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特小说集11·齐珀与他的父亲

罗特小说集11·齐珀与他的父亲
作者: (奥地利)约瑟夫·罗特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罗特小说集11·齐珀与他的父亲
ISBN: 9787540786052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约瑟夫·罗特(Joseph Roth,1894—1939)是与卡夫卡、穆齐尔齐名的著名德语作家,堪称作家中的作家,深受多位文学名家推崇。罗特出生于奥匈帝国东部边境的犹太家庭,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作为记者为维也纳不同报社写稿,成为二三十年代德语世界的明星记者,曾就职于《法兰克福报》。罗特不到三十岁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四十五岁英年早逝时已出版小说数十部,其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均出手不凡,成为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最优秀的德语作家之一。罗特较为人所知的小说有《拉德茨基进行曲》《先王冢》《皇帝的胸像》《百日》《无尽的逃亡》《约伯记》《塔拉巴斯》《蛛网》《假秤》《第1002夜的故事》《沉默的先知》等,均以精湛的叙事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广阔的人文思想受到广泛关注。其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更是现代德语文学中关于“哈布斯堡神话”的标志性作品,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成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主编介绍 刘炜,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德语文学专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德语系副系主任。从事奥地利德语文学中的“哈布斯堡神话”及德语流亡文学研究多年。 ?译者介绍 王彦会,北京理工大学德语系副教授。研究重点为德语经典现代派文学、中德文学文化关系等。发表译作有《未终结的故事——福尔克·布劳恩作品集》(合译)、《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下册)。 王怡,毕业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2012年获悉尼大学德国研究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德国波恩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包括德国殖民史、中德交往史等。

内容简介

我没有父亲——也就是说,我从没见过我的父亲——但齐珀却有一个。这赋予我的朋友一种特别的声望,仿佛他拥有一只鹦鹉或一条圣伯纳犬一样。当阿诺尔德说“我和我父亲明天一起去科本茨尔”时,我也想有个父亲。可以牵着他的手,模仿他的签字,可以挨他骂,受他罚,得奖励,挨臭揍。有时候我想撺掇母亲再婚,因为即便是继父,我也觉得值得拥有。但情况却不允许。 小齐珀老拿他父亲显摆。这是父亲给他买的,那是父亲不让干的。这是他答应他的,那是他不答应他的。父亲要找老师谈话,要给儿子找个家教,阿诺尔德行坚信礼时要给买块表, 要给他收拾一间自己的房间。即便父亲让儿子蒙受了不快,也像阿诺尔德自愿一样。父亲是一尊强大而又任劳任怨的神。 有时候我遇见阿诺尔德的父亲,有一刻钟的工夫他都待我如己出。比如,他对我说:“把领口扣上,刮西北风呢,会嗓子疼的。”或:“把你手伸过来我看看,你受伤了啊,咱们到对过药店涂点儿药去。”或:“跟你妈说,她该带你去理发了。大夏天的谁留那么长的头发。”或:“你会游泳了吗?年轻人必须会游泳啊!”于是就像小齐珀把老齐珀借给我了似的。我感激我的朋友,但又因为不得不把他父亲还给他而感到难堪,就像我不得不把《鲁滨孙漂流记》还给他一样。借来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