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漫谈(单墫解题研究丛书)

解题漫谈(单墫解题研究丛书)
作者: 单墫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58.00
折扣购买: 解题漫谈(单墫解题研究丛书)
ISBN: 9787544470063

作者简介

单墫,我国著名数学传播、普及和数学竞赛的专家。1964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在中学、大学任教四十多年。 1983年获理科博士学位(我国首批18名博士之一),1991年当选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评为省“优秀学科带头人”。 单墫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教练组组长,国家教委理科试验班专家组组长,南京数学学会理事长。 单墫教授主要从事数论与组合方面的研究,很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9年作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副领队、主教练,1990年作为领队,率队参赛IMO均获总分第1,为我国数学竞赛事业作为很大贡献。

内容简介

1. 溶液浓度 问题:A瓶装180毫升浓度为35.5%的某种溶液,B瓶装120毫升浓度为67.2%的同种溶液。从A、B取出等量的溶液,然后分别倒入B、A.混合后两瓶溶液恰好相等。问各取出多少毫升溶液? 甲:这个浓度问题,我会做。 师:那你就做一做。 乙:这题我也会做。 师:我把数据改一改,35.5%、67.2%分别改为32.5%、58.4%.你做做看。 过了一会,两人都做好了。 甲:答案是72毫升。 乙:我的答案也是72毫升。 甲:题目数据不同,怎么答案恰好一样,太巧了。 师:看看你们怎么做的。 甲:我用算术方法。 乙:我用代数方法。 师:进入中学,用代数方法更多,我们先看看乙的做法。 乙:设各取出x毫升,则 (180-x)×35.5%+x·67.2%180=(120-x)×67.2%+x·35.5%120 然后去分母整理,最后得出结果。 甲:不见得比算术方法好。 乙:老师怎么做的?师:我的方法和你的差不多。同样设取出x毫升.但将题目中的数据改成字母:A瓶有a毫升浓度为p的溶液,B瓶有b毫升浓度为q的溶液(p≠q)。 甲:那么方程就是 (a-x)p+xqa=(b-x)q+xpb 去分母整理得 (a+b)(p-q)x=ab(p-q) 因为p≠q,所以 x=aba+b.(1) 在a=180,b=120时,x=72。 乙:这比数的计算简单。 甲:不论p、q为什么值,答案都是(1)。 师: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用字母代替数后,不但计算简单(避免了繁琐的数值计算),而且具有一般性,容易看到规律.学习代数后,就应当自觉地用字母代替数,力求得出一般的结果。 所谓好的解法,就是简单而又一般的解法。 评注:引入字母后,数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的对象不仅是数,而且还有字母。字母可以代表数(起初就是这样),也可以不代表数(比如代表向量、矩阵等等)。字母自成体系(或称为系统),可以有各种运算与规则(比如矩阵可以定义乘法,满足结合律,却不满足交换律)。 2. 力求简单 问题酒精与水的溶液中,酒精∶溶液总量=k∶m.如果再加x个单位的水或者去掉x个单位的酒精(x≠0),那么得到的酒精∶溶液总量的比都相同。求这新的比的数值。 师:还是浓度问题。 甲:不妨设原溶液中有k个单位酒精,(m-k)个单位水。由题意 km+x=k-xm-x(1) 去分母,整理得 x(x+m-2k)=0(2) 所以 x=2k-m(3) 代入(1)的左边得新比的值为 km+x=k2k=12 乙:我设新比为r,则 k=(m+x)r(4) k=(m-x)r+x(5) (4)-(5)得 2xr=x(6) 所以 r=12. 师:不求x,直接得出r。等二种解法稍简单一些。 甲:还有其它解法吗? 师:题意,在两种情况,酒精与溶液总量的比相等。其中第二种情比第一种,酒精少x个单位,水也少x个单位,即总量少2x个单位。如果将酒精为x个单位,溶液总量为2x个单位的溶液加到第二种情况的溶液中,那么就变为第一种情况,而浓度(酒精与溶液问题的比)不变。所以加入,浓度与它们也相同,即浓度为x2x=12。 乙:这种解法更加简单。 师:其实这种解法与你们的解法并无实质的差异,只不过省去了一些形式上的演算.但省去形式上的演算,更多地用脑思考,对发展思维能力是有益的。 很多数学会议休息时,数学家们边喝咖啡边讨论问题。这时不可能进行纸面上的演算,更需要直接剖析问题的本质。 数学家Erd s曾说:数学家是将咖啡转变成定理的机器”。 单墫老师的书,是许多数学爱好者,尤其是关注数学竞赛的人,是必备之书。本书是单墫老师的新力作。其轻快的文风,亦师亦友的叙述方式,使得令人生畏的数学解题变得轻松有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