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8.50
折扣购买: 民国先生
ISBN: 9787549531035
马建强,江苏金坛人,曾任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出版社编辑、杂志社总编,现为南京特殊教育学院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编审,教授。曾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特别贡献奖”,第四届“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称号,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家庭教育传播卓越人物奖”。出版有学术专著《追寻近代教育大师》等,主编有《父母必读的50本书》等,发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近代教育家研究文章近百篇。
五 作为一个研究近代教育史、近代文化史的学者,我对张謇、陈嘉庚是早 就 耳熟能详的了,但李光前却一直是个很陌生的名字。让我知道李光前,并对 李 光前充满好奇,继而充满钦佩的人,是我的领导,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党委 书 记丁勇。丁勇书记老家是山东日照人,仔细排起辈分来,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丁 肇中的长辈。他父亲是个老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 沈阳 炮兵学院进修毕业后回到老部队福州军区炮三师任职。炮三师师部驻军即在 南安梅山。一个师的师部怎么会驻扎在一个小山村呢?这当然有作为军事单 位的军事考虑,比如南安梅山在福建东南沿海,属于二线地区,进就是前线 ,退 就是后方。但也还有一个原因与这个李光前有关,这话得慢慢说来。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这个四周皆山、门前有溪的贫穷山村,8岁丧母, 10 岁随父下南洋,此后再也没有回家乡。但他并没有因为未回家乡而淡忘家 乡,相反却因为从未回过家乡而倍加思念家乡感恩家乡。不同于下南洋讨生 活的祖辈父辈们,李光前接受过良好的现代文明教育,是暨南学堂、清华高 等学堂的优等生,是唐山路矿专门学校的肄业生,是新加坡官办测量专门学 校的毕业生,是美国某大学土木工程科的函授学生。离开学校,李光前先后 在庄希泉的中华国货公司、陈嘉庚的谦益公司任职十多年,练就了出色的经 商才华,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陈嘉庚那一辈人下南洋的时候,最初差不多就是劳务输出。南洋地广人 稀,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物产富饶。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迅 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原料、矿产、资源。南洋当地人口很少,并且文明开化 较 晚,当地人发家致富、光宗耀祖、荫妻福子的观念几乎没有,日常生活有吃 有 喝便很满足了。当时在广袤的南洋大地进行劳作的几乎全是原籍福建、广东 的侨民。这个时期的侨民,只要个人勤奋,不甘平庸,善动脑筋,总能很快 就 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比如前面文章里提到的南安籍黄奕住就是这样的人。 陈嘉庚读过书,父亲也早他几年下南洋,多少有些财富的积累、人脉的 积 累。所以陈嘉庚一到新加坡,马上就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当然,陈嘉 庚不会满足于他的父辈们的营生方式,父辈们往往早期都是出卖苦力,起早 摸黑,省吃俭用,等有了一些钱便难免开始小富即安,贪图享受,有的还三 妻 四妾,吃喝嫖赌,或者盲目投资。陈嘉庚不愿重蹈父辈覆辙,当1903年父亲 破产后,陈嘉庚便开始自立门户独自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个英国 人讲橡胶业很有前途,于是他瞄准商机,果断大胆地用1800元一次购买了 1.8万粒橡胶种子,种植在原先父辈们种植菠萝的山坡上。就是这1.8万粒 橡胶种子,成就了陈嘉庚。 当这1.8万粒种子变成漫山遍野的橡胶林,再变成西方社会急需抢购的 橡胶原料,陈嘉庚一下子就变成了“南洋橡胶大王”。以橡胶业为主业,他 投 资经营的菠萝罐头生产、船舶交通运输、油米食品加工等产业,也都得到了 巨大发展,陈嘉庚的事业到达了顶峰。作为漂泊异乡的海外华人,无不希望 自己祖国强大、家乡发达、同胞幸福。这时陈嘉庚开始加大了对集美学校、 厦 门大学的投入,最多的时候,陈嘉庚投入学校的资金差不多是他所有的资 产。纵然陈嘉庚热心公益的赤子之心是毋庸置疑的,但企业的发展自然有企 业发展的规律,它的成本、它的效益、它的管理、它的抗风险能力、它的资 金 流动、它的机构设置、它的文化建设,等等,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除了胆 魄, 除了品德,企业更需要人的理性、人的智慧、人的远见。然而当他的女婿李 光 前提出投股于陈嘉庚的企业,继而建立现代化的谦益公司股份制的时候,陈 嘉庚却油然感到不可思议,他觉得企业不能只想着股东的利益,仿佛股东就 是想着个人发财,不顾企业社会责任,不会回报社会,特别是不会捐资办学 投资公益。这就像张謇所说一样,他是营志胜于营利,他是事业家,不是企 业 家。于是陈嘉庚与李光前之间终于在企业理念、价值观念、经营手段等方面 产生了矛盾。 等到了1926年的时候,李光前已经在陈嘉庚身边干了整整十年。他觉 得谦益公司多年来一直从事传统的橡胶种植业与原料加工业,基本属于利润 最低的下游产业,并且极易受到国际橡胶市场供求的影响。他希望能拓展企 业经营范围,增加企业营利渠道。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光前听说一位英 国商人因要回国发展,想以十万元价格转手出售一块占地千余亩的橡胶林。 李光前前思后想觉得可以一试。于是,他便向陈嘉庚陈述此事,不想话还未 说完,陈嘉庚便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痛斥李光前:“哼,你跟我做生意十 来 年了,难道根本没有长进,这点常识都没有?麻坡那儿是老虎出没的地方, 以 前曾有割胶工被老虎吃掉过。别人想抛掉的荒地,你竟然还要去收购?”李 光前当然很委屈,因为他看英文报刊获知政府要开发麻坡地区,马上要修一 条公路通往此地。一旦公路通了,老虎自然会销声匿迹。可无论怎么解释, 陈嘉庚就是不同意。 但李光前毕竟此时也是一个在商场上历练了十多年的高手了,他认定的 事也不会轻易动摇。既然岳父不同意,那就自力更生吧。他拿出个人所有积 蓄,然后再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凑到八万元,还差两万元。万般无奈下,他 向卖 方说明手头只有八万,可否先欠两万。想不到的是这位英国商人急着回国, 再 则也以为李光前不知道这个橡胶园以前发生过老虎吃人的事,害怕李光前知 道后会反悔,于是便同意先付八万,余款分期付还。就这样,两人立马签约 ,不 久果然政府修建了公路,这块胶园价格马上就暴涨了。因为李光前心中有更 大梦想,一年之后,看到胶园价格已经到了可以出售的时候,果断以四十万 价 格出售,一下子就赚了三十万。有了这笔钱,李光前便正式辞去谦益公司的 职 务,离开陈嘉庚开始到麻坡地区独立创业。为表达对陈嘉庚的感恩,他特别 将 新公司取名为“南益”:南,就是他的家乡南安的“南”;益,就是陈嘉庚 谦益公 司的“益”。南益公司至今尚存,数年来,经过李光前的精心打造,再经过 长子 李成义的传承创新,它已经成为了新加坡最著名的华商企业。 李光前成功收购再转让麻坡胶园,只是一个个案,后来业界过于夸大这 件事的传奇性,说“李光前洪福齐天煞气大,就连老虎也害怕”,但由此不 难 看出,在李光前身上,具有陈嘉庚等老一辈华商所不具备的魄力。 P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