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 1885—1898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 1885—1898
作者: [中国台湾]林文仁 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2.93
折扣购买: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 1885—1898
ISBN: 978720818923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林文仁 台北市人,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现服务于台湾东南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著有《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1861—1884):以军机处汉大臣为核心的探讨》《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1885—1898):以“帝后党争”为中心的探讨》,以及《清史论集》《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世界文明与多元文化》《深坑乡志续编》(以上合著)等,并于各类史学集刊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逾四十篇。近年仍赓续从事中国近代派系政治与人文通识教育的相关研究。

内容简介

·慈禧太后vs.光绪皇帝,派系政治视角,帝国最高权力博弈的终极斗争 随着醇亲王的去世和光绪帝的亲政,帝后两党终于直面最高权力“铁王座”。在官员任命和外交姿态上,慈禧太后的权力平衡术让追求实权的皇帝处处掣肘,而奋力挣脱此困境的光绪帝甚至在关键时刻弃置原属“帝党”的翁同龢,大胆启用康梁维新派,殊不知维新派意欲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意图和不可言说的个人动机,将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引向万劫不复。 ·新一轮“代理人政治”开启,重估被多数人忽视的“1884” 重写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再探晚清权力斗争的复杂局势 不同于1840(鸦片战争)、1895(甲午战争)乃至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84作为“后辛酉时代”承前启后的政治年份,再度开启晚清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北洋是为“后党”一派,而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在与之话语权的争夺过程中,遭逢对外战争和众多内外决策,双方十步一杀,事事龃龉,从根本上影响了战争的胜负与时局的方向,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乃至此后俄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种种瓜分中国的策略,也带有深厚的派系政治色彩。层层叠叠的派系政治下,晚清国运最终耗尽气数,再难回头。 ·著名史家林文仁经典晚清史,重磅归来!史料丰盈,小说般叙事 本书为著名晚清史学者林文仁教授的代表作,系统深入,视角独特,重视官方档案,更重视私人日记、书信、年谱等形式多样的私家史料,小说般叙事,让尘封的史实“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