉 。行旅愁色,与此相比,更清寒,更冷峻。诗歌一开 篇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让你站在秋水池塘之畔眺 望,让你行在寂寥秋空之下沉思,不言愁而愁苦自见 ,不描色而秋色满篇。 再说出门远行者的行程况味。刚刚走完遥远的小 路,前面却又是一个渡口。水陆兼程,迢迢不断,风 尘仆仆,马不停蹄,旅途奔波,身心疲惫,委实辛苦 ;人生地陌,风云变色,水土不服,诸多不便、不适 都得自己承担。“远陌”是山野小径,偏僻荒凉,绵 长不尽,行者为何不走阳关大道,偏选这羊肠小道呢 ?明知凶险不安,或豺狼出没,或强人打劫,却偏向 小道行,其间自有无限苦楚。“远”字给人一种永远 也走不完、不知还要走多久的迷茫之感,更折射出行 者心中的焦虑、无奈和困惑。 远陌初穷,渡头又见,水陆交替,行不完的路, 过不完的渡口,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流水转弯还是流 水,人生赶路,何时才是尽头啊?行者不知道,诗人 不知道,我们读者也不知道。只记得一位哲人说过, 人生就是一场行走,永不停歇地行走,不知道前路有 多远,不知道下刻要到达哪里,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 ,身体与风尘相伴,心灵与寂寞相随。司马池的文字 看似平和、冷静,其实表达了一种无穷无尽的厌倦和 疲惫,无奈和苍凉。愁苦像小径一样漫长,忧思像河 水一样流淌。 诗歌三、四两句转换角度,展开议论。此种羁旅 愁思,此番风尘秋色,真是只可意会,难以表达啊! 一个人的愁苦,如果能表达,或许是一种释放,一种 安慰;如果连表达也不成,则愁何以堪?诗人讲,面 对此情此景,即便是最出色的丹青能手也无能为力, 毫无办法,可见愁有多深、多重。有道是,能够表达 出来的痛苦不是真正的痛苦,不能表达出来的痛苦才 是真正的痛苦。画是一种表达,画不出行色凄清,画 不出内心焦虑,画不出肝肠寸断,真是有口不能言, 有笔不能写,有色不能画。何等痛苦,何等无奈啊! 诗人又假设,倘能画出这种羁旅愁苦,定会让人 一生都感到忧愁!不管是置身其中的诗人和行者,还 是置身境外的读者,均会被这种愁惨深深打动,而情 不自禁、声泪俱下。显然,丹青能手不愿意画,羁旅 之人不愿意看,读者诸君不愿意看。如此看来,丹青 画不出深重愁苦,画出是一种宽慰和释放,可是一旦 画出,又会让人一生愁苦。画与不画,矛盾重重,左 右不是,进退两难,行者凄苦,无以复加。 写羁旅之愁,从行色下笔,确非易事,因为这种 神情的确难以表达,更难以诗句描摹,但诗人却能联 系生活,以实写虚,以易写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让读者从“行色”之中,感 受到旅人的冷寂凄凉和悲愁落寞。从这个意义上讲, 司马池的《行色》的确是一首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 佳构。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