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永不眠(中国当代艺术的24小时)(精)

艺术永不眠(中国当代艺术的24小时)(精)
作者: 孙琳琳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艺术永不眠(中国当代艺术的24小时)(精)
ISBN: 97875598152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云大艺术生开始写生 早上7点,太阳还不猛烈,村庄笼罩在雾气中。这样漫 反射的光线是画家最喜欢的,但是这样的光线通常也预示 着下午将会是一个灿烂的大晴天,所有上午观察到的色彩 都会烟消云散。 毛旭辉在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梯上支起画架,摆好保 温杯、手机和蓝牙音箱,开始画不远处田埂边的两棵树。 这两棵树他画了很多遍,它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给画画 这个动作一个理由。淡绿、鹅黄,加一点赭红,毛旭辉的 笔在画布上沙沙地涂抹。蓝牙音箱中传出的一首是咏叹调 ,下一首又是折子戏,也许他并没有在听,只是沉浸在画 画这个动作中。 这里是圭山,准确地名是云南省石林县圭山镇大糯黑 村,石头寨子,缺水。哈尼人在红土上种植土豆、苞谷、 小麦和烟叶,农闲时斗牛、喝酒,也给艺术家当模特。 毛旭辉与圭山的缘分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他和张 晓刚、叶永青等云南艺术学院的同学背着行李和画箱徒步 五公里来这里写生。1997年,他在新加坡做第一个个展, 画廊主蔡斯民选择了十年前的“圭山组画”。 1 圭山是云南年轻艺术家的黄埔军校 2006年开始,毛旭辉开始每年两次带云南大学艺术与 设计学院的学生到这里写生,并重新密集地面圭山。圭山 之于他,成了马蒂斯的“安乐椅”。 昆踢画家刘亚伟、金志强、胡晓钢、段玉海经常跟着 毛旭辉一起写生,张晓刚和叶永青节假日也会来走走。渐 渐地,也有其他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来写生,村里的民宿 多起来,变得更适合艺术家“下乡”了,圭山成了云南的 “画家村”。 “多少代人画过圭山了,今天你们是否能画出跟我们 不一样的感觉来?”毛旭辉将圭山看作云南年轻艺术家的 黄埔军校,坚信他们会对这里“有感觉”,因为大部分学 生就来自这样的乡村。学生们在田间地头画画,看毛旭辉 路过就举着厕跑过来,于是他停下来说哪哪好、哪哪画得 还不行。 毛旭辉很享受和小年轻相处,他表示:“他们没有健 康困扰,还可以谈一些不现实的话题。”他为年轻人张罗 个展,写批评文章,引荐收藏家。“他们现在的作品有很 好的苗头,也逐步地被外界所认识,我把他们称为‘云南 种子’,相信一些人会出来。” 毛旭辉的得意门生不少,陶发是最有个性的一个。出 生于1984年的陶发在曲靖市师宗县高良乡平严村长大,黑 睑细眼,身体健壮。在圭山,他属于“体验派”,出了太 阳就脱掉上衣,满身热汗地面,苞谷酒和松节油让他的笔 触比任何人的都润滑。毛旭辉说,他的画是在圭山突然开 始有感觉的,没有征兆,一下子就对了。 学生荀贵品沉默而细腻,在圭山,他总是提着一个绷 好的画框潜入核桃林,找准地方把画架支好,一屁股坐在 落满枯叶的林地上迅速画起来。 另一个学生刘仁仙不仅画画,还兼做画架、开拖拉机 、当开心果。他的绝活是爬树,10月正是柿子、梨、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