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处风景

闲处风景
作者: 常晓军|责编:周佩芳|总主编:凌翔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47.84
折扣购买: 闲处风景
ISBN: 978751393752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手执钢枪站远眺,思乡 的情绪油然而生。同样, 站在新建的灞桥上,感受 到的何止是远去的历史和 永恒呢? 谈到永恒,这桥早已成 为文人墨客们吟赋的景致 。无论是它的宽阔、深邃 ,还是静美、神奇,都非 柳能够比拟和承载。当冰 雪融化,春色蛰动,漫然 的思念像淡黄的嫩芽泛出 幽幽春光,从精神深处涌 动着相遇。再回首灞河两 岸,亲朋好友间饮酒赋诗 揖别,携满腹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梦想,开始了仕途 的艰辛和坎坷。从柳林下 出发,如候鸟长鸣穿行过 跌宕起伏的生命,让人不 难想象那一幕幕伤感的情 景。朝阳初升,丛草滋生 的古道旁相执相守;齑雨 浸淫,一柄纸伞下的绵绵 话别。而今,昔日车水马 龙的旧桥已是衰败凋残, 在水中倒映出满目疮痍, 不要说永恒了,就连那突 兀在水面的石柱也几乎被 历史湮没,面对着来来往 往的天南地北客,它们仍 坚守着当初的誓言,又似 乎在诉说着一种情愫。 亲情,抑或是友情?无 法敌过的却是手中的灞桥 柳,以内心无比强烈的触 动,呈现着最为柔美的抽 枝绽放。如果说,柳对春 的知觉是敏感的,那么反 复吟咏着的多情也自在情 理之中。这种多情,不仅 让人远远就望见了长安的 气场与脉络,也在春色中 明了着世间最缠绕的思绪 。再细看过去,在丰富的 情节与内涵中,漾起的是 令人回味不已的绵长,于 是诗人也不由自主地发出 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些都与桥息息相关。 确实,一座桥点染着千古 别绪,一座桥连起了真挚 的情义。 如此刻骨铭心的背后, 却是凄凄惨惨戚戚的情。 桥沟通了城市与塞外的同 时,也拉远了人和人之间 的距离,成为了泪别的伤 心之处。有时想,这桥, 这柳,这处地域都太过于 神秘,一任过往行人织就 出另种无法言说的伤感。 或许是因为融人了太多的 岁月与虔诚,才使得厚重 的情感供人时时怀想。, 王莽地皇三年,天降暴雨 ,水流裹挟着大量杂物冲 撞而下,泥水没过灞河堤 岸,淹没了稼穑房屋,也 冲毁了声名远扬的灞桥。 沿用已久的桥被洪水中冲 垮了,王莽视其为大不吉 ,立即召集谋士商议,而 后又征用大量民工将灞桥 修葺完好,改名为长存桥 。 其实,改了长存桥又能 如何呢?或许是想换得内 心的一丝安稳吧?没想到 这桥又历经了宋元明清几 次大的天灾人祸,最终还 是被废弃在河面上。时间 很快到了乾隆四十六年, 素来喜欢考古的陕西巡抚 毕沅,有天趁着天气晴好 出现在桥上,面对着物是 人非的残桥,忍不住感叹 长久,而后本着广济苍生 的善心,又下令重辟新址 修桥,并重新指名为灞桥 。桥很快重新出现,遗憾 之处是桥的规模终不能与 先前相较而言。53年后的 道光十四年,时任陕西巡 抚的杨公恢又按图索骥, 依旧制对曾声名显赫的灞 桥再次重修。 且不论世事如何,灞桥 再次以自己的方式吸引着 千万人的眼光。现在看来 ,它的存在不正说明着人 类的坚守和期望么? 一座桥在反复嬗变着, 风风雨雨中,默然不语的 是两岸的柳。 是啊,柳又能改变什么 呢,它只能守护着生命中 的永恒。 柳与“留”同音,一声不 经意的柳哨,从中听出无 数的“留”意来。想想也是, 那貌似软弱的生命并不金 是卑微,无声的灌木丛中 ,是柳用自己的不屈在四 季中多姿多彩。从一棵棵 灞柳前轻轻走过,枝叶拂 过脸庞,让人觉着大自然 中的生命是不屈的,无不 是经历了风吹雨打顽强生 存着,就如眼前这株粗壮 的柳,即使遭到雷电的无 情摧残,也始终保持着谦 逊独有的风范。与流传的 古诗词对比,这些历经过 秦汉唐盛世的生命,更有 着属于自己的放达、恬淡 和神蕴。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