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菁华(精)/新课标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精)/新课标必读丛书
作者: (北宋)司马光|译者:文佩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资治通鉴菁华(精)/新课标必读丛书
ISBN: 9787550259331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内容简介

第1章苏秦连横 苏秦,战国时期韩国人,著名的纵横家,主张联 合其他国家对抗强大的秦国,为此他四处游说。燕文 公支持他的主张,并提供车马给他,让他可以去游说 赵国。苏秦来到赵国,对赵肃侯说:现在的局势是, 赵国是崤山以东最强的国家,同时也是秦国的心腹之 患。秦国之所以没有起兵攻赵,是担心螳螂捕蝉黄雀 在后,背后遭受韩、魏两国的算计。但是秦国攻打韩 、魏两国很方便,因没有险要的山川做保护,秦国只 要占领一些土地,很快就会威胁到这两国的国都。韩 国、魏国不是秦国的对手,就会依附秦国,俯首称臣 ;到那时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马上就会把矛头指向 赵国了。 再让我给您分析一下天下的地图吧!各国的土地 面积之和是秦国的五倍,各国的兵力恐怕是秦国的十 倍,如果六国结成同盟,一致向西,抵抗秦国,一定 可以攻破它。现在许多国家害怕秦国的进攻,都想割 让土地去讨好秦国,以期将来秦国独霸天下,他们可 以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却一点儿也不在意各国 被秦国欺凌的事情。所以这些人总是夸大秦国的声势 来恐吓各国,让各国屈辱割地。大王您可要深思熟虑 ,再作打算!依我看来,为您自己着想,您不如和韩 、魏、齐、楚、燕等友邦联合,共同抵抗秦国。约定 各国派出大将、国相在洹水商议大事,各国互换人质 ,结成同盟,宣誓:“不论秦国攻打哪一个盟国,其 他五国都要尽心竭力,出兵相助,要么从后方牵制它 的行动,要么直接出兵救援。如有一国不遵守盟约, 其他五国就合力攻讨它!” 各国团结一致,对抗秦国。秦国也害怕强敌,就 再也不敢派兵出函谷关,觊觎崤山以东各国了。 苏秦的话正合了赵肃侯的心意,他非常高兴,把 苏秦当做贵宾,赏赐他许多财物,资助他继续联合其 他国家。这时秦国正在攻打魏国,大将犀首击败四万 多的魏军,还活捉了魏将龙贾,攻下雕阴,引兵继续 东进。苏秦担心秦兵到了赵国,联合各国的计划就会 破灭,想来想去没有出使秦国进行离间的人选,于是 就用言语刺激张仪,让他前往秦国。 张仪,魏国人,是苏秦的同学,曾与苏秦一起就 读于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如何使用政治权术联合、分 裂各国。苏秦认为张仪的才能要高于自己。张仪一直 郁郁不得志,游说各国却没人认同,现在流落到了楚 国,苏秦把他召来赵国,故意羞辱他。张仪非常生气 ,盘算着现在秦国最强,只有他能挫败赵国,于是决 定去游说秦国。苏秦暗地里派人资助张仪,使他能够 见到秦王。秦王认为张仪是个人才,很高兴见到他, 并对他以礼相待。苏秦派去资助张仪的人,完成任务 要回去复命,临走时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张仪:“苏秦 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会使各国联合破秦的计划破产 ,认为您是操纵秦国的最佳人选,所以对您用了激将 法,还派我暗中资助您,这些都是苏秦先生的计谋啊 !”张仪感慨道:“唉!我任人摆布却没有任何感觉 ,很明显,我不如苏秦先生。请代我向他拜谢,替我 转告,只要他还在赵国,秦国就不去攻打他!” 联合赵国成功,苏秦接着回到韩国,劝说韩宣惠 王:“韩国,土地方圆九百多里,士兵众多,是盛产 强弓、劲弩、利剑的地方。韩国士兵勇猛无比,那种 要用双脚踩着才能发射的大型弓箭,连续发射百发以 上都没问题。这样的士兵,再配上坚固的盔甲、强劲 的弓弩,锋利的宝剑,以一敌百都绰绰有余。如果秦 国来袭,大王不战而降,秦国一定会让我们割宜阳、 成皋两城给它,那也只是暂时得到满足,以后它还会 要割别的地。总有一天,我们将无地可给,那时不给 ,不但白费了以前讨好时割出去的土地,而且还会埋 下祸根。况且,大王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秦国 的贪欲却没有止境,以我们有限的土地来迎合秦国无 限的欲望,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而拥有强大的军队, 却不反抗,一仗没打,土地却已经丧失殆尽,这简直 是自找苦吃。