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科技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改变的勇气
ISBN: 9787555112341
[日]岸见一郎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1956年生于京都,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毕业(专攻西洋古代哲学史),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被誉为“日本自我启发之父”。 著有《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我不想活得这么累》《向阿德勒学习》等。其中,《被讨厌的勇气》一经出版,就在日本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超级畅销书,掀起了一股了解和学习阿德勒心理学的狂潮!
序言 你喜欢自己吗 无法喜欢自己的人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自己吗?”很多人会回答“不喜欢”或者“好像也没谁喜欢我”,而很少有人会无所顾忌地说“我非常喜欢自己”。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有的家里很贫穷,有的孩提时代遭遇父母严重冷遇。此类人有极强的自卑感,无法与他人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感觉活着很痛苦。 不喜欢自己的理由有很多,它们多多少少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说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成长方式却不尽相同。 还有一种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观点认为,应该从以往的经历中寻求当下问题的根源。当听到别人说“这不是你的原因”时,你终于放下心来,顿悟到现在人际关系不顺畅,以及活着深感痛苦这些都不单单是由自己造成的。可是现在有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那些无法喜欢上自己的人其实是不允许自己喜欢自己。这话虽说有点儿拧巴,从常识上看,人们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但为了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人们需要摆脱常规的观念。 从过网经历中找原因 过去你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当中就蕴藏着现在问题的原因。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穿越到过去的时光机,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不能修改人生。但如果不回到过去的话,现在的问题就看似无法得到解决,因为问题的原因就存在于一个人的过往之中。 过往的经验就是今日之问题的原因所在,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旦发现过去经历中没有原因,就会深感为难与沮丧。今日的一切,也是由自己的选择造成的。有的人只要觉得过往中存在原因,就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采取含糊的态度,任由现在的问题摆在那里,而不采取任何解决措施。 社会上存在问题吗 也有人认为是当今的社会存在问题,诸如无法就职、无法结婚这些事情。 一个人想要回避自己面临的问题时,就需要找一些借口和理由。他们往往不需要真正的理由,而是像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时编造出肚子痛或头痛等理由一样,他们觉得只要找出一些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能接受的理由就好。因为一旦找不到理由,他们就会被责备偷懒。 每当遇到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就找寻各种借口,尽可能地将焦点转嫁于这个问题原本就是无法解决的。于是,他们就从社会问题中寻求原因。那些总倾诉实际困难的人不断啰唆着:“我讲什么都是理想化,我看不清现实。” 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找出心理学的依据,认为这种想要从自己负责的事情中逃离的行为属于“自卑情结”。看来,大家都是基于同样的原因选择逃避。那些以往所经历的事情以及现实的困难最终都成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 原因论内藏于目的论之中 有人往往把生活的痛苦、无法得到幸福等归因于现实中的困难,诸如找不到工作等。当然,没工作就没有收入。 其实,没有工作也可以做事情,没有收入也可以过得很幸福。有很多人有收入却过得不幸福,甚至有人因为有钱反而无法享受幸福的人生。在婚姻方面也如此。不结婚不一定不幸福;结了婚却不幸福,甚至离婚的,也大有人在。 将活着痛苦、无法得到幸福归因于过去的经验和现实的社会状况,这种逻辑(称之为“原因论”)中存在“目的”。原因论是内藏于目的论中的。在追究问题原因的过程中,我们逃避了自我责任,错过了改善自我生活方式及改善问题的契机,渐渐地失去了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 寻找原因是无意义的 牙疼时,我们会先选择去药店买药来缓解疼痛,直到难以忍受才会去看牙医。“你平时没好好刷牙吧?”当牙医指责你牙痛的原因在于懒惰时,相信谁听后都会感到不满——说出这种原因来,有什么意义呢? 有时我会接触到一些牙医,他们从不告诉病患具体病因。他们知道把牙疼的原因告诉患者没有任何意义。患者希望得到的是治疗,他们并不在乎病因;他们只希望通过开药、削牙齿等切实可行的处理,消除牙痛。 毫无疑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不刷牙容易造成蛀牙。推定蛀牙形成的原因和探寻生活痛苦的原因区别甚大。活着痛苦的原因并非蛀牙那样显而易见。 有人或许会反驳道:有的人虽然没有好好刷牙,却没有蛀牙,可见刷牙和蛀牙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因果关系。显然,告诉患者好好刷牙,对于治疗蛀牙是毫无意义的。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些心理咨询师在询问来访者一些过去的成长经历后,就差不多结束了,这样的咨询最终怎么会让来访的当事人得到满意的结果呢?有些心理咨询师会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一些特别的事情上,比如受父母教育,并不追究深层次原因;也可能在咨询过程中,自始至终只是在听当事人说话而已。 不过,或许有人会满足于对心理咨询师倾诉自己的困扰——“今天你只要听我说说就可以了”,或者是希望听到咨询老师说“这不是你的问题”“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就可以了”。满足于这种咨询的人,只是把自己的怨气向心理咨询师发泄出来而已,事实上,这种咨询对自己人生方面的困惑以及自己的认知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和帮助。不仅如此,这还会强化自己的不良情绪,认为过去发生的种种事情都不是自己的错,生活中很多的不如意都是现在这个社会造成的,等等。 