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钓鱼还是钓愚)

庞氏骗局(钓鱼还是钓愚)
作者: 严行方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60
折扣购买: 庞氏骗局(钓鱼还是钓愚)
ISBN: 9787504763969

作者简介

严行方,著名财经作家。擅长用简单的道理阐述复杂的话题,在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出版著作130多部。相关著作有《小微企业融资一本通》《小微企业理财一本通》《小微企业避险一本通》《互联网+创业必读》《互联网+融资必读》《互联网+营销18法》等。

内容简介

庞氏骗局的由来 所谓庞氏骗局,是指对外谎称向某企业或某项目 投资,实际上却是资金在体外循环或主要在体外循环 ,通过把后来参与者的钱作为之前参与者的高额回报 的这样一种诈骗组织或行为。 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名叫查尔斯·庞齐(Carlo Ponzi,1882—1949),是一位好吃懒做却整天梦想 着发财的意大利人。虽然庞氏骗局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但直到庞齐把它“发扬光大”之后,才名声大噪。 劣迹斑斑的国际混混 庞齐1882年出生于意大利卢戈镇,是一位劣迹斑 斑的国际混混。也只有在这样的人身上,才会发现并 出现庞氏骗局这样的“人间奇闻”。 俗话说,勤劳致富。不肯付出劳动,却又整天梦 想着不劳而获,这样的成功从来都不存在。所以,庞 齐虽然在罗马一所大学混了几年(他自己称之为“付 费的假期”),并且干过许多行当,差一点把三百六 十行都做了个遍,可是却一直混得不好。在这种情况 下,他决定去人称“自由天堂”的美国闯一闯。 1903年,21岁的他坐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在船上 闲来无事,恶习自然就沉渣泛起,于是和人玩起了赌 博。无奈,他手气总是不佳,随身家当输了个精光。 等到轮船抵达美国波士顿时,他身上只剩下2.5美元 ,都不够吃顿午餐。怎么办?他只能硬着头皮先上岸 再说,否则还能怎么着呢? 踏上美国的土地后,一无所有的他只好从餐馆服 务生做起,既有吃有住,又不用投入任何资本,还不 用出示任何证书。可是在餐馆洗碗端盘子时,身为街 头混混的他总是忍不住手痒痒,最终因为偷钱和私吞 找零被开除。 1907年,庞齐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家银行打 工。不用说,银行里的钱比餐馆要多多了,随便开张 支票都可以是巨款。恶习难改的他因为伪造支票被判 处三年有期徒刑。 1911年出狱后,他坐上了返回美国的火车。而就 在途中,他卷入一宗人口偷渡案,所以,这次回美国 就直接变成了去蹲监狱。就这样,他又蹲了两年监狱 后才被重新放出来。 在这之后,庞齐做过油漆匠,也做过其他杂七杂 八的体力活。但经过十多年的底层生活历练,他开始 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来钱最快的 非金融行业莫属。 “一战”后浑水摸鱼 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爆发了第一 次世界大战。就在1917年“一战”快要结束时,庞齐 深刻体会到它给各国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觉得在这 百废待兴之际,自己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浑水摸把鱼 ”。 于是,他隐瞒自己过去的身份,重新杀回熟悉的 美国波士顿。在做进出口贸易时,他偶然间接触到了 “回邮券”,觉得这是个机会。 话说这种回邮券是一种可以在全球流行的邮政票 据,通俗地说就是:寄信人为了减轻回信人的经济负 担,在信中夹带一张回邮券,收信人便可用它在当地 邮局兑换邮票。这一做法在20多年前的我国依然存在 ,只不过寄信人在收信人的信中夹带的不是回邮券, 而是回邮邮票或等额邮资罢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十分低迷,而美国稍 好。所以,从理论上说,如果在欧洲用美元兑换当地 货币购买回邮券,拿到美国来换取邮票,应该是一笔 稳赚不赔的生意,有点像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股民“杨 百万”在不同地区之间倒卖国库券。