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在——中央戏剧学院“编剧理论与创作实践”专业研究生剧作选

水流云在——中央戏剧学院“编剧理论与创作实践”专业研究生剧作选
作者: 安莹//杜薇//司徒志岚//赵寻//张爽等|编者:杨健|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188.00
折扣价: 122.20
折扣购买: 水流云在——中央戏剧学院“编剧理论与创作实践”专业研究生剧作选
ISBN: 9787521225228

作者简介

安莹,1980年生,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2002级戏剧戏曲学戏剧编剧及编剧理论方向硕士,北京电影学院2019级电影学电影叙事艺术理论方向博士。 曾与田沁鑫、黄盈等导演合作创作多部话剧剧本,编剧作品:《永不失眠》《俄狄浦斯》《新娘》《马前马前!》《当司马Ta遇见韩寒》《四世同堂》《风华绝代》《青蛇》等。2003年,受林兆华导演招募,执行制作北京人艺青年处女作戏剧展。此后,又任黄盈导演的制作人多年,制作作品:《四川好人》《审问记》《未完待续》《黄粱一梦》《卤煮》《枣树》《语文课》《麦克白》等。 杜薇,1982年生,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戏曲学专业2004级。现就职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担任编剧一职。编剧代表作有:儿童剧“郑渊洁童话三部曲”之《红沙发音乐城》(联合编剧)《魔方大厦》《罐头小人》;儿童剧《伊索寓言》《卖火柴的小女孩》《口袋里的中国故事》《红缨》《噢,我的青鸟》《妈妈的衣柜》《追梦青春》《大郭小郭行军锅》;话剧《勇猛夫人陶三春》;动画片《天眼》《天眼神虎》《喵喵小镇》(联合编剧),《呼噜小精灵》(联合编剧);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联合编剧)等。 曾获2014年国家剧院团演出季优秀编剧奖,2016年度文化部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入选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扶持计划,2021年全国编剧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编剧作品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小剧场奖,春苗计划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奖,并入选文华奖初评剧目。 吴薇,1981年生,职业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戏曲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编剧作品有:话剧《请勿打扰》,动画电影《许愿大怪兽》(联合编剧,阿里影业出品,即将上映),电视剧《民兵康宝》(联合编剧),电视情景剧《京城后街》(分集编剧),电视情景剧《风行四季》(分集编剧),动画片《水漫金山》(第六届厦门国际动漫节最佳系列动画银奖,联合编剧),动画片《喵喵小镇》(央视大风车播出,联合编剧),动画片《小牛向前冲》(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央视动画部出品,联合编剧),动画片《郑和下西洋》(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央视动画部出品,分集编剧),动画片《天眼神虎》(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组委会特别奖,分集编剧),以及动画片《中国熊猫》(文学编辑)等。 张爽,1968年生。北京人。字清爽,笔名娲那。编剧、诗人、画家,《中国报道》杂志社主任编辑。201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编剧理论与创作实践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报道》杂志社外宣、内宣记者、编辑工作以及中国世界语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工作。 文学创作代表作有话剧剧本《讨论》,电影剧本《一诺》,《郑和下西洋》(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52集系列动画片编剧之一)、《天眼》(100集系列动画片编剧之一),诗集《绿苹果1991-2011》,专著《变革媒介时代的新式新闻》。美术创作代表作有燕京神学院大型壁画《睦》,油画食指肖像《2002年,离开福利院》,水墨册页9卷《道德经图》,水墨《圆明园诗社》。策划、编辑出版《芥川龙之介作品集》小说、散文两卷,并为此套书创作插图。编辑出版了《新编佛教词典》《理想藏书》《动物是我们的朋友》等书籍、画册。 赵寻,1987年生,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中央戏剧学院2011级编剧理论与创作实践专业硕士研究生。 主要戏剧编剧演出作品有:《车站》《选择题》 《巴交龙布》《摆渡人》《bling bling 和piu piu piu》,朗诵剧《声音聆听》,《至少还有我》(联合编剧),《拜金相对论》(联合编剧)。 获奖经历:《巴交龙布》获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化奖剧目类编剧奖;《对手戏》获第四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入围剧本”奖;《刘伯坚》获四川艺术基金2020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云上的坝子》入选“2020—2021年度四川省重点关注剧本”。 司徒志岚,1977年生,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2004年至今,主要创作方向为动画剧本创作与策划,动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专业奖项。个人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度少儿精品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动画创作人才”最佳奖。作品有动画系列剧《快乐东西(1-3)》《我们小孩有力量》《福娃奥运漫游记》《开心果》《淘气包马小跳》《八戒取经》《淮南子传奇(1、2)》《泡

