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79.80
折扣价: 51.10
折扣购买: 谜样的人生:阿加莎·克里斯蒂传
ISBN: 9787521757231
[英]劳拉·汤普森 Laura Thompson 犯罪小说作家,擅长传记创作。曾凭借《犬》获得萨默塞特·毛姆奖,《谜样的人生:阿加莎·克里斯蒂传》入围2019年埃德加·爱伦·坡奖。
第6章 采石场(节选) “直到这一刻,我还是克里斯蒂太太。” (摘自《每日邮报》1928 年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采访)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古老的中国谚语,由阿加莎·克里斯蒂手写并保存 ) 是时候讲一个新的故事了。 12 月 3 日星期五的晚上,阿加莎在那栋空旷黑暗、紫杉萦绕的房子里用晚餐。她一边吃,一边留意着阿奇的车回来的声音。她把窗帘拉开了一条缝,每隔一阵子都会看到有灯光靠近。这次也不是。她对女仆莉莉笑了笑,后者正在收拾餐盘,面色凝重地看着盘里剩下的大量餐食。没有食欲却还坐下来吃饭真是件蠢事。时钟沉重地滴答作响。脚边的彼得吁了口气,她继续等待着,周身的阴影愈加深重。 二楼的床上放着为了和阿奇去约克郡过周末用的梳妆盒,她已经开始收拾了。她无法理解男人的执拗,无法理解他们做出决定后不会动摇的能力。几乎没有女人能理解。她们总在寻找其间的破绽。他肯定会对她感到抱歉的。他肯定会记起他们是如何深爱彼此的。肯定的,肯定的。屋里越来越冷,炉膛里的火逐渐熄灭。她跟莉莉说别添柴了,她自己来。 她一直那么坐了下去。外面的路愈加安静。她的思绪像活板门一样,一会儿开启,一会儿又关上。今天总感觉会发生些什么,那一定是她早上把卡洛派去伦敦的原因。卡洛预计 11 点左右回来。现在已经快 9 点了。 彼得抬起睡眼惺忪的脑袋,此时她突然起身,找到笔和几张纸,又坐了下来,一只脚贴着小狗。这是她惯常写作的姿势。她给卡洛写了一封信,然后又给阿奇写了一封。在她伏案写作时,那些黑色的窗户似乎在盯着她看。也许阿奇就在其中一扇窗外——她一直害怕的,前门旁边那扇狭长的窗户。它像山羊的眼睛一样,有种狡猾而邪恶的神色。 她写完了信,走到门厅把它们放下。她鼓足勇气看向那扇山羊眼般的窗外。空无一物。没错,他又一次夜不归宿了。房子的中央一片寂静,外沿传来用人们微不可闻的响动,还有彼得柔和的呼吸。阴影一条条地爬满楼梯,她沿着楼梯爬上了楼。她的卧室冷飕飕的,笼罩在月光之中。她从床上拿起化妆盒,披上皮大衣,戴上帽子。她蹑手蹑脚地进了罗莎琳德的房间,看着熟睡的女儿——那酷似阿奇的小脸长在瓷娃娃身上。罗莎琳德最爱的蓝色泰迪熊在床沿摇摇欲坠,于是她把它塞好。之后,她下楼回到门厅。彼得摇着尾巴。她爱彼得,但这座房子正试图将她送进黑暗,她没法在里面待下去了。“我要去伦敦了。”她对苍白着脸来到门厅的莉莉说道。她亲了亲彼得,后者对于她出门不带它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困惑。她抱住它温暖的身体,抱得如此之紧,以至于它短短地呜咽了一声。然后她迈出家门,走向自己的车。逆着夜色,她的脚步声嘎嘎作响,频率越来越高,飞快地想要逃离这恐惧。 那天早上,她和阿奇隔着早餐桌盯着彼此,双方眼中的疏离感赤裸得几近另一种奇特的亲密。他在赶火车前往伦敦之前告诉她,自己将在戈德尔明和詹姆斯夫妇共度周末。 如果她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女人就好了。如果她能大吵大闹,而非昏昏沉沉地坐在那里,不知该如何让丈夫留在自己身边就好了。你回来的时候我就不会在这儿了,她说,然后在他的眼里看到了一丝燃起的希望。他离开后,她摘下了自己的结婚戒指。 她暂时把卡洛派出了门,告诉她一切都很好。卡洛的冷静眼神带着关切,仿佛看穿了她,但阿加莎坚持让她去。你在伦敦要玩得开心啊。 中午时分,邻居德席尔瓦太太打来电话。她想过来喝茶和打桥牌吗?不了,她说,她要去探望住在多金的婆婆,带着小女儿一起。这样啊,真好。是的,那个星期她们在伦敦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是吧? 12 月 1 日星期三,她和德席尔瓦夫人去西区购物。