最起码,原本属 于国家外汇兑换的差价会落到庞齐手里去。只是寄信 邮资价格并不高,并且在跨国购买和兑换环节上常常 会发生杂七杂八的费用,所以净收益率低得可怜。 但这一点难不倒庞齐,因为实情只有他知道,外 界根本没有几个人懂这玩意儿。内行骗外行,“天经 地义”。就这样,这一惯骗带着职业骗子特有的自信 ,开始向周围的人信口雌黄:投资回邮券只要45天就 能稳赚50%,3个月确保盈利翻番。 当然,没人信他那一套。为了提高可信度,他从 一个名叫J.R. 丹尼尔斯(J.R.Daniels)的人那里借 来注册资本和办公家具,于1919年正儿八经地成立了 一家“证券交易公司”。他对外宣称,该公司的主要 业务是从西班牙买入法国、德国的国际回邮券,然后 加上一定的利率差价,转手倒卖给美国邮政局。因为 战争引发法国、德国货币严重贬值,再加上不同国家 之间的政策、汇率等因素十分复杂,一般人对此根本 搞不清,所以对这一差价的盈利空间产生了无限的想 象。 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个胆大的波士顿人敢把钱投 给他。虽然这项业务根本只是他的一种虚构,但庞齐 这个人很讲“信用”,每次都能如期兑现承诺的收益 ,这样,就导致一批又一批参与者慕名而来。 后来的考证表明,他所圈到的钱如果真的要购买 欧洲回邮券,足够买几亿张,而实际上,他只买了两 张做样品。因为他的实质不在于从事什么“业务”, 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家知道投资这玩意能够获得高额 回报。不过,虽然这一目的十分简单,但为了能够浑 水摸鱼,一定要把计划故意弄得非常复杂,几乎让所 有人都坠入云里雾里,这样才好方便运作。 可是,别人又怎么知道他内心的这一阴谋呢?他 们看中的是高额回报率,而庞齐看中的则是他们的本 金。尤其是当第一批参与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后 ,后来者蜂拥而上,一时出现热火朝天的局面。 一方面,滚滚而来的后来者打破了头也要挤进来 ,使得庞齐有足够的钱支付之前参与者的所谓利息, 同时还有巨额差价供自己大肆挥霍;另一方面,前面 的参与者能够按照承诺获取如此丰厚的回报率,又会 使得更多后来者疯狂地要求加入。 就这样,雪球越滚越大。没过几个月,他手上的 资金就超过300万美元,名声大振;而名人效应,又 方便他接下来的继续招摇撞骗。庞齐“发明了钱”的 消息不胫而走,骗局越玩越大。 在前后差不多一年时间里,庞齐就吸引到4万名 波士顿市民的累计资金1500万美元。这些人大多是穷 人,却整天做着发财的梦,所以,平均每个人的投资 额都只有数百美元。 钱像潮水般地涌来,实在没地方堆了,他不得不 打上了银行的主意。因为只有银行有能力吞吐巨额钱 款,所以他开始拼命地往波士顿汉诺威信托银行 (Hanover Trust Bank)存钱,很快就成为这家银 行最大的储户。而他的诡计是,一旦成为银行大客户 ,就突然抽走存款,令银行陷入被动,从而顺手接管 银行。就这样,1920年夏天,他在这家银行的投资额 达到300万美元,终于成为该银行的掌控者。 这时候的庞齐已经从劣迹斑斑的骗子、罪犯,摇 身一变成了风光无限的银行家。他一边在物质上用奢 侈品包装自己,一边在舆论上雇用公关威廉·麦克马 斯特(William Mc Masters)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他的别墅有20个房间,他昂贵的西装有100多套, 他镶金的拐杖有数十根,他的妻子拥有无数昂贵的金 银首饰,而他自己连烟斗上都镶嵌了钻石。 当大批崇拜者在公开场合称他为“最了不起的意 大利人”时,他假装谦虚地回应说:“不,不,哥伦 布和马可尼才是。他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一个发 明了无线电。”就这样,人们很自然地就进一步把庞 齐称为“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与最早发现 美洲大陆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无 线电发明者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并列, 原因在于他“发明了钱”。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