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少儿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0.90
折扣购买: 吉姆(少年版)/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经典悦读
ISBN: 9787531568988
罗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65年12月31日,吉卜林出生在印度孟买。他的父亲当时在孟买艺术学校担任建筑雕塑学教授。吉卜林在印度度过了美好的幼年时光,1871年他和妹妹一起被送回英国寄养。吉卜林中学毕业以后,离开英国,回到印度,并开始文学创作。 1884年9月,吉卜林发表了他的首部短篇小说《百愁门》。1888年,出版了《山中的平凡故事》《三个士兵》《加兹比一家的故事》等七部引人注目的短篇小说集。吉卜林一生创作十分丰富,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游记、儿童文学、随笔、回忆录等等。其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就最为突出,例如,《丛林之书》《丛林之书二集》《献给孩子们的故事》《原来如此故事集》《勇敢的船长》《基姆》《普克山的帕克》《奖赏和仙人》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
吉姆遇到喇嘛 1 吉姆是一个出生在印度的英国男孩,住在旁遮普 省的拉合尔市。此刻,他不顾市政府的命令,跨骑在 赞赞玛大炮上。这尊大炮架在一座砖砌的平台上,正 对着历史悠久的拉合尔博物馆。人们又把博物馆称为 “阿杰布格尔”,就是“妙屋”的意思,也被称作“ 珍奇馆”。孩子们都说,谁控制了赞赞玛这条“喷火 龙”,谁就控制了旁遮普,因为这尊大炮是早期战争 中征服者的第一个战利品。 吉姆的皮肤虽然晒得跟印度人一样黑,虽然他习 惯说本地话,说英语时却咬字不清,虽然他整天和当 地的小孩子混在一起,但说到底他还是个白人——最 穷的底层白人。 吉姆的爸爸妈妈都去世了,一个印度混血女人照 顾他。那女人对附近的传教士说,她是吉姆的姨妈。 她在停放出租马车的广场上开了一家二手家具店。实 际上,生意只是个幌子——掩盖她吸食鸦片的幌子。 吉姆的妈妈曾经在一位上校家里做保姆,后来嫁 给了爱尔兰“小牛”团队的一个年轻的掌旗军士—— 吉姆波尔·奥哈拉。后来,奥哈拉在铁路上找到一份 工作,就没有跟着团队回国。几年后,吉姆的妈妈死 于一场霍乱。从那之后,奥哈拉就开始酗酒,整日拖 着三岁的儿子在铁路上游荡。有一天,他遇到了这个 抽鸦片的女人,也染上了这个恶习,最后死在了印度 。他死的时候,身无分文,只有三份文件。其中一份 文件的签字下面印着“不得转让”的字样,一份是奥 哈拉的退伍证书,还有一份是吉姆的出生证明。 奥哈拉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这几样东西会成就 小吉姆,让吉姆无论如何都要把它们带在身边。他说 ,这三张纸有巨大的法力——只有博物馆后面蓝白色 的大房子里的人才会有的法力,当地人叫它“魔屋” 。他说将来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人们会吹号 欢迎吉姆,上校也会骑着高头大马、牵着一头绿地红 牛、率领着精锐部队来亲自迎接吉姆,他的命运肯定 比爸爸要好。吉姆的爸爸死了以后,那个女人就把三 份文件缝在一个小护身符里,戴在吉姆的脖子上。 “有一天,”那个女人回忆着奥哈拉的预言,“ 上校会骑着骏马,牵着一头红牛来接你,还有……” 她改用英语说,“九百个精灵也会一起来迎接你。” “啊,”吉姆不耐烦地说,“我会记住,一头红 牛和上校会来,可爸爸说,会先有两个人来安排这些 事。没错,爸爸就是这么说的,人们变魔法的时候总 是这样的。” 如果那女人把吉姆和文件送到“魔屋”去,他们 肯定会把吉姆送到山里的共济会孤儿院。可她不相信 他们的魔法。吉姆渐渐懂事了,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 想法。当那些白人传教士询问他的姓名、他干些什么 的时候,吉姆就远远地躲开。 吉姆喜欢在街上游荡,对拉合尔城的大街小巷都 非常熟悉。不管是高大的城墙,还是从德里门到城外 的护城河,他都了如指掌。久而久之,大家给吉姆起 了个外号——“世界之友”。 吉姆身手敏捷,又不引人注意,常常在夜晚爬到 拥挤的屋顶上,替一些时尚的年轻人做些跑腿的事情 。当然,他明白那些年轻人偶尔也会让他做一些不道 德的事,他本不应该答应,可是他喜欢那种刺激的感 觉。他和那些苦行者也非常熟悉,见他们讨饭回来会 主动打招呼。 吉姆的姨妈总是让他穿欧洲人的服装——一条长 裤、一件衬衫和一顶破帽子。可是吉姆并不喜欢这样 的装扮,他觉得还是穿印度装或者教徒装更方便。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