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7.00
折扣购买: 中华养生宝典
ISBN: 7504455296
老子在《道德经》说:“清静为天下正”,“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 ,恢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内经》还说:“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老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 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主张安静而无杂念,志闲少欲,即 防止不正当的思想。 后人长期受道教、佛教的影响,提倡“修真养性”,“四大皆空”,讲 究“坐禅”、“人静”,并常采用抑目静耳的方法,目清耳静则神气内守而 心不劳。虽然过分强调“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是消极和脱离实际的,但是 ,对外界不良的刺激,适当地抑眼静耳,尽量避免接触那些不良刺激,达到 纯洁清静,精神平和无杂念,肯定对健康长寿是有益的。 孙思邈主张平日“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无大 喜怒,无大用意,无大思虑,无歌啸,无啈啼,无悲愁,无哀恸,无庆吊, 无饮兴。清静无为,清心静气,不过多追求,不勉强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 情,以保养人体精气,安享晚年之乐。 实际上,在明代以后的道家总结了前人的养生方法后由静态养生转向动 静结合。体现这一观点的“气功”实则是静中有动,以意领气周游全身,达 到运行气血,调和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更全面地说,“生命在于运动和静养”。运动时新陈代谢增高,分解、 氧化加速,可以防止脂肪过多堆积引起的肥胖,并能锻炼增强各器官的功能 。静息时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相应降低,新陈代谢降 低,还原、合成占优势,可储藏能量。这种积累效应有助于修复损伤,增进 健康,延长寿命。动与静是对立而统一的,只运动无静养,或只静养无运动 都不能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