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流浪者之歌(精)
ISBN: 9787567569591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1899年,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未获得公众承认;1904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轰动德国。 后来,他辞去工作,专事写作,先后完成《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并在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主要长篇小说有《德米安》(1919)、《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和《玻璃球游戏》(1943)等。其中《荒原狼》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婆罗门之子 屋影,河岸船边阳光下,裟罗树荫,无花果树遮蔽下 ,是悉达塔成长之地。俊美的婆罗门之子,年轻的飞鹰, 与朋友亦是婆罗门子弟的葛温达一同长大。沐浴、净身、 献祭,河边的阳光晒黑了光滑的肩膀;芒果林下,男孩嬉 戏间,母亲吟唱,神圣祭仪,受父亲、学者教导,与智者 对话,阴影流进他的黑眼珠。长久以来,悉达塔早在一旁 参与智者的对谈,和葛温达练习辩论,一起练习观察的艺 术,护持冥想。他已经知道如何默念“唵”,万言一字, 息入时向内、息出时向外默念,心念集中,额头充满澄澈 心神的光芒。他已经知道由自性认知梵我②,无可摧毁, 天人合一。 他的父亲为这孩子感到欣慰,看到这个受教、渴求知 识的孩子将会长成一个伟大的智者和祭司,婆罗门之中的 贵族。 他的母亲看着他就满怀幸福,看着他前行、坐下、起 身。悉达塔,强者,美男子,以瘦长的双脚步行前进,极 其优雅地向她行礼。 悉达塔走过城市街道,婆罗门的年轻女儿就满心爱意 ,他的额头发光,君王的眼神,瘦削的臀部。 然而比所有这些女孩都更爱悉达塔的是葛温达,他的 朋友,婆罗门之子。他喜爱悉达塔的眼睛和温和的声音, 走路的样子,还有全然优雅的动作。他喜爱悉达塔所做、 所说的一切,最爱悉达塔的心灵,高尚而热情的思想,热 切的意志,崇高的天命。葛温达知道他不会成为平凡的婆 罗门,不会是懒散的祭司,不会变成贩卖经咒的贪心商人 ,肤浅的空谈者,邪恶、狡诈的术士,也不会变成群众里 的蠢材。不,而葛温达也不想变成这样的人,不想成为无 数婆罗门之一。他想追随悉达塔,跟随衷心敬爱之人,伟 大的人。而等悉达塔将来成神,进入光明之中,那么葛温 达将追随他,当他的朋友,当他的同伴,他的随从,他的 步卒,他的影子。 所有的人就是这般喜爱悉达塔,他为每个人创造快乐 ,带来喜悦。 然而他自己,悉达塔,不曾为自己带来快乐,不曾让 自己感到喜悦。走在无花果园轻快的道路上,坐在园林蓝 色的阴影下,每天在忏悔沐浴时清洗身体,在树影深深的 芒果林里献祭;容貌如此彬彬有礼,受到所有人的喜爱, 所有的人都因他而感到快乐,然而他的内心并无喜悦。梦 境,种种想法不断从河流涌出,从夜晚的星辰散发出来, 在阳光下融化。梦境袭来,心神纷扰,如祭祀之轻烟,从 《梨俱吠陀》的诗句吹来,从古老婆罗门教诲滴落。 悉达塔内心这些不满日渐累积,开始感觉父亲的爱, 母亲的爱,以及他的朋友葛温达的爱,并不总是令他快乐 ,未尝使他平静,让他满足,令他遂意。他开始猜想,他 尊荣的父亲和其他老师,智慧的婆罗门,他们已经把大部 分最好的智慧都传授给他,已经倾其所有灌注到他饥渴的 容器里。然而这个容器并未因此满溢,他的心灵并不以此 为足,灵魂并未因此而安定,心犹未平静。净身是好的, 然而那只是水,无法洗去罪恶,无法解除心灵饥渴,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