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时光(童年回忆录)

秘密时光(童年回忆录)
作者: (法)马塞尔·帕尼奥尔|译者:孙婷婷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1.58
折扣购买: 秘密时光(童年回忆录)
ISBN: 9787533928773

作者简介

孙婷婷,文学博士,先后在北京大学法语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译有《蒸汽屋》、《符号学原理》(合译),另有若干译文在《世界文学》上发表。 马塞尔·帕尼奥尔(Marcel Pagnol,1895-197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在电影上的成就,受到电影大师罗塞里尼等人的推崇。帕尼奥尔擅长描写法国南方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普罗旺斯的诗情画意和对家庭的眷念之情。总题为“童年回忆录”的自传体小说,以幽默逗趣的笔调叙述小马塞尔的童年生活和少年时光,为他赢得文学上的巨大声誉。出版后好评如潮,成为法国 指定的学生必读书。

内容简介

教室里安静极了,因为大家还不了解任课老师。开学伊始,班级还没有 形成,我们几乎都感到迷惘和孤单。 苏格拉底先生首先让我们记下用得着的参考书。长长的书目写满了一整 张纸,全买的话一定很贵。我倒不为约瑟夫的钱袋担心——既然有我的那份 ,学校应该会免费提供这些书。 书单听写完毕,苏格拉底先生走向黑板,漂亮地写下“Rosa la Rose” 的变位,告诉我们这是第二天要上的课程。 趁他工整地写着“夺格”这个词的工夫,厚脸皮的邻座问我: “你叫什么名字?” 我把练习本封面上的姓名指给他看。 他盯了一秒,眨了眨眼睛,狡黠地问我: “是帕尼奥尔吗?(西班牙人?)” 这种俏皮话对我来说还很新鲜,我非常高兴,也问他: “你呢?” 他没有回答,只是小声地咩咩叫了一下。但他没有调整好发音的强度, 叫声穿透窃窃低语的帷幔,班里的人都听到了。苏格拉底猛地转过身,在一 片低沉压抑的笑声中,认出了惊慌失措的元凶。 “您,坐在那边的,您叫什么名字?” 同桌站立起来,响亮地说: “拉纽。” 又有几声窃笑,但苏格拉底先生只瞪了一眼就把笑声制伏,然后厉声问 道: “什么?” “拉纽,”同桌重复道,“雅克?拉纽。” 苏格拉底先生盯了他一会儿,然后用挖苦的语气说道: “因为叫拉纽,您就在课堂上咩咩叫?” 这一下,全班都敞开了喉咙,放声大笑。 这场爆笑对提问的风趣机智是种肯定,所以苏格拉底先生好像并不生气 ,等到拉纽站起来(他没明白有些问题是不该回答的),两臂抱在胸前谦卑 地回答“是的,先生”,老师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拉纽说得真心诚意:正是为了告诉我自己叫拉纽,他才咩咩地叫大了声 。 同学们笑得更起劲了,苏格拉底却不欣赏这种完全不是由他营造出来的 喜剧效果,把拉纽的坦白当成了一种放肆无礼的行为。因此他狠狠地瞪了一 眼那些欢笑的同学,然后转向我的同桌,说道: “先生,这次我不想对您的放肆做出应有的惩罚,免得第一堂拉丁语课 的气氛让人不愉快。但是我警告您:宽大的处理不会有第二次,如果再犯了 错,休想到周四的欢笑草原上嬉戏玩耍,拉纽(羊羔)将被关进寄宿区黑暗 的羊圈中,在牧羊人的牧棒下接受留校管训!坐下!” 这些出色的比喻十分奏效。拉纽得到特赦,颇为知趣地按照他的吩咐坐 下。苏格拉底则对自己和观众的表现相当满意,禁不住抚着胡须,露出一个 大大的微笑。末了,他做个手势,止住同学们讨好的笑声,说道: “这段小插曲倒提醒了我:应该点点名。” 他走上讲台,打开一个本子,让我们举手回答“到”。 一方面由于他刚才的玩笑实在有趣,另一方面也为了试探对手的深浅, 同学们尝试起一种我完全陌生的放肆行为,其狡猾顽皮让我既害怕又着迷。 苏格拉底先叫“阿尔邦”,答“到”的是个金发小男孩,声音细弱,而 且很高。 接下来是“阿尔诺”,他的“到”所属的音域低沉了许多,轮到“奥贝 尔”,则又往尖厉的高音蹿去。 这时,拉纽碰碰我的胳膊肘,向我挤了挤眼睛,我顿时明白气氛不太寻 常。的确,“巴比耶”又潜入低音,而“贝洛迪耶”(一个胖胖的红头发男 孩)则像女孩一样尖声尖气地叫出一个“到”来。 “大家在给他唱‘蒂罗尔民歌’。”拉纽低语道。 