俗语有云:‘宁愿当鸡头,也不要当牛 尾。’大王您贤明通达,白白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 却落得个只知道追随别人的名声,那时作为您的子民 ,我都为您感到害羞了!”韩王被苏秦说服,也决定 加入联合的队伍。苏秦又对魏王说:“大王的领地方 圆千里,表面上看疆域并不辽阔,实际上魏国村镇房 屋非常密集,牲畜都没有地方放牧了。拥有众多的百 姓、车马,道路上川流不息,昼夜不停,好似千军万 马。我暗自估算,大王您的国家跟楚国不相上下。我 听说大王军队规模庞大,武士、苍头军、敢死队各有 二十万,仆从有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即 便这样,还是想听从那些胆小怕事的人的意见,放弃 抵抗,臣服秦国。我们赵王觉得可惜,所以派我向您 建议,各国结成联盟,共同抵抗秦国,望大王您审时 度势,当机立断。”就这样,联合抗秦的盟军中又多 了一个国家。 苏秦已经成功联合了燕、赵、韩、魏,接着又去 游说齐国了。他对齐王说:齐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疆域绵延两千余里,装备精良的士兵几十万,粮食 堆积成山。三军精良,再加上郊外二十县的五都之兵 ,向前进攻,好比利箭离弦,勇猛神速;阵前作战好 比雷霆万钧,气势汹汹;解散离去,可比风雨扫过, 不着痕迹。有了这样的军队,即使爆发战争,也不用 到路途遥远的泰山、清河、渤海一带去征兵。临淄城 内有七万户居民,以我看,每户的男子都不少于三人 。真的打起仗来,仅临淄城就可征够二十一万兵,都 不用麻烦到边远县乡去征兵了。而且临淄城富庶殷实 ,百姓安居乐业,居民平时都以斗鸡、赛狗、下棋、 踢球为娱乐。临淄的道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人们穿的衣服连起来都能做成帷帐,如果众人一同挥 汗,就好像下了一场雨。韩国、魏国那么害怕秦国, 主要是因为与秦国是左邻右舍,一旦秦国来袭,连十 天都支持不了,就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韩国 、魏国侥幸打败了秦国,自己也会元气大伤,无力坚 守边境;如果败给秦国,那么马上就要面临国破家亡 的危机。韩国、魏国进退维谷,所以对秦国作战才会 十分慎重,宁愿屈服忍让。但是如果秦国来攻齐国, 情况就不一样了。秦国要长途跋涉,越过韩国、魏国 ,经过卫国阳晋之路,再跨过亢父的险隘,这一路道 路狭窄,崎岖难行,骑兵和车辆都很难并行,可以说 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算秦国想率兵长驱直入 ,也要顾虑背后的韩、魏两国,害怕他们趁机占便宜 ,所以它看似不可一世,实际上顾虑重重,只是在虚 张声势而不敢贸然发动对齐国的进攻。显而易见,秦 国是危害不到齐国的。而你们却因为被他们的声势吓 倒,看不到秦国对齐国的无可奈何,一味地要向秦屈 服,齐国群臣在这一点上非常失策。现在如果您愿意 听从我的建议,那么齐国可以不用卑躬屈膝地臣服秦 国,而是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国,因此我希望大王 您好好地分析一下利弊,考虑我的建议!齐王也被说 服了。 最后,苏秦又来到了六国中最强大的楚国,劝楚 威王道:楚国,方圆六千余里,装备齐全的军队数百 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十年都吃不完,有了 这些资本就可以称霸天下,强国的地位毋庸置疑。唯 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只有楚国了,所以秦国才会把您看 成心腹大患。两国处于不能两立的地位,此消彼长, 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现在我为大王着想,不如 和其他各国联合,从而使秦国孤立。只要大王您表明 态度,愿意联合抗秦,我可以说服崤山以东各国常年 给您进贡,然后让他们把江山社稷、祖先宗庙都托付 给您,以后练兵整军,统一听从您的调遣。由此可见 ,联合结盟,则各国都带着自己的土地物产前来归附 您,那楚国就是霸主;横向亲秦,则楚国要把自己的 土地割出去,讨好秦国,表示臣服。这两种选择一个 使您可以升到天上的云霄之间,一个会让您坠入地下 的九层深渊,大王您将作何选择呢?听了这些话,楚 王也决定联合抗秦。于是,苏秦的奔走游说,终于促 成了六国的联合。苏秦当仁不让,成为六国联盟的纵 约长,兼任六国的国相。他联合成功,向北回赵国复 命时,车马随从成群,简直就是一个王君的气势。P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