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4.10
折扣购买: 纳兰词传(精)
ISBN: 9787558162176
刘增妍,译者、经济师、教师,现居青岛。长期从事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部外文书籍的翻译工作,参编、参著作品多部。现任职青岛黄海学院。长期从事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部外文书籍的翻译工作,参与编写了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①,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②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注释】 ①小晕红潮:指脸色微微泛出红晕。 ②凝情:深藏的浓烈情感。 译文】 相遇时不置一词,你如荷花在秋雨中微低着头。脸颊泛起红晕,凤钗斜斜地插在发髻上。想要低声呼唤他的名字,却又害怕这份深藏的感情被他人知晓,想要诉说衷肠,却见他已经转过了阑干,只能轻轻扣着玉钗。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的小令,词中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一个多情迷人的少女形象。从相遇到擦身而过,再到回头张望,一系列的神态动作的描绘,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相逢,彼此没有说话,而是一个比喻,如同秋天的荷花受着秋雨的洗礼,秋天的荷花比起夏天的更加粉红,在雨中往往低垂着身姿。擦肩时,脸上泛起娇羞的红晕,侧过头,头上的凤钗都歪着。眼看要错过了,情不自禁想要开口喊出他的名字,又怕被人发觉自己爱慕的心思,因而生生咽了回去。心中满腹缱绻想要倾诉,慢慢回过神来,却见他已经走远,只能拔下自己的玉钗,若有若无地敲着。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①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 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 日愿。 注释】 ①决绝:指断绝关系,不再往来。古有《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②秋风悲画扇:指汉代班婕妤《怨歌行》的典故,《怨歌行》将男女之间的感情比作是团扇,盛夏时节随身相伴,可是秋风起的时候又将团扇抛弃在一旁。 译文】 此生要是始终如初见时候一般毫无嫌隙,倾心相爱该有多好,那么就不必体味因离心而被抛弃的悲伤。熟悉的人儿真心是如此容易改变,只怕是他的心原本就是善变的吧!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行宫相依偎着诉说衷肠,即便是生死相隔泪眼迷蒙都丝毫不怨恨对方。你连那负心薄幸的唐明皇都比不上啊,还说什么要比翼双飞、共结连理的誓言! 赏析】 这首词的副题为“拟古”,而决绝词是古词中的一种。词人模仿女子的口吻,写下《决绝词》,饱含着对以往恋情的不舍,对负心薄幸之人的怨恨。起句便是一个“若”字,初见总是最美的,一见钟情,单纯而美好。只可惜人生不可能只是一瞬,日久天长,渐渐离心,女子也被抛弃。这种抛弃就好比是对一把团扇,需要时左右不离,不需要的时候便不闻不问。以往的决绝词,往往是男子因某种原因变了心,而本词中却不然,一句“却道故心人易变”表明,哪里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变了心,分明就是他善变无情!这样彻底的控诉将决绝之意表露得坚定无比,已然是看穿了情郎的本质。下阕将情郎与唐明皇作对比。人们常认为唐明皇是负心薄幸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将心爱的人杀掉。但同时,他也是多情的,听见雨声铃声,都忍不住眼泪纷纷,在梦中都念念不忘“比翼连枝”的誓言,更是上天入地地寻找爱人的芳魂。反观自己的情郎,他的心中哪里还记得当初的誓言!词中的女子看得透彻,她丝毫不被过去的欢爱蒙住双眼,一点也不否认当初的相爱,更是大方地承认自己的障目,将对方的无情揭露出来,比起同情怜悯,更多地让人感受到一颗敢爱敢恨的心。 承平少年,锦衣公子 历史是不会停歇的滚滚长河,古人常说光阴似箭,时间将世间万物细细雕琢,宇宙万物不断地繁衍,又在时间的消磨下化作无尽的尘埃。在这层层叠叠的灰烬之中,有的如同尘土层叠湮没无人问津,有的却如同佳酿,被时间酿成了一坛回味悠长的醇酒。 遍读唐诗,便觉得自唐之后无好诗;再读宋词,又惊觉佳词难再有;又如元曲杂调,感慨着一代自有一代的造化,自己好比是那个晋人,执斧进山,在幽暗密林中失了方向,忽然看见有人下着精妙的围棋,一番欣赏,已是数百年光阴。 数百年间,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出现又消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人会留下一星半点的痕迹,有人却如轻风拂过不见踪影。数百年后,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穿透历史的轻轻拍打在每个人的心上。