在我看来,这样一种集体的无礼行径永远不会为查尔特勒修士路小学的 老师们所容,比方说贝松先生,一个眼神就会将之终结。然而苏格拉底继续 他的点名,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迹象,这让那些蒂罗尔牧羊人益发大胆,应答 的声音也越来越不调和,他却好像没有听到。我正开始积聚勇气,打算也加 入这个好玩的游戏,轮到加里亚诺——坐在我们后面的两个留级生之一—— 答“到”了。大概是不想辱没自己的声望和地位,他答应的时候嗓音格外低 沉,显然是在刻意为之。 苏格拉底饶有兴味地看着他,说道: “请重复一遍。” 加里亚诺害怕起来,又答了一次“到”,语调却完全恢复了正常。 苏格拉底于是用一种坚决威严,却几乎算得上亲切的语气说道: “不,加里亚诺先生,不是这样。我可以接受各种声音,因为大自然变 幻莫测。但我不能容忍有人去更改,那是鲁莽放肆的证明……所以,请再重 复一遍‘到’,用您那早熟的、能让我们陶醉一整年的男中音!” 听得见勉强憋住的笑声。 加里亚诺脸涨得通红,可怜地垂下眼睛,清咳了几声;也不言语,却四 下张望,好像期待发生某种奇迹,解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我在等着。”苏格拉底又说。 一段长时间的静默。最后,倒霉鬼下定决心,鼓起胸膛,一种可笑的低 音终于脱口而出: “到。” “好极了!” 全班哄堂大笑。显然,笑声不是针对苏格拉底的,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微 笑,重又抚一下漂亮的胡须,继续念道:“加吕贝尔、格尼埃、吉格……” 被叫到的人都尽量保持一个音调,回答得中规中矩。 这种太快的屈服似乎刺伤了拉纽的自尊,他向加里亚诺耸了耸肩(后者 羞愧地低下了头),然后生气地在我耳边小声说: “走着瞧吧!” 我正不无担忧地纳闷他会有什么举动,苏格拉底的声音传来: “拉纽!” 于是,我的朋友以一种惊人的勇气站了起来,两臂交叉,两眼紧闭,答 道: “咩……” 一阵狂笑席卷了整个教室,加里亚诺(为了补救他的懦弱)趁机在“音 箱”——木制台阶上使劲猛跺,上身却保持不动(这证明他有过严格的训练 ),霎时间雷声大作。 同时,贝洛迪耶闭起嘴巴,发出长长的一声哞哞牛叫,坐在后排的一个 棕发小个子,在我看来比他的实际年龄成熟很多,把两根手指放到嘴里,吹 了一声急促却很响亮的口哨。 苏格拉底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鼻翼翕动着,肩膀耸立,胡子都翘了起 来。这一分钟关乎整个学年的平静,对此他十分清楚。他用手掌在讲台上重 重地一拍,响亮地喊道: “肃静!” 喧嚣声戛然而止,拉纽站着没有动弹,周围是世界末日般的死寂。他并 不发抖,脖子却似乎短了一截,身子也矮了足有三分之一。 于是,语气低沉而威严地,苏格拉底对拉纽这只献祭的羊羔说道——每 个音节都发得十分用力,并且在句子的成分之间总要“争取一下时间”: “先生,这里不是马戏团……您的小丑把戏……已经超出了极限……您 让我不得不……强加给您……两个小时的留校管训……以便让您记住……有 一些尺度……越过了……是很危险的。” 接着,他又指着教室的大门,一口气说道: “到那边站着去,两手叉在胸前。如果您以为我的仁慈只是用来掩饰软 弱的面具,您可大错特错了。假使您还是执迷不悟,我很遗憾,要把您提交 纪律委员会。” 拉纽脸色苍白,一声不响地走到示众柱前,低着头、弓着背站在那里, 苏格拉底则用一种威胁的腔调,继续往下点名。 新伙伴遭遇的这一不幸让我非常难受。留校管训!想到雷击的地点距离 自己如此之近,我不由得全身打战。 同学们还在继续回应他们的点名,声音里却剔除了一切特技,终于轮到 我时,我的“到”答得清晰自然,不卑不亢。 最后,苏格拉底念到扎卡利亚的名字,他是名单上的最末一个(整个学 年,即使不是按照姓名首字母的排列顺序,他也总是最后一名)。这时,操 场上正好响起了解放的鼓声。 加里亚诺闻声而起,两三下就蹿到了门口。然而苏格拉底大喊: “往哪儿去?回到座位上!” 逃犯蹩回来重新坐下,接着,我们的专制君主只用眼神发力,便把全体 学生牢牢钉在原地,直到鼓槌敲响最后一下。听到隔壁班级纷纷拥进长廊, 他才无比威严地说: “下课!” 全班静悄悄地起立,加里亚诺踮着脚尖走出教室,懊悔的表情装得相当 逼真。 拉纽离开示众的刑柱,回到课桌前来拿他的笔记,然后我俩也走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