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中国父子(个人私密记忆折射时代更替变迁)/新时期嘉定作家群文学丛书
ISBN: 9787549628933
去年我读到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于上世纪40年代 的自述体散文《如此欢乐童年》时,脑子里一下冒出了我 酝酿中要写的这本书的书名。奥威尔在那篇文章里记述了 他学童时代在寄宿学校的一段经历,给我的印象,那是他 记忆里的噩梦,影响到他后来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虽然 奥威尔写的是上世纪初英国的学校,但我感觉不陌生,许 多细节引起我内心的共鸣。奥威尔只是写了自己做学生的 一段经历,而我还由此想到了我们这辈人做父亲后和孩子 的关系。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决定了我们这辈人;在为 人子和为人父的角色上的困惑和尴尬。 我生于1959年,出生地是上海南市区,出生后不久因 父亲“下放”举家迁到郊县嘉定。我父亲是山东威海人, 离休干部。一般称解放后上海的山东籍干部为“南下干部 ”。我小时候嘉定的干部,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各乡镇、 机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多半来自山东,在我们家所在的为 机关干部建造的六一新村里,户主为山东人居多。一直以 来我也默认父亲“南下干部”的身份,但实际上父亲的情 况特殊。父亲出身于小商人家庭(家庭成分曾被划为“资 本家”),父辈在威海开布店。山东解放前夕,父亲在烟 台念高中,我爷爷因为对共产党不了解,更被国民党散布 的关于解放军的谣言吓倒,于是将父亲送到上海去继续学 业。没想到父亲在上海接触到地下党,并入了党。 我曾听父亲说,其实他对共产党早有所知,他的一位 堂兄好多年前已投奔八路军。父亲的这位堂兄,虽只年长 一岁,但父亲一生对他充满崇敬,并将这种崇敬的态度传 染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我本人直到1988年,二十九岁那年 ,才在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军职干部家属区见到了已离休 在家的堂伯父(山东叫大爷)。不太爱说话的父亲,讲起 这位堂兄来如数家珍。父亲讲得最多的是他堂兄从小个性 的刚烈和思想的叛逆,如他还是个孩子时,就敢当面将他 父亲的鸦片枪折断,十四五岁时就离家投奔革命去了;皖 南事变后,他坐过国民党的老虎凳,逃跑后回家待了没几 天又出去找部队。当地有个汉奸,常拿这事来我爷爷兄弟 俩的布店里敲诈。我父亲在店里见过这一幕:那汉奸身穿 黑绸衫,嘴上叼着烟卷,屁股后挂着二十响盒子炮,阴阳 怪气地故意问我父亲的大伯:儿子最近有信来吗?老兄弟 俩立刻好烟好酒伺候他,临走还往他兜里塞钱。解放后这 汉奸被人民政府镇压了。 也许正因为我堂伯父觉得此生未能在双亲大人面前尽 孝,年轻时还特别让他们担惊受怕,因此在他父亲去世时 ,他回老家操办了隆重的丧事,他自己也按旧俗披麻戴孝 。这是堂伯父解放后第一次回老家,结果因为在丧事中“ 搞封建迷信活动”受到部队处分,从此再没回去过。 我认为我父亲被我爷爷送到上海来“避难”,却在上 海秘密加入地下党,堂兄对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记 得曾听父亲讲,上海刚解放时,他堂兄来沪出差,父亲迫 不及待地去部队住处看他,兄弟俩久别重逢,父亲对他景 仰的堂兄说的第一句话是: “哥,我也入党了!” 但1988年我在西安见到堂伯父时,我发现他似乎对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