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明朝那些事儿(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
ISBN: 9787559601582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多年来畅销不衰,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朱元璋病逝前,指定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 逝世时很是安心,因为他认为朱允炆一定能够继承他 的意愿,将大明王朝治理得更好。一个安心的人走了 ,却留下了一个忧虑的人。 朱元璋巨大的身影从朱允炆身上消失了,朱允炆 终于可以独自处理政事了,但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少 年惊奇地发现,他仍然看不到太阳,因为有九个人的 身影又笼罩到了他的头上。 这九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 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 、庆王和肃王。 如果说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这九个人就是保 卫大地主的地主武装。 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 为王,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 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但请注意,这三个护 卫不是指三个人。 所谓护卫是一个总称,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 万九千人不等,这样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们的军事 实力。 上面那句话的关键所在就是不等,按照这个规定 ,藩王所能拥有的军力是九千人到五万七千人,而在 实践中,藩王们都倾向于选择后一个数字,枪杆子里 出政权,就算不要政权,多养点打手保镖看家护院也 是好的。 按说这个数字其实也不多,区区五万多人,自然 干不过中央。可见朱元璋在安排军队建制时是有所考 虑的,但事情往往坏就坏在例外这个词上。 可以例外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九个人中的某 几个。他们之所以可以例外,是因为他们负担着更为 繁重的任务——守护边界。 他们的防区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这九个武装地主 就如同九大军区,分别负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燕王 和晋王势力最大,他们各自带有十余万军队,可谓兵 势强大,但这二位还不是九王中最生猛的,公认的打 仗第一强人是宁王,此人“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看似兵力没有燕王和晋王多,但他手下却有一支当年 最为强大的武装——朵颜三卫。 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可以说是明军中的国际纵 队,全部由蒙古人组成,战斗力极强。可能有人要问 ,为何这些蒙古人甘心给明朝打工?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明朝按时发放工资 ,这些外援们吃饱饭还能去娱乐场所休闲一下,而北 元却是经常打白条,打仗前许愿抢到的战利品归个人 所有,结果往往抢回来就要先交集体,剩下的才是自 己的。 这就是明显的赔本买卖了,拼死抢了点东西回来 ,还要交公,万一死掉了估计还没有人管埋。确实不 如给明朝当公务员,按月拿钱还有福利保障,无数的 蒙古人就是被这种政策吸引过来的。 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另外宁王本人也是极为凶横,据说他每次打仗都 领头冲锋,活像《第一滴血》里的兰博,杀人不眨眼 ,砍头如切菜,连燕王这样的狠角色看到他都要让三 分。 这几位镇守边界的武装地主还经常搞联合军事演 习,动不动就是十几万人在边界动刀动枪,喊杀冲天 。一旦有这样的动静,北元游击队就会立刻转入地下 斗争。 其实这些喊杀声惊动的不只是北元,还有坐在皇 位上的朱允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示威。 该采取点措施了。 朱允炆是一个好人,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朱 标患重病,朱允炆尽心伺候。他的孝顺并没有感动上 天,挽留住朱标的性命。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他的 三个年纪还小的弟弟接来和自己一起住,目的很简单 ,他不想这些年幼的弟弟和自己一样去承受失去父亲 的痛苦,他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亲情。 那年,他才十五岁。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朱元璋的护理工作。由于 朱元璋脾气本来就不好,伺候他的人总是担心掉脑袋 ,朱允炆主动承担了责任,他亲自服侍朱元璋,直到 朱元璋离开这个世界。他尽到了一个好儿子和好孙子 的责任。 他也是一个早熟的少年,当然促使他早熟的并不 只是父亲的早逝,还有他的那些叔叔们。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