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简史

春节简史
作者: SK23N1864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春节简史
ISBN: 9787569539417

作者简介

张志春,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节庆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陕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西安市楹联学会名誉会 长。主编“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丛书”,有《中国服饰文化史》(四卷本)、《诗语年节》等十余种著作行世。

内容简介

冬至,在我们的眼中,在传统节庆的谱系里,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节日。倘若细细追名究实的话,冬至与年节,似乎隐隐有一点相似相近的意味,然而又如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样态,似乎含蓄,确实朦胧;似乎神秘,确实奇怪,不是吗?这也是我在写春节之初,不能不提到冬至的原因。 我们知道,冬至日太阳到达黄经二百七十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昼缩到极致,于是我们有种清晰的感觉: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官方、民间叙事于此趋于一致:过了冬至,白昼一天天长起来,黑夜一天天短下去;寒冷渐渐消退,阳气渐渐升起。杜甫在《冬至》诗中说得好:“冬至阳生春又来。” 笔者童年时,在摇篮中,在翻交交的嬉乐中,在四转一顿一倒的纺车旁,常听母亲吟诵关于冬至后白天渐渐变长的歌谣,余音是那么地悠长,似乎到现在还不时响在耳边:过冬至,长枣刺;过五豆,长斧头;过腊八,长杈把;过一年,长一椽。 枣刺是细微尖锐的,斧头、杈把是亲切有力的,而椽檩之类是高大粗壮的。我知道了,日子仿佛一棵树苗栉风沐雨,一天天就这么长高长大变长了,就如我家庭院门道里所常见的一个个物什那么长,那么熟悉而亲切,把我们的眼界不断拓展到一个更为博大的空间。抽象的一天如何变长仿佛从眼前物什的比拟中可以感知把握了。年节仿佛久别的亲人从远处走来,在盼望中走近,而白日的长度则如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春野萌芽,如枝头蓓蕾,如山间竹笋,不断地增高长大,让人欣喜。冬至则是这一切的开端,让人惊喜。 “冬至大如年。”这是古来一直说得很响亮的俗语。四时八节中,屈指细数,谁敢与年相提并论呢?而能够与年比肩而立的节日,应是底气怎样充足的一个节日呢? 就说饺子吧,它的地位自属美食之列。平常满足口腹之欲且不去说它,过大年吃饺子却是固定的仪式,它也成为待客接福的礼仪食品。它的餐饮程序轻慢不得、挪移不得。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点上敢于和年节较真的仍是冬至。冬至吃饺子,竟也成为标配,竟也成为一个覆盖面相当广阔的话题和饮食行为。每逢冬至,饺子便出现在乡村家家户户的厨房里,在城镇装修亮丽的饭店餐桌上,在机关和学校食堂的菜单上,在各种主流媒体的节庆话语中,甚至在常见常新的手机短信中。饺子似乎慢慢要成为冬至专宠的意象了。徐士 《吴中竹枝词》说: 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勾吴即吴国。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和少子姬历。姬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周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周太王因此郁郁寡欢。太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虞仲一起逃往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姬昌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 1.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21世纪,中华民族已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而春节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保留下来。它记录着民族先辈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足迹,象征着勤蒡、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2.本书聚焦春节,但其外延甚广,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宣传传统文化,有较高的社会效益。读者以春节这个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来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3.本书是国内系统、全面介绍春节历史、习俗、活动、物品的图书。作者为民俗学专家,沉浸民俗文化领域多年,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实物,使得本书内容充实,具备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知识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