是啊,三百年光阴里,还有一个人:承平少年,锦衣公子。 他生于海晏河清、修文偃武之时,诞于钟鸣鼎食、显赫富贵之家;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识,且又精于骑射武功。鲜衣怒马少年郎,胸怀吞鲸之志,自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数百年后,有人翻开他的集子,吟哦一番,便惊为天人,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不觉让人泪流满面。他就是纳兰性德。 顺治十一年(1655)腊月,凛凛寒风中的纳兰府一片手忙脚乱,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那个平日里满面笑容,慈善和气的一家之主正在厅里喝着茶,茶叶在碗中静静散发着香气,主人的神色有一丝的紧张。不久之后,仆人匆匆来报,面上带着欢欣的喜气,端着茶碗的手终于是踏实了——纳兰家的长子出世了。纳兰,是个动人的复姓,舌尖在上颚轻盈地触碰,婉转多情却并非汉族之姓。在更为久远的年代之前,他的祖先曾是北方草原上策马奔驰、逐水草而居,最初他们的姓氏为默特,在草原部落的血性战斗中,夺取了纳兰部的领土,从此默特一族在纳兰部的领土上繁衍生息,改姓为纳兰。正当元朝的政权被农民起义的烽火所毁灭,远居塞外的纳兰氏渐渐归附了后金。数百年后,他们随清军入关,以正黄旗的身份,帮助满族人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纳兰性德的父亲——才华横溢的纳兰明珠是当朝的太傅,太子的老师;他的母亲乃是努尔哈赤的孙女,亲王爱女,一品诰命夫人,而他又是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长子。这些都注定了,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名字就注定会出现在史书之中,哪怕寥寥一笔。然而这个纳兰带给历史的,又何止是寥寥一笔。 《周易》里:“君子以成德为行。”他被寄予厚望地取名为“成德”。他几乎与这个王朝的盛世一同降临。纳兰7岁,康熙皇帝登基,纳兰13岁,康熙皇帝亲政。这是一个开启盛世的时代,明主圣君,怀柔天下;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国家初定,战火未熄。之后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纳兰为了避讳,将名字改为性德。取字容若,小字成哥,号楞伽山人。楞伽山,传说中佛陀曾在此山宣讲楞伽经,山中有无量花园,园中有香树一株,微风拂过,枝叶之中流布百千妙香,传扬百千妙音。他便是许愿能做这精妙之中的山人,隐居于佛陀的熏风之中参悟此身。未来的许多岁月里,他都这样与佛相伴,追寻一丝内心的澄静。与他家世年纪相仿的子弟中,有不少游手好闲、庸庸纨绔之辈,先祖打下的江山,在这些衣食无忧的少年身上看不到守业的担当。他们沉醉于温柔乡中,忘记了父辈们的浴血征战,忘记了保守家业的谆谆教诲。但是年少的纳兰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他文治武功,莫不精通。作为名门望族的长子,纳兰从小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学识渊博的父亲给他发蒙,识文断字是每日必做的功课。练习骑马射箭,先祖马背上的生涯他依然承续着。京城里人人都知道纳兰家的少年过目不忘,天资聪颖。垂髫年纪,既能朗诵诗词,又能弯弓射箭。不像寻常孩童那样能欢乐游戏,他在严肃的氛围中慢慢成长,锦衣玉食他不缺,似锦前程他注定会有。 他的心里装着雄图大业,他渴望在战场上厮杀,渴望与现实枯燥生活所不同的热血生涯;他渴望着成长,希望能早日建功立业,策马凯旋。他还读着江南的诗词,向往着如水的南方,想在吴侬软语里寻找与北方的凛冽全然不同的温婉细腻。当然还有爱情,懵懂的少年向往着情,在这座看似热闹的豪门宅邸之中,每个人都想要亲近他,却又都和他保持着距离。孤独是一直以来的心病,若是有爱,人生必然会温暖起来吧?少年的纳兰心里塞满了种种惆怅与期望,渴望振翅高飞,体验截然不同的生活、爱与温暖的怀抱。这时候的他还没有想到,在他的生命之中,命运会像他期盼的那样把他所渴望的东西一一带到他的面前,当他沉浸在梦想变成现实的喜悦中时,命运又将所有馈赠一点点抽走。 1.精选纳兰130余首词,突显经典的力量。 词作涉及爱情、亲情、友情、咏物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其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的特色。 2.附纳兰小传,深入解读其思想与命运。 无论是纳兰的思想与命运 ,他的人生与际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每个人都能从他的小传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获得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3.文字优美,引人回味。 流畅细腻的文笔,深刻动人的颖悟,在字字句句间迸溅出明慧的思想之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