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6.98
折扣购买: 每个夜晚每天早晨
ISBN: 9787564922771
一封西夏朝的来信 1 “……那些锥形陵墓在漫天的黄沙里默默无语 。昔日巍峨的宫阙散成瓦砾,湮没在荒烟衰草间。 我看见,一匹无头的石马跪在颓圮的神道边,顽固 地守护着这块死者专享的禁地。” 一年里这是第四次,李苏东拉西扯了半天后, 在信里突兀地向我描述起那些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 的陵墓——他雕琢而繁芜的文字,似乎恪守了多少 有些过时的美文原则,给一封信手拈来的书信带来 了某种意外的滑稽气氛,像一部规整的手抄佛经里 突然出现的花哨的斜体。我怀疑,它们多半是李苏 从抽屉里现成的导游手册上抄来的,或者出自十九 世纪某个来东方猎奇的欧洲旅行家的游记——若干 年后,我在法国诗人兼外交官克洛岱尔关于南京明 孝陵的记述里,发现了极为相似的段落——无非毫 无想象力地重复我们在学校时那套无聊的把戏。不 过,除了付之一笑外,它们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即在所有内容芜杂的来信中,最后 唯有这些不着边际的段落给人留下了印象。 “显然,这是一片不朽的无神论者的陵墓,” 李苏写道,“站在那里,我不由自主产生了一种皈 依的冲动。” 我已经习惯了李苏周期性的胡言乱语。在那个 偏僻而寒冷的内陆省份,一年里大概有五个月,除 了吃喝和冬眠,李苏和他工作的旅行社无事可干。 七年来,他就像一个偏执的书写狂,每隔十天半月 就在纸上排下密密麻麻的虫卯,来不断骚扰他耐心 的、有些天真好奇的朋友们。刚毕业那阵,我们每 个人都收到过一份花花绿绿的银川导游图。他那些 从下意识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炮制出的长信,就像一 团吸附在磁铁上的乱蓬蓬的大头针,充满了即兴式 的随感、感伤的怀旧和大段夸张的、漫无目的的议 论,却很少涉及具体之物——有一段时间,因为我 们的懒惰、健忘以及回信冷淡的敷衍,甚至充斥了 诘问和气愤。然而就连这种愤怒,在李苏夸张和混 乱的表述中,也是真伪莫辨的。关于他在宁夏的生 活,始终流传着好几种互相矛盾的说法。 即便如此,从那些雾气弥漫的语言的沙滩上, 偶尔也会影影绰绰露出有关李苏真实状态的桅杆。 面对信中的大堆密码和隐语,我们甚至不自觉地形 成了一种古怪的阅读习惯,就像那些传闻中邮政局 里训练有素的安全检查官,可以轻松地根据蛛丝马 迹探微索隐。如果记忆准确无误的话,在最近的一 封信里,李苏这样写道: “我很孤独。便秘了一个星期……现在我才知 道,我们以前所说的孤独,不过是矫情,不过是虚 假的美感——事实上,孤独是与生俱来的。这股可 怕的、令人发狂的力量永远来自身体内部……” 虽然我知道,每当李苏说到孤独的时候,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