为圣诞节做打算。商店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玛格丽特·米勒会多么喜欢看到这一切啊。德贝纳姆和弗里博迪、斯旺和埃德加、哈罗德百货、塞尔福里奇百货、怀特利百货、陆军和海军商店,这些店里全都塞满了像她一样的女人,带着丈夫,穿着毛皮大衣,提着手袋。 她把自己这一周的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普普通通的一星期。周三晚,她在位于格罗夫纳广场的弗勒姆俱乐部度过。次日,她去拜访了自己的作家代理人。她告诉他,自己的创作进展很顺利。是的,在她的母亲去世后,是有一些困难,也有很多事情要解决,的确是的,感谢包涵,但现在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她什么都不会对科克先生说的。她微笑着,精神状态看起来不错。 周四下午晚些时候,她到达了斯泰尔斯,当时已经非常疲惫。每个夜晚,她闭上眼就会回到阿什菲尔德,然后在两三个小时之后醒来。有时她在屋里四下徘徊,找克拉拉,或者到厨房找简。尽管如此,她周四晚上还是和卡洛结伴外出,去她们每周都参加的、开设在阿斯科特的舞蹈班。森宁代尔—伦敦—森宁代尔—阿斯科特—多金—森宁代尔。聊天—微笑—吃饭—喝东西—两次无王牌叫牌—是的,非常好,谢谢您—洗漱—牙齿—脸—乳霜—上床。谁能知道,谁真的知道这面具之下正发生着什么。 车里很冷。但它顺利启动了。对于十二月来说,今晚算是相当温和。 房子的那些小黑眼睛注视着她驾车离开。路的尽头是一个十字路口。她想了想,没想明白,然后向右打了方向盘。那天下午她去看望婆婆时走过这条路。罗莎琳德当时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圣诞节,彼得坐在后座,警惕的样子像个好心的哨兵。巴格肖特、沃金、吉尔福德。这些在白天如此熟悉的地名。现在,当黑色的天空已然沉到身侧,它们的意义也不复存在。真有意思。她对萨里郡的蔑视消失了。在黑暗中,它的轮廓散发出力量,有一种古老的英国式神秘。 有动物嗖地射过马路,像一道无形的亮光。她及时刹住了车。那是什么?狐狸?鹿?少女时代的她曾和罗尔斯顿 – 帕特里克斯一家同去打猎。他们的车现在还浮现在她眼前。还有她在古德伍德附近的巴特洛茨遇到的那个男人——安卡特尔先生?——他让她和克拉拉搭车去了伦敦。“火车这玩意太讨厌了。”他一边说,一边欢快地把她们塞进敞着的巨大车身里。那车是何等地寒冷,尽管她们周围堆满了毯子,又是何等刺激。行驶过程中,她对母亲笑着,笑容是纯粹的幸福。嗨,他们当时肯定在以每小时五十英里 的速度穿过萨塞克斯郡的乡村! ………… 她之前抓过的灌木丛再度出现,那堆俯瞰采石场的灌木,在山下几码的位置。挂空档,松刹车。她带着自己的黑色大手提包下了车。她已经取走了化妆盒里所有的钱,还有一两张写字的纸,其他东西她都留下了。她不再感到疲惫,甚至不穿大衣也不觉得冷。她用力一推,汽车顺从地滚进了灌木丛,正如她所计划的那样。 当她走过采石场时,天空逐渐亮了起来,她抬头看着边缘,那里停着那辆没有她的车。它的大灯漫无目的地亮着。你这聪明的姑娘,她说。她沿着小路蜿蜒下山,几乎快奔跑起来。终于能见到房子了。屋里的人们正喝茶看报,但今天她宁愿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水道”,她看到路尽头的牌子上这样写着。 她右转进入奥尔伯里,飞快地走过钓鱼区,路过磨坊池塘,又向着奇尔沃思车站走了一英里左右。她在开车去戈德尔明的路上就注意到了它。7 点半前往伦敦的火车刚刚抵达。嗯,这就是运气。她压低帽檐,坐在角落的座位上,又写了一封信。看着萨里郡飞驰而过,她感到有些困倦。 火车 9 点钟到达滑铁卢。她买了一张邮票和一份《每日邮报》。她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件大衣,因为没有大衣看起来很奇怪。她搭出租车来到陆军和海军商店。在进去之前,她寄出了信,发信地址写的是斯泰尔斯,收件人是她的小叔子坎贝尔·克里斯蒂,地址是位于伍尔维奇的皇家军事学院。 坎贝尔是她喜爱和信任的人之一。他是她唯一一个可以写信说心里话的人, 只有他在这件事上不偏不倚。