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处世十大法/国学经典系列解读

论语之处世十大法/国学经典系列解读
作者: 李一冉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70
折扣购买: 论语之处世十大法/国学经典系列解读
ISBN: 9787504366931

作者简介

李一冉,新西兰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二十多年来,潜心研究易学,有独到见解。从小酷爱国学,从事过文学创作、外文翻译等工作。曾先后在***、省级、地市级刊物发表过大量文学及翻译作品并获奖、编译《<大学>之生命十大道》、《老子之人生十大观》、《孝道》、《大学》、《金刚经》、《心经》、《道德经》、《开悟一十八》等书籍。曾多次赴南非、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新西兰《华页报》、《新报》、《先驱报》、《自立快报》等栏目开辟专栏和个人论坛。“非典”期间在国外义务组织民众为祖国祈福捐资。在新西兰期间不断开展各种国学讲座,影响深远,得到华人及国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好评,曾*到过新西兰**海伦·克拉克女士的赞扬。近年来在中国各地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各大学、社会团体、企***纷纷邀请作各种形式的演讲。

内容简介

《论语》子*:“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 ,知者 利仁。”孔子说:“没有‘仁心’的人,不可久处困窘的生活,也不可久 处安 乐的生活。”正如俗话所说:“饱暖生淫欲,饥寒起盗心。”只有心性仁 厚的 人,无论贫贱富贵,都能自然而然地实践仁德;理性明智的人,无论贫贱 富 贵,都能妥当适切地奉行仁道。孟子*:“人者仁也,无仁心者非人也。 ”若世 界**失去“仁”,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残酷的、冰冷的、黑暗的,*是恐 怖的。 一*狂风大作,海浪一层高过一层,轮船即将葬身鱼腹。一个人跪在 甲板 之上,向上帝祈求道:“上帝啊!我坏事做尽,丧尽天良,我死不足惜, 可是 千万不要连累一船无辜的人啊!”这时他的头顶响起一个声音:“你知道 要把这 些丧尽天良的人都聚集在一条船上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吗?!” 当今社会世风*下,人心不古,人类为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不 惜掩 盖其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仁德”之心,冠冕堂皇地做出令人不齿的 行为。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现象已经发生 过 5次,而这5次均为自然而为。现在地球正面临着第6次物种灭*,到目前为 止,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而人类是造成第 6 次物种灭*的罪魁祸首。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按照自然 发展 规律,平均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 。 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 倍。这些惊人的数字,预示着人类已经逐渐丢失其本有之“仁心”,造成 大自 然原始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如果由于人类自身的行为致使灭顶之灾的来 临, 势必人类也不会成为幸存者。 回望历史,朝代*迭、政事不和等多种因素导致战争频繁,致使黎民 百姓 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生灵涂炭。远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大败 赵 *,四十余万被俘赵*将士惨遭活埋;近代抗*战争,*本帝国主义侵略 中 国,仅***,就有30万同胞惨遭杀害;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多少无 辜 的人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承*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家 园。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都是因为引发战争的刽子手丧失了“仁心”,为了征 服天 下而丧心病狂地发动战争。老子*:“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历 史是*真实的见证者,德国希特勒、*本东条英机、意大利墨索里尼这些 刽子 手,不仅没有野心得逞,反而身败名裂,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早在过去,人心纯朴善良,彼此互相关爱,春秋末期,甚至还有“仁 兽” 麒麟的出没。麒麟,之所以被称为“仁兽”,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也 ,有 好生之仁心;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知跪乳之恩,蚂蚁且不会独食,虎毒 尚不 食子;据报道,南美洲一位妇女将自己生下几个月的婴儿遗弃荒郊野外, 却被 一条野狗叼走喂养起来。动物尚且不失其仁爱之心,不禁感叹人类的“仁 爱之 心”丧失到何种程度! 《论语》子*:“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倘若每个人都能致力于“ 仁德”, 就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亦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可以做利己 利人 利天下的善事了。 那年秋天,孔子正致力于编著《诗经》与《春秋》。有**,他和子 夏到 村外散步,见猎人在田野里搜寻猎物。此时天气渐冷,田野里一片空旷, 猎人 没有找到猎物,忽然发现地头上的一株大树之上栖息着许多乌鸦,猎人张 弓射 箭,就听“啪”的一声,一只乌鸦应声落地,一旁的子夏连连赞道:“好 箭法!” 孔子抬头,只见树上群鸦惊飞半空,呀呀乱叫,辗转盘旋,不肯远去 。猎 人喜滋滋地提起死乌鸦,刚要离开,半空中的群鸦便围追着猎人边飞边叫 ,任 猎人怎么驱赶都无济于事,只好无奈地扔下乌鸦,仰天怒骂道:“真晦气 !”然 后背上弓箭,扬长而去。 目睹一切的孔老夫子感叹道:“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 思是说 仁道就在自己心中,难道在远地方吗?我要仁道,这样仁道就应念在心了 。 “仁心”是为人之所固有的,不必远求,如果能够克己私欲,复归于礼, “仁” 便现了。正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呼吁世人该是觉悟的 时候 了,该是恢复仁爱的时刻了!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 也。或 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当今社会有三 种力 行仁道的人,仁爱之心本自具足,只有仁爱之心得到升华,方能从“勉强 而行 之”到达“安而行之”之境界。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