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8.00
折扣购买: 大家小书 译馆 天才:如何鉴别 理解与培养
ISBN: 9787200173277
弗兰齐斯·普雷科尔(Franzis Preckel),教授,博士,1971年生,毕业于德国明斯特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格林贝(Green Bay)分校,已婚,有两个孩子。2006起任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担任天才儿童研究与培养研究所教席,研究重点为智力、天才以及成就评价因素。 塔尼亚·加布里埃勒·鲍德森(Tanja Gabriele Baudson),博士,1976年生,心理学和罗曼语言文学硕士,曾在巴黎索邦大学和日本西宫等多地留学并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在德国特里尔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与培养研究所从事天才与创造性、教育心理学诊断以及攻击性教师行为方面的研究工作。 译者:杨文革, 1966年10月生,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现任西外欧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外语类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出版《城垣》(汉译德)以及《德国4.0——如何成功向数字化转型》(德译汉)等多部译著。
1.1 什么是天才? 天赋一般是指与成就相关的人的潜力,相应地,天才指非常突出的潜力。天才这个建构本来就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是用来解释非凡成就的。建构是理论性质的,无法直接观察到, 必须从观察其他事实(所谓的指标)得出。。。。。。。人与人之间当然有成就的差异,而且几乎存在于每个方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差异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原因。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观察的是哪些方面?(2)怎么确定哪些事实可以被看作某个特定领域的有效指标?(3)怎么确定这些指标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之为天才? 天才:潜力还是成就 “天才”这个概念在解释时主要用于成年人,在描述时则用于儿童。没有哪一个针对大学生的天才培养计划会在某人没有突出成就的情况下接受其参加,而一部分儿童却可以在分数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被录入天才儿童班。这种与年龄有关的推延关系并不具有强制性,并非每个天才儿童后来都会取得突出成就,也并非每个成年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在儿童时期天赋都非常高。那些所谓的大器晚成者的天赋是晚一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例如,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或者作家查尔斯·布可夫斯基(Charles Bukowski)。虽然这种情况很少,但是它表明,在个别情况下,天才的成长过程可以不一样。“天才”这个概念的使用会随着年龄发生推延。或许也可以这样来解释,社会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孩子成长的责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责任会越来越多地由个人自己来承担。 2 2.专长研究:把天才看作学习和训练的结果 与生俱来的天赋对于解释非凡成就有多重要?可能根本就不需要。至少所谓的专长研究认为是这样。“专长”是指在某个领域的特殊工作能力(如棋类或者桥梁工程)。其基础是,通过经验和训练在某个领域获得了特别丰富的知识以及专门技能。而专长研究认为,与生俱来的天赋对于获得成就不重要,甚至没有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罗姆(Benjamin Bloom,1985) 发现,艺术、音乐、科学或者体育等各方面的专家都经历过很长的学习时间。在经过约10 年的大量训练后他们才达到了工作能力的最高点。这一调查结果被誉为“10 年定律”。要成为专家必须在所在领域经过1 万小时的训练。如果一个人每天训练2.5 到3 小时,训练1 万小时算下来也就是大概10 年(图4)。 走近科学,揭开“天才”的神秘面纱。 作者从科学心理学的视角,以天才产生的先天遗传、动机、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正面回答了如何定义天才,如何培养天才的问题。是一部科学心理学在人生发展方面的应用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