今后应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咨询问题,通常我会反问来访者:“那么今后你有什么想法,打算怎么办?”比如,对于婆媳相处不融洽的问题,我不仅仅是听来访者说多年来日积月累的各种怨恨,更重要的是会给那些想要和婆婆和谐相处的当事人(尽管实际情况是,来访者中有这样想法的女性是极少的)正面积极的建议;或者说,至少让她不至于想到婆婆就不开心。我能够帮助她寻找和婆婆和平相处的方法,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她减少这方面的烦恼。 对于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当事人,劝说他们不要把事情原因归结于过去或者其他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就等同于他们承担导致现在这些事情发生的责任。如果有听过我演讲,那么应该会知道,在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中,有些人常常会有这种感受:咨询老师说的都很有道理,可是回家一想,自己反而更加生气。如果你去心理咨询,只是想听一番好话,安慰安慰自己,那么应该是无法理解我所表达的观点的。 专注于那些我们能改变的事情 那些过分强调过去经验的人,总说现在无论做什么,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于事无补了,或者总是强调目前自己所处的境况,以及现在面临问题的原因,其实都有自己的“目的”。他们强调这些,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直面改变,是为了保持现状而给自己找的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们不能总是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牵绊,拥有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能改变的事上,这就是人际关系。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他还认为神经问题不是心理上的问题,而是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所以我的做法是,给出建议,告诉大家今后通过怎样的努力去改善人际关系,而不是去分析这些人际关系是如何发展形成的。 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人际关系烦恼的源头。人和人打交道,不管以何种形式,都会产生摩擦。有些人想要避开这些,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生活的乐趣、幸福感等如果离开了人际关系,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我认为,关键的是你如何正确看待人际关系,以及当遇到烦恼时,如何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本书和我之前出版过的《困惑时的阿德勒的心理学》一样,都是依据“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理论写成的。我结合他的理论,尝试对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给出可以参考的答案。 阿德勒曾经说:“当人们对事情的认知错误的时候,心理学是几乎无法起作用的。”(《孩子的教育》中作者的观点。) 我想换一种方法来说“几乎无法起作用”。如果你知道了阿德勒的观点与理论,你会惊讶于之前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尽管都是一些新观点,但比起那些令人意外的、不靠谱的见解,阿德勒的主张还是令人信服的。有些地方你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有这样考虑问题呢?本书至少可以让你有想要改变自己人生的勇气。 希望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可以让读者学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对此,我会感到非常欣慰。相信读者通过本书能多多少少收获阿德勒心理学的知识。 本书的结构 PART1“喜欢自己的勇气”,这里登场的是那些不喜欢自己的男女老少,对于让他们不胜其烦的各种问题,我将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回答。 PART2“年轻人的烦恼”和PART3“中年人的烦恼,老年人的烦恼”,是以人的成长和成熟阶段为顺序,以人生从青年时期逐渐走向中年和老年期的成长过程为线索,展开话题的。但是,这不是说老年人的问题与年轻读者就没有关系。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的读者,相信这本书有助于你理解父母、上司的想法和心情。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读者,这本书中的答疑可以为你消除和子女或者年轻下属之间的些许代沟,也会为你们的日常沟通助一臂之力。 这本书中列举的88个让人烦恼的问题,应该多多少少会让大家觉得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似曾相识。 那些不擅长人际交往,因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感到过挫败、郁闷、焦虑、不安、气愤、烦躁等的人,会从本书中获得一些很好的处理方法。如果是阿德勒的话,他会怎么看待并妥善处理这些情绪呢? 如果本书能成为你的指引,让你不会再感到绝望,“总是能找到办法”“改变自己”,从而让你迈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我会感到非常荣幸。 决定后总是后悔?怎样和总是要诉苦的人相处?和其他人拉近关系的方法是什么?长大成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倒霉的那个人总是我?友情和爱情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谁都能结婚吗?现在弥补亲子关系还来得及吗? 在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看来,以上所有问题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日本作家岸见一郎运用阿德勒心理学知识,对人们提出的88个日常烦恼答疑解惑,给人们提供处理人际关系的新思路、新方法,帮助人们重获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生活很苦?很累? 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挣脱人生困境,用阿德勒的方法,去做就对了! ☆畅销350万册的大卖之作《被讨厌的勇气》人际关系实践篇 ☆从18岁到80岁,88个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皆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著名身心灵专家张德芬感动推荐! ☆NHK《早安日本》专题报道,引发观众强烈反响! ☆“日本自我启发之父”岸见一郎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