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德国戏剧史(精)/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剑桥德国戏剧史(精)/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作者: [美]西蒙·威廉斯 [德]迈克·汉布格尔 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107.50
折扣购买: 剑桥德国戏剧史(精)/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ISBN: 9787100239158

作者简介

西蒙·威廉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戏剧和舞蹈系教授、系主任,著述颇丰,涵盖欧洲大陆戏剧、表演史、莎剧表演和歌剧史领域。主要著作有《18—19世纪的德国演员》《1586—1914年德国舞台上的莎士比亚》《理查德·瓦格纳与节日剧院》《瓦格纳与浪漫主义英雄》等。 迈克·汉布格尔,柏林德意志剧院编剧和导演,参与德、英、美和西班牙多部戏剧的制作。曾在柏林的洪堡大学、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艺术大学以及莱比锡和格拉茨任教。曾翻译莎士比亚、肖恩·奥凯西、阿瑟·米勒、田纳西·威?斯、阿方索·阿莱格里亚的剧作。 秦喜清,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早期电影史、比较电影史、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实践、西方现当代美学思潮。

内容简介

歌德的浪漫主义戏剧《浮士德》 在现在大部分德国人的心目中,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依然是德语的戏剧高峰,没有比这部作品能更好地说明表演浪漫主义戏剧的困境。歌德可能会质疑任何给他的悲剧贴上“浪漫主义”标签的做法,因为他在晚年的时候,特别摒弃浪漫主义,认为它是一种“病态”。但是,1771—1808 年他时断时续创作的《浮士德》(第一部)实际上是对德国戏剧史的总结。 开头的剧院序曲回顾了17世纪的巡回演员,天堂序曲则回顾了此前的中世纪宗教戏剧,此剧大部分内容使用的押韵打油诗,使人想起 16 世纪的流行诗歌,正如格雷琴所唱的那些民谣;只表现故事的高潮时刻,使人想到莎士比亚;格雷琴片段中的小镇氛围,使人想到伊夫兰感伤剧的感伤特质;表现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签订契约的书房场景,使用了韵脚优雅的诗文,反映了魏玛的古典主义;而女巫的厨房和布罗肯峰上的荒野场面则是个人的幻想,与歌德的诗歌如出一辙。时间创作如此之长,风格如此多样,意味着《浮士德》(第一部)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统一性。如果说能找到某种统一性,那就是把这个剧本想象成在发生某个人的头脑中。 浮士德具有很多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特征;他寻找新的经验领域,由此与舞台世界的关系是发展的、变动不居的。人们可能会讽刺地认为,他不断求新求变的愿望只不过是想逃避自己行动的道德后果。他引诱格雷琴的过程中,穿插着他遁入大自然和魔女之夜的骚动;这些片段要么被读解为对超自然的探索,要么是内心骚动的戏剧隐喻。魔女之夜也可以被读解成以怪诞性的方式戏仿法国大革命,它终结了格雷琴的小镇田园生活。《浮士德(第一部)》也可以解释成浮士德和靡菲斯特所代表的人生哲学的冲突,甚或是某个人的内部的意识斗争。 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三分钱歌剧》 布莱希特对现代性的最集中的回应之一,是发展他所谓的“史诗戏剧”。但是这里的“史诗”与一种宽泛的历史和主题范围无关;它是德语episch的翻译,这个形容词用于指散文小说类型(这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类型分类)。布莱希特希望在戏剧中把戏剧性和史诗性结合在一起,这种戏剧摇摆于人物的亲近感与反思性叙事的距离感之间。 试图做到这一点的早期作品之一就是《三分钱歌剧》(1928,作曲库尔特·魏尔),改编自约翰·盖伊的《乞丐歌剧》(1728)。尽管布莱希特的版本没有呈现一部完整的史诗戏剧,但指出了它的一些重要特征。例如,每一场都由一个“史诗标语”引出,确定场景并/或者描述下面将要发生什么,这样观众就可能把这场戏看作一个提议,呈现出来供他们考虑,而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情感动作。紧张气氛的消除也是通过在场景内部划分行动来实现的。比如说在第一场,皮彻姆准备向妻子透露他们的女儿一直与刀客麦克约会,但他被另一个同时发生的行动打断了。经过一个简短的对话,他的宣告不再具有与之前紧张气氛相同的情感冲击力,因为情绪的累积被分散。 中断原则是布莱希特戏剧的核心,因为它可以推动感知的重新调整,并使人们认识到一切都不一定如其所见。布莱希特在场景中间、剧终处使用歌曲打断剧情,让观众改变他们的思路。有些歌曲偶尔也会唱出角色性格,并对剧情进行评论。但是尽管剧本在不同场景之间穿梭,它还是保留了一个相当线性的情节,就像它之前的剧本那样。也许剧本本身是对布莱希特有关史诗戏剧的大量、有时是巨幅长篇的理论思考的最好说明。 德国戏剧史经典入门读物 。★文本经典 本书英文原版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者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经典文本、专业译者,使本书成为研究与了解德国戏剧史的重要资料。 ★内容广泛 本书时间跨度大、内容广泛,梳理了10世纪至今德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脉络,涵盖表演、导演、剧本写作、布景设计和剧院建筑等重要方面。本书浓墨重彩地介绍了中世纪、巴洛克、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狂飙突进运动、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等德国戏剧流派,18世纪的莱辛、歌德和席勒、19世纪的瓦格纳和豪普特曼、20世纪的莱因哈特和布莱希特等德国剧作家。 ★作者专业 本书由15位国际知名的德国戏剧学者执笔,主编西蒙·威廉斯、迈克·汉布格尔,分章作者埃克哈德·西蒙、乔治·布兰特、安东尼·米奇等,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等,都是德国戏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设计制作 封面与工艺 精装壳封,布艺书脊,书名烫金,潘通橄榄绿专色印刷。 开本与版式 经典32开设计,版式舒朗,易于翻阅携带。20余幅历史珍贵插图,生动再现德国经典戏剧。 纸张与印装 圆脊锁线,180°平摊,提升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