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180.00
折扣价: 106.20
折扣购买: 清初丹霞天然年谱
ISBN: 9787218138503
李福标,男,1969年1月生。湖南永兴人。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山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古典文献学研究与古籍整理工作。 个人著述有:《皮陆研究》,岳麓书社于2007年出版。《皮陆年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陈澧先生年谱》(与黄国声教授合作),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初唐四杰诗歌译注》,台湾三民书局2015年版。《新修鼎湖山志》(与仇江等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点校整理古籍有:《丹霞山志》(第二点校者),中华书局于2003年出版。《鼎湖山志》(第一点校者),中华书局于2006年出版。《瞎堂诗集》(第一点校者),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长安志》(第二点校者),三秦出版社2013年出版。 此外,在《文献》、《学术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图书馆论坛》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丹霞天然禪師,法名函昰,字麗中,别字天然。 釋函昰《廬山天然昰禪師語錄》(以下或簡稱《天然語錄》)附今辯撰《本師天然函昰和尚行狀》(以下或簡稱《行狀》)、湯來賀撰《天然昰和尚塔志銘》(以下或簡稱《塔志銘》)。 今按:禪師乃明末清初曹洞宗元來無異博山系華首道獨一脈禪僧。仇江《清初曹洞宗丹霞法系初探》云:“曹洞宗博山系由元來無異和尚制定了世代遞傳的法號偈語:‘元道弘傳一,忞光照普通。祖師隆法印,永傅壽昌宗。’道丘所傳鼎湖法系,即依此偈,由道丘而弘贊、而傳謜、而一機……直傳至今。而華首一脈則由道獨另製偈語:‘道函今古傳心法,默契相應達本宗。森羅敷衍談妙諦,祖印親承永紹隆。’”仇江《清初曹洞宗丹霞法系初探》,載《廣東佛教》2004年第6期。和尚爲道獨座下上首,函字輩。昰,“是”之本字。《說文解字》云:“直也。”本爲日正中之意。故其字麗中,别字天然,正與“昰”相發明也。 弟子稱天然老人。 釋今釋《徧行堂集》卷三七《和天然老人丹霞詩十首》等。 其他弟子文集中亦多有是稱者,如釋今無《光宣臺集》卷五《雷峰都寺旋庵湛公六十一壽序》有“吾師天然老人卓然騫起,智斧慧刃,如禹之能鑿龍門,決諸河而歸之海,此大有爲道妙之姿也”云。 或稱天老人。 《光宣臺集》卷八《與梁敦五學博》書。 書云:“七月别後,往返雷峰、羅浮,便了卻數月。天老人以佛母仙世,至今尚在雷峰。” 今按:是“天然老人”之省稱。 或稱瞎堂老人。 釋今釋《徧行堂集續集》卷八有《題瞎堂老人詩卷》文、卷一三有《送瞎堂老人出匡山》詩。 今按:瞎堂,乃和尚住海雲寺方丈名,和尚所居處並手書額者也。故釋子中或諱稱瞎堂老人。又,和尚示寂後釋子今毬爲整齊編輯詩集,即以瞎堂名。瞎堂,則又與“函昰”之意相反而相成也。 或稱雷峰老人。 《徧行堂集》卷二三《雷峰老人至臷庵》詩。 或稱丹霞老人。 《光宣臺集》卷八《復陸麗京》書。 書云:“丹霞老人機智穩密,無二十年耳提面命,揚眉瞬目,是在衲子妙於窺探。吾兄但辦肯心,自然相爲得徹。” 其他弟子如是稱和尚者另有澹歸今釋,其《徧行堂集》卷二八文部尺牘有《與陸麗京學博》書之七云:“兄已至凌江,喜慰欲狂,惜弟又下仙城,且與孝老盤桓。欲見丹霞老人,不妨徑造也。” 或稱棲賢老人。 《徧行堂集》卷一七《書千山和尚詩後》。 文曰:“千山和尚以弘法嬰難,闡化瀋陽,阿字座元一口芒鞋,啣棲賢老人命,孤探於雪窖冰天,皆法門豪俠,可喜可愕事也。” 