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朱生豪情书集)
ISBN: 9787548425625
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浙江嘉兴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曾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共译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半,其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颇受好评,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望你来我家 语云,秀色可餐,这是一句东方文明的话,东方 人看见一个美人,就用眼睛和灵感去餐她的秀色。而 且他们不单是餐人的秀色,还要餐山水的秀色,餐花 草的秀色,餐文章诗词图画的秀色!他们餐着这种无 实感的东西,就像我们的祖先在祭祀时只吞些酒食的 蒸汽一样。我是连茶香酒味都不能领略的人。人家如 款我以秀色,我将敬谢不敏,有时我对你说的我要吃 了你,那是从头到脚连衣服鞋袜一起在内整个儿的把 你吞下肚里去的意思,是非常野蛮的馋欲,你会不会 吓得哭起来了呢? 我知道你未必肯到我家里来玩玩,不过我很希望 几时有便你能来一次。我近来对我的家很有好感。自 从初小毕业之后,我因走读方便之故就寄住在姑母家 里,从高小到中学几年,大半时间都在姑母家。我不 大欢喜她家,因为她家在城内。房子不很大,因人多 很有些挤,而且进出的人很热闹,我老是躲在楼上。 高小一毕业,我便变成孤儿了,因此一生中最幸福的 时间便是在自己家内过的最初几个年头。我家在店门 前的街道很不漂亮,那全然是乡下人的市集,补救这 缺点的幸亏门前临着一条小河,常常可以望那些乡下 人上城下乡的船只,当采桑时我们每喜成天在河边数 着一天有多少只桑叶船摇过。也有渔船,是往南湖捉 鱼虾蟹类去的,一只只黑羽的捉鱼的水老鸦齐整整的 分列在两旁,有时有成群的鸭子放过。也有往南湖去 的游船,船内有卖弄风情的船娘。进香时节,则很大 的香船有时也停在我们的河埠前。也有当当敲着小锣 的寄信载客的脚划船,每天早晨,便有人在街上喊着 “王店开船”。也有载着货色的大舢板船,载着大批 的油、席子、炭等等的东西。一到朔望烧香或迎神赛 会的节期,则门前拥挤得不堪。店堂内挤满了人。乡 下老婆婆和娘娘们都头上插着花打扮着出来谈媳妇讲 家常,有时也要到我家来喝杯茶。往年是常有瓜果之 类从乡下送来的。但我的家里终年是很静的,因为前 门有一爿店,后门住着人家,居在中心,把门关起来 ,可以听不到一点点市廛的声音。我家全部面积,房 屋和庭园各占一半,因此空气真是非常好,有一个爽 朗的庭心,和两个较大的园,几口小天井,前后门都 有小河通着南湖,就是走到南湖边上也只有一箭之遥 。想起来,曾有过怎样的记忆呵。前园中的大柿树每 年产额最高记录曾在一千只以上,因为太高采不着给 鸟雀吃了的也不知多少,看着红起来了时,便忙着采 烘,可是我已五六年不曾吃到自己园中的柿子了。有 几株柑树,所产的柑子虽酸却鲜美,枇杷就太酸不能 吃。桂花树下,石榴树下,我们都曾替死了的蟋蟀蜻 蜓叫哥哥们做着坟。后园的门是常关的,那里是后门 租户人家的世界,有时种些南瓜大豆青菜玉蜀黍之类 。后园的井中曾死过人,禁用了多年,但近来有时也 汲用着,不过乘着高兴而已,因为水是有店役给我们 在河里挑起来的。有时在想像中觉得我的家简直有如 在童话中一般可爱,虽然实际一到家,也只有颓丧之 感,唤不起一点兴奋来。 我姑母家就不然,喧噪代替了冷静,城市人的轻 浮代替了乡下人的诚朴,天天不断着牌声。谈起姑母 家的情形,也很是一幕有趣的包罗万象的大家庭的悲 喜剧。姑夫是早死了,我不曾见过面,他家是历世书 香,祖上做过官府,姑夫的老太爷(我曾见过面)当 年也是社会闻人,在维新和革命后地方上也尽过些力 ,就是嘉兴有黉包车他也是最初发起的一个。他有一 个相貌像老佛佛似的大太太,前几年八十多岁死了, 和一个从天津娶来的姨太太(现还在着),倒是很勤 苦的一个。大太太生了七个孩子,四、六早殇,姨太 太无出。我姑夫居长,也是个短命的,他的两女一儿 ,我的大表姊嫁在一家富商人家,很发福,但也很辛 苦,养了六个男女孩子。表哥因当年偷跑出来在陈英 士手下当学生军,便和军队发生了关系,后来学了军 医。曾有一时在家闲着作名土,那时他天天发牢骚, 带着我上茶馆跑夜路,那种生活想起来也很有趣。后 来在冯玉祥吴佩孚军中,辗转两湖西北中原各地,此 刻也有了上校衔头,在汉口娶的妻是基督徒,生了儿 子叫雅谷。第二个表姊也三十六七岁了,没有嫁人, 姑母很着急,但我看来不嫁人也没什么关系,此刻就 嫁出去也不见会嫁得着如意郎君,左右替人当当家管 管孩子,有什么意思?她自己恨的是早年失学,不能 自己谋生.但实在人很能干。姑夫的第二个兄弟也不 长寿,他的寡妇是一位很随随便便的太太,生活十分 清贫,但有些自得其乐。儿子存着二个,大的跟叔父 在四川,从不寄一个钱回来给母亲,小的在家乡米店 里当伙计,吃苦耐劳,克勤克俭,把每月五六块钱工 资换米来养娘,大家都称赞他。三老爷在四川做了半 世穷官,疡殁他乡,生后萧条。老五是个全福之人, 也在四川,当电报局长,颇有积蓄,夫妻健在,儿女 无缺,儿子在北大读书,是很阔的大少爷。老七是个 落魄汉,不事生产,在家乡别居着,因为文才尚可, 写得一笔秀丽的字,替人写写状子,报馆里做做访员 。常常衣不蔽体,履穿踵决,有时到家里来敲敲竹杠 ,寻寻相骂,鸦片瘾很深,牢监也坐过,女儿已卖了 。我猜想在中国这种家庭也不少。 今天你还没有信来,别的没有什么,我不知你究 竟人好不好?很是挂心,使我不能安定。祝福你!无 限的依恋。 廿 P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