内容简介

"十五年前,作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专业学生 的我,面临着硕士毕业,正处于毕业大戏创作的阶段,但是我 没有紧迫感,毕业创作也很是漫不经心,写作进展缓慢。有一 天,收到杨老师的一封邮件,邮件里这么写道:“杜薇,继续 往前推进,推的过程自然就成熟了。要舍得花时间投入精力, 这是唯一的办法。不要乱跑,坐下来搞大纲!所有的大戏和所 有的人都是这么干的!再拖,非常危险,延期一年毕业是完全 可能的,不要闹出这样的悲剧来。”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浑身冷汗,一向宽厚仁慈的杨老师,着急了! 十五年后看到这些文字,依然一身冷汗。当时的我,心里 想着:不就是最后的学生作业嘛,能创作成什么样子呢?我还 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得去混剧组,结识各种人,我 要写电视剧剧本挣钱,我要找工作……这些事情,哪一件不比 写一个学生作业更重要呢?直到看到那封邮件,杨老师说过的 另外一些话又浮现在脑海里:“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毕业创作的时光,你们以后就不会再有机会这么心无旁骛地创作了,也许,这将就是你们写得最好的作品。”我顿时清醒了,飘着的心沉了下来。我总是计划着未来,那眼前的事情呢?我怎么如 此愚蠢?!还是先专心写完自己的毕业大戏吧! 当年的毕业创作终于按时完成!交完剧本过后的一天, 我在公交车站等 104 路电车,接到杨健老师的电话,他说: “我看了你的大戏了,嗯……”我的心一下紧缩了起来,两腿发软,“杨老师会不会觉得特别糟糕?我会不会毕不了业 了……”这时,104 路车刚好到站,乘客上上下下,我却不敢 上车,僵在原地等待杨老师的“判决”。杨老师接着说:“挺不 错的。”104 路电车“松了口气”扬长而去,我也松了一口气。 “挺不错的!”过关了!这下能按时毕业了!我按捺住窃喜装 作平静地对杨老师说:“嗯,谢谢杨老师!”杨老师接着又提 了一些修改的意见,不过很快他又自我否定了,他说:“算了, 别改了,就这样吧,你先放着,我怕你给改坏了。”我频频点 头:“好的好的,我不改了!”我确实不想改了,好不容易完 成,完成就好,我懒得再碰了! 毕业之后,我进入剧院工作,这个毕业作品很快就被抛之 脑后。那个时候不觉得完成的这个剧本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 就是一个学生作业,还是险些完不成的学生作业。后来陆陆续 续地,不断有师弟师妹们告诉我,看过我的毕业大戏,看完之 后很受打动,特别喜欢。客套的夸奖,我心里总这么想。 去年我回中戏参加一个编剧班的学习,有一天上课,遇见 了系里多年不见的彭涛老师,彭涛老师看着我,略有迟疑地叫 出我的名字:“杜薇,是吧?”我点头。彭涛老师接着说:“你当年写的那个毕业作品不错!”天呐!诚惶诚恐!十多年过去 了,这么多学生创作了这么多的毕业作品,彭涛老师可能都不 太能确定眼前这个人是我,却还记得杜薇的作品!而且这个作 品从未上演,只是以剧本的形式放在了学校图书馆。 那天回到家,我把这个剧本又翻出来看,看着看着我便看 不下去了,眼里不自觉含着泪,多好的剧本呀!我惊讶于二十 多岁的自己怎么就能写出如此成熟的剧本,它充满了生活气息, 它情感真挚,它塑造了一群活生生的四川人的形象,它探讨了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这一永恒的创作母题,它充满了诗意…… 《白玉兰飘香的夏天》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毕业学生作业,还是一 个很好的剧本,四十岁的我,终于有信心这么评价这个剧本了。 为什么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个剧本的“好”呢?我想大 概是那个时候的我认为诚实地写自己的感受是剧作者理所当然的,但后来我才发现,真诚才是最难得的,因为人们往往都意 识不到自己的言行是不真诚的,是有伪装的,是带有极大的功利心的。 这个剧本的“好”,其实是“无意识”地打开了身体的每 一个感知的毛孔,诚实地把感受到的一切记录了下来。在最初 的创作阶段 , 我甚至不能分辨繁杂的大戏素材里哪些是真正有 价值的,哪些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特点的。就像幼儿园阶段的 孩子们,往往能说出充满想象力的金句,其实他们并不是有意 识地创作,只是足够放松,没有禁忌,脱口而出,而那些有心 的成年人才知道那些句子的价值。而我也是一样,当时还处在 创作的“幼儿园阶段”,感谢专业学习使我认识到自己生活体验的“珍贵”,是创作过程督促我把这些“珍贵”收集起来, 打磨出了一件还不错的成品。 这个剧本除了创作本身的价值之外,对于我个人的成长 还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从四川的一个偏远小镇来北京上学,当 初是多么自卑而孤独,我一度根本不想提到我的家乡,生怕别 人觉得我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乡巴佬”。直到创作完这个大戏, 我才意识到,在小镇度过的十八年人生是那么有价值,我好像 才又重新认识了我自己。这个戏的创作让我学会了爱自己,爱 家乡,爱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儿,爱他们扯着嗓子吵架似的大 声交谈;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夜半从江对面传来的狗吠;爱黄桷兰和栀子花的香味,爱那些只能存在于脑海里的影子…… 不管我身在哪里,我都是一个小镇姑娘,我觉得很好,因为我 成长的小镇,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奥尼尔曾说过,他不会因生活的小巧玲珑而爱它,而编剧 创作学习却让我低下头来,看见了生活的小巧玲珑,爱上了家 乡的小巧玲珑。我认识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宇宙,每个人 的人生都是独特的,都是值得书写的,要敢于写自己,这是了 不起的事情……这现在成了我经常对孩子和学生们说的话。 我的创作生涯还远远没有结束,现在的我常常对自己说: “有什么想写的,继续往前推进,推的过程自然就成熟了。要舍得花时间投入精力,这是唯一的办法。不要乱跑,坐下来搞 大纲!所有创作的人都是这么干的!” 抬头仰望星空,低头凝视生活。感谢戏剧艺术,感谢我的 母校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主编,七十余年深厚历史底蕴的中戏编剧专业的教育成果总结性读物。 ★ 六位编剧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大戏剧本全本+学位论文+创作谈,来自创作一线的戏剧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宝贵经验。 ★ 适合戏剧理论研究者、编剧、影视剧从业者、戏文专业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