或稱廬山天然禪師。 《嘉興藏》又續藏《廬山天然昰禪師語錄》。 乃曹洞宗第三十四世,博山無異元來下第三世,博羅華首臺宗寶道獨下第二世,番禺雷峰、韶關丹霞第一世。 《天然語錄》附《行狀》、《塔志銘》。 汪宗衍《天然和尚年譜》(以下簡稱汪譜)云:嗣長慶空隱道獨法,博山無異元來長孫。 仇江《韜光佛地記海雲》云:“南明永曆二年(一六四八),天然和尚被恭請至隆興寺作開山第一祖,原寺主禮天然和尚爲師,取法名今湛,字旋庵。由於今湛這個決定,令默默無聞的隆興寺在十年後成爲名聞嶺南的大寺。……以天然和尚爲核心,以海雲寺爲基地,以天然‘今’字輩的弟子如今無、今覞、今釋、今辯、今等爲骨幹,開花散葉,洞宗的寺院如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番禺的海雲寺、海幢寺、無著庵,東莞的芥庵,羅浮山的華首臺寺,丹霞山的别傳寺,江西廬山的棲賢寺、歸宗寺等,都是清代頗負盛名的寺院。至於洞宗僧衆人數,光是天然和尚自身就有四千多弟子,他的第一法嗣今無,弟子也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見洞宗法徒之衆。不但人數多,而當時法衆素質之高超,社會影響之廣大,更是空前的。”仇江《韜光佛地記海雲》,載《嶺南文史》2002年第4期。 又,仇江《清初曹洞宗丹霞法系初探》云:“作爲丹霞第一世的天然和尚,是明末清初嶺南著名高僧道獨宗寶的首座弟子,道獨則是江西博山禪師元來無異的首徒,而元來無異又是江西‘曹洞中興第一人’壽昌寺慧經無明和尚的首座弟子。可知丹霞山别傳寺之法系,是由曹洞宗江西壽昌支中博山一系再傳嶺南華首一脈。”又云:“道獨和尚返回嶺南傳法,首住羅浮山華首臺寺,以天然和尚爲首座,這華首一脈先後創建或主法的寺廟有黄華寺、海雲寺、海幢寺、芥庵、别傳寺、無著庵等,連同元來無異另一弟子道丘棲壑所傳鼎湖一脈主法的慶雲寺、新會玉臺寺、寶安廣慧寺、南海寶象林等,如雨後春筍,形成了清初嶺南曹洞宗中興的蓬勃局面。”仇江《清初曹洞宗丹霞法系初探》,載《廣東佛教》2004年第6期。 今按:有明一代臨濟宗勢力較曹洞宗爲大,世有“臨天下,洞一角”之說。然明清之際,由良价禪師在宜豐洞山開創、弟子本寂在吉水曹山傳播之曹洞宗,在其發源地江西迅爾勃興,成雲居、壽昌、青原三大系。壽昌系由蘊空常忠之徒、曹洞宗第三十一世無明慧經所創,座下有無異元來、暗然元謐、晦臺元鏡、永覺元賢等著名弟子。壽昌系後又分出博山(無異所創,源於江西廣豐博山能仁寺)、鼓山(永覺所創,源於福建福州鼓山湧泉寺)及東苑(晦臺所創,源於福建武夷山東苑寺)三支。 博山無異元來禪師,乃無明慧經首座。廬州舒城(今屬安徽)人,俗姓沙。復興博山能仁寺,轉移福建董巖寺,大振宗風,稱爲八百人善知識。前往江西袁州大仰山寶林寺,大轉法輪。返回博山,弟子千人。有《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傳世。 華首道獨,字宗寶,號空隱,南海(今廣東廣州)陸氏子。年二十九入博山,參禮無異禪師,乃得其法,於博山無異禪師弟子中最爲傑出。後迭主華首、長慶、海幢法席,將壽昌慧炬由江西傳至嶺南,在粵海大煽曹洞之風。 與唐代南陽丹霞天然無論出家前人生軌跡,出家後所得法號、所住道場名,均頗有相似。因緣殊勝,不可思議。 唐南陽丹霞天然禪師,籍貫不詳。原習儒業,應舉途中偶遇禪僧,勸其“選官不如選佛”,乃轉入佛門。先參馬祖,後禮石頭,披剃受戒,再往謁馬祖,受“天然”法號。以曾駐錫南陽丹霞山,故稱丹霞天然,或丹霞禪師。《五燈會元》卷五云:“(師)後於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訶曰:‘何得燒我木佛?’師以杖子撥灰曰:‘吾燒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師曰:‘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主自後眉鬚墮落。”以此公案爲人所知。千年之下函昰亦由儒入佛,亦先得天然之法號,後又住韶關丹霞山,人生軌跡多有巧合。 