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
作者: (德)瓦尔特·本雅明|译者:志晶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柏林童年
ISBN: 9787201099354

作者简介

***·本雅明(1**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内容简介

姆姆类仁 类仁姑母(Muhme Rehlen)曾在一首古老的儿歌 中出现过,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姆姆(Muhme)的意思 是什么,因而在我的眼中,这个人物就幻化成了一个 精灵:姆姆类仁(Mummerehlen)。虽然这样的误解会 带来一些消极意义,比如使我看不清世界的面貌,但 它同时还具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使我踏上了通向其 内里的路途。任何外在的变动就其内里而言,都是合 理的。 有一次,人们谈论铜版画(Kupferstich)时被我 无意间听到。第二天我就将自己的脑袋伸到了凳子下 面,自以为这就成了一幅铜版画(Kopf-ver-stich)。 假如说我由此改变了自己本身和词语的意思,那么, 我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在生活中立足而做了必须做的事 。我抓住机会学着把自己裹入(mummen)到那些模糊得 如同云雾一般的词汇之中,发现相似事物的这**赋 原本就是过去那种强制行为的极小残余,即变得相似 并掌控自己的行为。这种强制是语汇施加给我的,那 些语汇使我与居所、家具和服装变得相像,却从不像 我自己,*没有把我变成有教养的典范,所以,一有 人让我放松地展现自然形态时的自己,我就**不知 道该怎么做。 那是我在一次拍照时遇到的情形。当时,亚麻布 景、坐垫、灯座似乎夺走了我的目光,它们想要将我 的成像拉入自身,如同阴间的影子渴望获得献祭动物 的血脉一样。*终,人们给了我一张图片,图片上简 单地画着阿尔卑斯山。人们将我的右手放在云彩上方 ,同时我的右手中必须举着羚羊胡小帽,将横贯的雪 峰置于阴影之上。 不过,我那小孩脸上从室内棕榈树阴影中展现出 的阴沉目光,比起这个阿尔卑斯山小孩嘴角刻意展露 的笑容要*加郁郁不振。那些室内棕榈树可以在摄影 师工作室里看到,这样的工作室里有小板凳、三脚架 、织花壁毯和画架,这些使它们看起来有些像密室和 刑讯室。 我的右手拿着一根拐杖,从正面可以看到拐杖的 球形捏手,捏手向后倾斜,它的后端是一束在花园工 作台上被安上去的鸵鸟毛,我的左手以娴熟的优雅动 作托着一顶巨大的墨西哥宽边*帽。我就这样站在那 里,没有戴帽子。 穿着束腰紧身服的妈妈站在画面外的门卫身旁, 看上去十分紧张。她打量着我那身到处配有饰带的外 套,好像是从一本时装杂志上模仿而来的,像一个裁 缝师那样。而我却因为要与周围的一切相协调而变了 模样。 在家里时,我就像栖身于十九世纪的贝壳里的一 个软体动物,如今回想起来,那时就像一只空空的贝 壳,无比空洞。我将它放在耳边,却没有听到战场上 的*声轰鸣,没有听到奥芬巴赫创作的舞剧音乐,也 没有听到中午人们在股市大厅里发出的叫喊声或工厂 主发出的嚎啕声,甚至连马匹踏过石子路面的马蹄声 或卫兵仪仗队行进时播放的进行曲都没有听到。 我听到了什么?我听到的是人们把灰炭从铅皮桶 放入铁炉时,灰炭燃烧发出的短促的咝咝声;是人们 点燃煤气灯时,煤气灯发出的闷闷轰响;是街上车辆 经过时,铜箍由于灯罩碰撞发出的叮当声。 除了这些意外,我还听到了一些别的声音,比如 前后楼梯的门铃发出的声音以及钥匙圈相互碰撞发出 的叮当声。我在*后听到的是那首短短的儿歌。“有 一些东西我想讲述给你,一些关于姆姆类仁的故事。 ”虽然诗歌的词句变了样,可它体现了我整个被扭曲 了的童年世界。 以前在里面的那位类仁姑母在我**次听到那些 歌词时就已经不知去了哪里,而姆姆类仁*加难以寻 觅。有时我猜想她在盘子上那游弋在大麦粥或西米粥 的热汽中的猴子图案里栖身,为了能看见盘底的猴子 图案,我喝下了那些粥。 也许她住在姆姆湖里,那静静的湖水就是她灰色 的披肩,将她包裹。我不知道人们对我讲了——或仅 仅是想讲——什么关于她的事。她像小玻璃球里的雪 片一样,是飘居在事物内里的无声地吸引着人的小碎 片,每当我用水彩描画时,我自己也被带入其中。我 调出的色彩在我准备用它描画之前,已经将我裹入其 中。这些湿润的色彩在调色板上交互渗透,这时,它 们在我眼中就好像是一些正散走的云层,我会小心翼 翼地将它们沾到毛笔上。 不过,在所有东西中,我*爱画的是中国瓷器。 虽然那些花瓶、瓦罐、瓷盘和瓷桶都只是一些廉价的 东方出口物,但它们的外观五彩缤纷。这些东西深深 地吸引着我,好像我在那时已经懂得了故事的要义是 什么。这故事源自中国,在这么多年后的**它又一 次**我去开启姆姆类仁之谜。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老画家向友人展示他的新作。 画作中有一个花园,一条狭窄的小径从池塘边穿过下 垂的树枝通向一扇小门,小门后面有一间小屋。就在 朋友们四处寻找这位老画家时,他却消失无踪。他在 画中,沿着那条狭窄的小径慢悠悠地走向那扇门,在 门前静静地停住脚步,微笑着侧过身,在门缝里消失 了。 我也曾像这样进入到画中,那是一次我在用毛笔 描画碗盆的时候,我随着一片色彩进入到了瓷盆中, 感觉自己与那瓷盆没有什么不同。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