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独自玩耍

别让孩子独自玩耍
作者: 蔡晓柔//秦亦可|责编:梁旭
出版社: 天津科技
原售价: 42.80
折扣价: 34.24
折扣购买: 别让孩子独自玩耍
ISBN: 9787557676322

作者简介

蔡晓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LP智慧父母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沙盘游戏亲子导师、青少年心智成长计划导师、广东《继续教育协会》理事、明珠文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暨创始人。从事心理学研究15年,曾任知名品牌贵族学校董事,热心公益项目,致力于生命唤醒教育。 秦亦可:万嘉腾教育的创始人、爱宝国际早教的联合创始人、实用NLP心理学的导师,擅长实用NLP心理学在亲子教育和个人成长方面的应用与传播,有《幸福密码》《正面管教》等课。

内容简介

社交恐惧症来了!孩子,别害怕 01. 邻居小蒋家的孩子今年4岁,原来是由小两口自己带的,后来生活压力日渐增大,小蒋的妻子准备重新开始工作,就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另一方面也是想让他适应一下集体生活,为将来进入小学做准备。没想到刚过两周,幼儿园老师就告诉他们,这孩子可能有社交恐惧症,建议小蒋夫妇带孩子去做心理辅导。小蒋夫妇一开始根本不相信,心里想着孩子每天在家里笑逐颜开,别提多快乐了,而且每天都绘声绘色地对自己讲述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怎么看也不像心理异常啊。于是在老师的建议下,小蒋夫妇决定到幼儿园看个究竟。 在老师的安排下,小蒋夫妇躲在儿子所在班级的窗外观察。他们发现,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自由活动时间,自己家孩子都躲在其他小朋友的后面。课堂上,老师提问,他从不积极回答,老师问到他,他也是低着头、红着脸,含含糊糊不知在说什么;自由活动时,其他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耍,只有他一个人搬着小板凳坐在角落里玩积木。同时,小蒋回忆起,晚上带孩子散步,孩子见到小区里相识的叔叔阿姨,从不主动叫人,要么假装没看见,要么故意往爸爸妈妈身后躲。 这样的现象在许多孩子身上都很常见。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交经验,在离开父母独自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都会产生焦虑情绪。一般来说,随着和陌生人交往程度的深入,焦虑情绪会逐渐减弱,最终成为“熟人”。但如果长时间地、反复地出现持续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孩子可能就是患上社交恐惧症了。 儿时的社交恐惧症对孩子成年以后的社会生活影响严重。尽管社交恐惧症对人的智商不会造成什么损害,但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因为“不善沟通”“难以相处”,往往有才能也无法表现,有能力也无法施展。 02. 每个孩子最终都要从家庭走向社会,对社会的不适应,过分的腼腆羞涩,会妨碍性格的发展和完善,对孩子的学习和工作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现如今,“人际交往”技能已经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正像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所说的那样:“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是否拥有朋友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关心孩子就一定要关心他们交友,帮助孩子就一定要帮助孩子交友。一个好朋友的影响力等于或者超过一个好的老师。 孩子交朋友看起来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是我们忽视了孩子们常常需要练习才能正确地结交朋友。而且尽管人们过去相信,孩子直到上学的年纪才会开始发展真正的友谊,现在的研究却表明,孩子发展亲密的关系最早可以从1岁开始。等孩子到了3~4岁,建立这样的亲密关系对他们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样的关系会让孩子在学校的最初几年感觉很自在,这是他们非常需要的。 孩子需要和同龄伙伴玩耍、交流,这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03.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明白,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是正处在孩童时期的孩子的天性。 我们应该从最普通的基础开始,也就是说,要从最基本的开始教起。孩子常常模仿他们看到的社交习惯和方式,其中,他们最容易学到的就是父母在家里接待来访者的习惯和方式,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 孩子听父母讲话时会不耐烦,有时候会打断父母的谈话,让父母分享他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和孩子谈话时,我们应该采用轮流讲话的方式,要多听他讲话,而不是向他训话。 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父母适度提醒、节制是必要的。但是,必须看到朋友对孩子发展的不可或缺性,限制过多必然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大胆交往,特别是要引导孩子为弥补个人缺陷而交往,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的机会,这样会给孩子带来突破性和均衡性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比如,在外面用餐,需要纸巾或添加碗筷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找服务人员要;在超市,给孩子点钱,让他自己选购想要的东西并结账;外出时,我们可以佯装不认识路,让孩子去向陌生人问路,等等。当孩子完成任务以后,他们会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时父母别忘记多多表扬鼓励,让孩子更加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我们应当欢迎孩子带朋友回家。如果你家里装修得富丽堂皇,又打扫得一尘不染,而几个调皮的孩子进入你的家门,你会欢迎他们进来吗?如果你这么做了,家虽然被搞乱了,却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如果你拒绝了孩子们,哪怕稍有不悦,敏感的小精灵们都可能敬而远之。你一定明白,两种态度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毫无疑问,让孩子拥有伙伴并快乐地生活,比房间的整洁漂亮重要上万倍! 在所有的孤单中, 我最害怕看到孩子渴望的双眼。 那种对陪伴和小伙伴的期盼, 令人深深震撼。 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孤单成了习惯! 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只有一个叫作“孤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