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師。廣東番禺慕德里司迼逕村(在今廣東廣州市花都區北興鎮)人,世爲邑中望族。 《天然語錄》附《行狀》、《塔志銘》。同治《番禺縣志》本傳。 汪譜按:同治《番禺縣志》本傳注云:“邑慕德里司迼逕村‘曾氏族譜’,有師俗支派。”雍正《廣東通志·選舉表》作“花縣人”。檀萃《楚庭稗珠錄》四云:“一作花縣迼逕人。”考康熙二十四年以南海、番禺兩縣地析置花縣,宣統《番禺縣續志·輿地圖》吉逕入花縣界內,與慕德里司毗連,《輿地志》同,蓋迼逕、吉逕同地,本屬番禺,後入花縣,故有二說。道光《廣東通志·本傳》作南雄人,其《選舉表》及道光《南海縣志·本傳》作南海人均誤。 今按:朱萬章《明清之際嶺南釋氏畫風初探——兼論海雲諸今畫藝》一文考察釋今碗籍貫時稱:今碗爲天然和尚胞弟,俗姓曾,名起芸,原籍廣東南雄,後遷番禺。朱萬章《明清之際嶺南釋氏畫風初探——兼論海雲諸今畫藝》,載鍾東主編《悲智傳響:海雲寺與别傳寺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海關出版社2007年版,第428頁。又,楊權《天然函昰》亦稱:“道光版《廣東通志》把曾起莘記爲‘南雄人’,與其他文獻的記載有出入,實際上並無衝突。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許多姓氏在從北方南徙東粵的過程中,都曾在南雄的珠璣巷居留過。”(嶺南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第4頁)此亦可備一說,大約和尚不至於僅是“居留”而已。則南雄乃和尚祖籍所在地。 父名昌位,字本淨。約生於明萬曆九年。 《天然語錄》附《行狀》、《塔志銘》。 今按:本淨公生年據釋函昰《瞎堂詩集》卷一〇《雷峰三月》詩有“七十老翁初入寺”句。詩爲順治七年作,逆推約生於萬曆九年。參順治七年條。 母林氏,出家後法名函福,字智母。番禺官塘村(即今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林羅陽長女。生於明萬曆十二年二月八日,母郭氏。有同父弟五人,皆庶出。以萬曆三十二年來歸本淨公。 《天然語錄》附《行狀》。《光宣臺集》卷一〇《大日庵智母師太塔銘》。 本淨公生子一人,即和尚。女三:長適羅,蚤死;仲與季皆出世,爲廣州城東無著庵比丘尼,頓徹今心其仲,來機今再其季也。 《光宣臺集》卷一〇《大日庵智母師太塔銘》。 又,《瞎堂詩集》卷八《悼袁特丘中丞》詩四首,有“而媳師吾妹”句,原注云:“謂頓徹比丘尼。” 汪譜云:據無著庵祖堂神牌有頓徹心,其字派當爲今字。 今再,同治《番禺縣志·古跡略》作今最,誤。 妻某氏,後亦禮宗寶道獨爲尼,法名函脫,字善解。 《天然語錄》附《行狀》、《塔志銘》。 汪譜云:無著庵祖堂神牌有“善解脫”,蔡守《寒瓊室筆記》稿本云:“相傳爲來機之嫂。”是知和尚之俗妻,既禮道獨,其字派當爲函字。 參“崇禎十五年”條。 一,岭南佛门在中国明清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是涉及明清之际岭南佛门关键人物、流派传承的重要学术著作,对研究和关注岭南佛教史、岭南思想史、岭南文学史、岭南社会史都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二,本书采用精装印制,装帧用纸精美,内容充实有分量,值得读者深度阅读和收藏。 适合研究中国佛教史、思想史、社会史、文化史的学者和大学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生。也适合对上述领域范围感兴趣的文史爱好者。 卖点:天然和尚是明末清初广东佛教的领袖人物,也是岭南著名诗人,对岭南佛教发展影响甚巨。本书以年谱的形式叙述其传奇的一生,是了解天然和尚及其佛门流派、研究及了解明末清初岭南佛教史的重要参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