于是她向他解释了自己正在做的事,以及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要按计划前往约克郡,尽管不是去贝弗利。她要一个人 去做矿泉疗养。她的健康状况并不好,需要休养生息。事实上,她极为痛苦,相信他会明白原因。她对这封信很是满意。比起她留给卡洛和阿奇的信,这封不那么激动,但她当时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坎贝尔周一上班时会读到这封信。 在陆军和海军商店的女洗手间里,她洗干净划破的手,整理了仪容。当她把一先令放进服务员的盘子里时,她看上去又恢复了体面,完全不像是个逃亡者。她踩着商店厚厚的地毯,买了一个小箱子、一件女式睡衣、一个热水瓶和一件外套。她还喝了一杯咖啡。 ………… 12 月 6 日,星期一,她的脸出现在《每日邮报》第九页。“一个美丽的 女人。”报上这么称呼她。 她读到她的车是周六早上 8 点被人发现的。“据信有人故意让其从纽兰兹角冲下去,刹车也没拉。”整个周末,他们都在北山丘搜寻她的踪迹。他们疏浚了寂静池,走访了奥尔伯里的各间小屋。报道里有一张“克里斯蒂上校”的小照片。阿奇说她正处于精神崩溃状态:“她是个非常紧张的人。” 他周六那天回到了森宁代尔。他现在可能在上班。坎贝尔应该也在上班,他会把她来信的事告知阿奇的。 ………… 一、全面展现阿加莎·克里斯蒂85年的风雨人生,凭借缜密的侦探式小说的笔法,借助珍贵的私人信件、日记和对其家庭成员的采访,揭开阿加莎神秘的一生。 她的想象力为何如此天马行空?少年时代的她只接受过音乐类的教育,然后从13岁起,每周在一家“淑女机构”学习两天,除此之外便是家庭教育和自学。 她如何看待爱情?以至于她在一张纸条上写道“爱情是想象领域中的一种现实”。 第一段婚姻中的她有着对婚姻太过浪漫主义的想象,当第二任丈夫马克斯把她从废墟般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后,她却与斯蒂芬·格兰维尔又有着一段特殊的友谊。 她如何创作了经典?《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悬崖上的谋杀》等,都是享誉世界的佳作。在现存的近70本笔记本表明,在轻松和业余的姿态下,她为塑造情节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二、阿加莎绝对不是传统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女性,她是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她也迷恋体面的家庭生活,憧憬有秩序的婚姻;另一方面,她确实又有一种现代意义上“做自己的冲动”。 在享乐生活的同时,她又通过创作故事、诗歌和长篇小说来追求孤独;在深爱着一个她渴望与之结婚的年轻人时,她又在贯彻出版作品的野心。在《死亡终局》中女性的生活被视作是某种强大的东西,“男人到底是什么?他们是孕育孩子的必要条件,仅此而已。但种族的力量在女性身上……。又比如,离婚在当时非常罕见,在英国每年约有三千起,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污名。 阿加莎的确感到羞耻。她也感到内疚,特别是对女儿。因此,她的信念是流动的、复杂的,并诚实地表现出不确定性。 三、创作也是寻找自我之旅,是思考与现实相对抗的乌托邦之地。“除了自己,我无须考虑任何人。我想看看我是否喜欢这样。这是一种勇气的体现。如果她想继续前进,这也是必由之路。” 她总是能立即从日常生活中切换到书中的世界里。她能够在洗手池边思考,在厨房桌上写作。唯一让她分心的是母亲身份;正是写作,帮助她从 1926 年的大决裂中幸存下来的方法:要么这样,要么倒下;她努力丢下那个在伦敦被围追堵截、心神不宁的自我,她去到奇里乞亚门,在日落时分从“东方快车”上下来…… 四、装帧设计简约精致。封面插画“暗藏玄机”,融入诸多阿加莎作品的经典元素,如大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毒药、匕首和电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