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解三字经/中华文库青少年导读本

易解三字经/中华文库青少年导读本
作者: 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 外文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21.20
折扣购买: 易解三字经/中华文库青少年导读本
ISBN: 97871190765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注释 初:刚出生时。 性:本性,天性。 本:本来,原来。 习:习染,熏染。 译文 人刚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的本性也是很相近 的。人性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为由于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他 们有了差异,使他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解读 人刚生下来时,与其他人没什么差异,本性都是善良 的,之所有人性千差万别,是因为由于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他 们有了差异,使他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正是如此,人长 大后,有的人很善良,有的人很丑恶。因此一个人要想成为 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区分善恶,通过学 习去恶向善。 西晋时,有个人叫周处。他从小没了父母,没受良好教 育,又不服其他长辈管教,到处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就这 样,他善良的本性渐渐消失了,丑恶却无限制地膨胀起来。 乡邻们很讨厌他,见了他就躲。 周处见大家总是躲着他,感到很奇怪。一天,他碰到 一个老人,问:“老人家,为什么乡邻们总是躲着我?” 老人看了看他,很坦诚地对他说:“周处啊,你知道吗? 我们这儿有三害。”周处满脸狐疑地问:“哪三害?我怎 么不知道啊!”老人直截了当地对他说:“第一害,就是 村头山上的白额虎;第二害,便是村旁河中的蛟龙;第三 害嘛,就是你周处。” 听了老人的话,周处羞愧万分,没想到乡邻们将他与白 额虎和蛟龙相提并论,将他与畜生并列。羞愧之余,他决定 痛改前非,改变形象,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于是,他上山杀了白额虎,又下河斩了蛟龙,不再打架 斗殴、惹是生非。不仅如此,他还拜师读书,努力学习,最 后做了官,还成为一个清廉的好官,被家乡人称颂。 周处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为没了父母,缺乏管教和 约束,才导致恶性膨胀了,变成了令大家讨厌的人。后来, 在老人的教导下,他认识到错误,人性中的善被唤醒了。于 是,他痛改前非,杀白额虎、斩蛟龙,通过为大家除害而向 大家忏悔。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学习,加强修养,来抑制自 己人性中的恶,发扬自己人性中的善,最终成为乡邻们认可 和尊重的人。这说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能成为 好人,但必须要学习,要加强修养,抑制人性中的恶,弘扬 人性中的善。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释 苟:如果。 乃:就。 迁:变化。 道:法则。 贵:最重要。 以:于。 译文 如果从小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接受 教育的法则中,专心学习最重要。 解读 后天教育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如果没有合适的 教育和启发,人原本善良的本性就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 变,这样他长大后,人性将可能变恶。而教育孩子,培养他 们从小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最为重要。 事实上,专心学习是自古至今很多人取得成就的重要 秘诀。很多人之所以令人瞩目,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时专心致 志,认真钻研,日积月累,最终才达到了令人侧目的高度。 很久以前,有个射手叫飞卫。他的箭术十分高强,百发 百中,是远近闻名的神箭手。 一天,一个叫纪昌的人来找飞卫学箭术。 飞卫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然后再来 向我学射箭。”于是,纪昌回到家里,每天躺在织布机下面 看梭子来回滑动,练习看东西不眨眼的功夫。他非常执著, 哪怕梭子尖刺到他的眼眶,也不眨一下眼睛。就这样整整练 了两年,纪昌看东西不眨眼的功夫练成了。 于是,纪昌又跑去找飞卫,想学百发百中的箭术。飞卫 又对他说:“你要练看清小东西的本事,要让细小的东西在 你眼里看起来很大。你练成了那种功夫再来找我。” 纪昌回到家,用牛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口,天天盯 着看。三个月后,虱子在他眼里看起来和盘子一样大;三年 后,虱子在他眼里看起来像车轮一样大。于是,他认为自己 已经具备了看清小东西的本事。 纪昌再次来找飞卫时,飞卫高兴地对他说:“你已经掌 握射箭的诀窍了。”他让纪昌举箭射向挂在窗口的虱子。结 果箭穿透了虱子,而系虱子的那根牛毛却没断。毫无疑问, 纪昌也成了神箭手。 在这个故事中,飞卫为了培养纪昌成为百发百中的神箭 手,有意识地培养他专一、专注的能力和习惯。纪昌刻苦努 力,做到了这一点,最终实现了理想,成为了一名神箭手。 由此可见,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一 定能取得成就。我们追求理想时,确定目标后专心学习是不 二的选择。 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