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9.20
折扣购买: 家族资产管理(财富传承的成功哲学)
ISBN: 9787308210898
人生投资初体验:第一 桶金和第一个大跟头 第一个投资机会是单位 组织购买股票。当时,我 太太的单位投资了一个项 目需要发行股票,内部员 工可以申购。这在当时属 于新事物,公司上下都不 知道买了之后到底会怎样 ,很多人看不懂也不愿意 筹钱,大多数人对股票的 认知还停留在“股票可是能 让人跳黄浦江的”的概念上 。而我因为在银行工作, 对金融已有一定理解,所 以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去尝 试的事情。不过我们刚参 加工作不久,手头积蓄不 多,为了买股票,还向各 方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 最终拿到了6000股。这只 股票在1992年年初上市时 ,股价从1元变成了30元, 涨到了30倍,我们的兴奋 之情难以言表。 至此,学习和投身股票 投资就成了我业余生活的 重要组成。随后第二个机 会很快来了。1992年年初 ,上海发行股票认购证, 即股票发行将采用凭股票 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股的方 法,凡需认购市场发行的 股票的投资者先要购买认 购证,一次购买长期摇号 抽签;股票认购证每张收 费30元,不论中签与否概 不退回。这是完全以自由 抽签方式来决定后期可以 买到什么股票,起初我评 估如果购买10张认购证, 中签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不过在当时,300元相当于 我3个月的工资,所以我找 到同学一起凑钱购买。有 趣的是在发行快结束时, 我们获得消息称,认购证 出现了摆在上海公园地摊 上没人要的情况,大家有 些犹豫。所以我后来就写 了封信并附上身份证和30 元寄给上海的姐姐,请她 帮我代买一张。这里还有 个小插曲,我姐夫在第一 次代买时忘记带我的身份 证,只能用他自己的身份 证代买,所以后来在我的 建议下又跑了一趟,买了 一张与我的身份证对应的 认购证。其实这也是我在 银行工作时学到的,投资 这类事情是不可以挂别人 名字的。虽然一波三折, 但是在当年2月1日截止日 之前,我终于买到了一张 认购证,并在同年6月中了 一只叫豫园商城的股票, 赚了1万多元;我姐夫的认 购证后来也中签了,回报 不错。第二次投资的成功 ,让我更加相信这条赚钱 之路的价值。 关注力就是生产力,第 三、第四、第五个投资机 会很快出现了。比如, 1993年年初深科技(2006 年改名为长城开发)内部 发行股票,当时内部员工 愿意以0.1~0.2元的加价 转让,我得知后入手了数 万股,上市后卖出赚取数 倍,最高达到25倍的回报 。这些回报率都很不错, 即在短短时间里就获得了 几倍到几十倍的回报,我 开始觉得投资项目如果没 有类似回报率都不值得看 ,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并在购买原始股的路上一 路狂奔,直到踩上一个大 坑:青岛啤酒。 1993年8月,青岛啤酒 发行股票,首次采用在全 国范围内无限量发行认购 证的办法。我专程请假去 山东青岛购买,相信这样 的好企业一定能给我带来 丰厚的回报。和往常一样 ,在集中了各种能用的资 金后,我全仓买入并等待 几个月后的上市交易。但 在青岛啤酒上市的当天, 端坐于证券公司的我,却 发现青岛啤酒的股价只比 发行价格高了20%左右, 我心想这也太少了,再等 等吧。结果这一等却再也 没有等到高出发行价的那 一天,直到多年后我以比 起初购买价格亏损50%的 价位退出为止。 直到10年以后,我才真 正明白问题出在哪里。那 时的我在投资时,完全缺 乏风险防范意识,也缺乏 对标的的深度分析和研究 ,更没有及时止损的决断 力,无论之前有过数字多 漂亮的投资回报,只要一 次失误、一次误判或一次 不走运,都有可能让此前 所有的努力成果不复存在 。这次失败也为我在财富 管理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永远以风险管理为前提 ,永远要注重风险的防范 和分散。 回看20世纪90年代,中 国的财富管理概念还未形 成,人们进入金融市场购 买金融产品,并不是基于 财富管理的目标,而是想 怎么样去赚钱套利。当时 即使像我这样购买股票的 人,也都是买了就卖以赚 取差价。所以这种行为叫“ 炒股票”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