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丢了山海关

他们丢了山海关
作者: 于左
出版社: 山东画报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他们丢了山海关
ISBN: 9787547431153

作者简介

于左,1966年生,文史学者,1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出版过《玩在唐朝》《玩在宋朝》系列,《佳茗似佳人——煎茶小品赏读》等历史文化随笔,并有《新画皮》《青岛旧事》等多部小说出版。

内容简介

**章? 李成梁 大器晚成 在辽宁省北镇市的闹市区,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制牌坊,四 柱五楼,约十米高,纹饰精美。牌坊的*高处竖刻“世爵”二字, 下面依次横刻“天朝诰券”“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 牌坊建造的时间是明代万历八年(1580),这里所说的李成梁是明朝名将,字汝契,他的高祖李英是朝鲜人,内附明朝之后,被任命为铁岭卫的指挥佥事,是一个世袭的*职。 铁岭卫隶属于辽东都司,位置在沈阳和开原之间,明**洪武年间设立。因为地理偏远,人烟稀少,一直到明代中期,这里都是罪臣遣戍的寒荒之地。 李成梁的祖辈们在*中做得平平常常,没有立下什么值得书写的功勋,传到李成梁父辈的时候,依然还是铁岭卫的指挥佥事,而且家境比较贫困。 按照明代的*制,*队当中的亲*各卫,直属于皇帝。其余的部分“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都督府”。这其中,都指挥使司的主要*官包括:都指挥使一人,都指挥同知二人,都指挥佥事四人。 都指挥使司下面是卫指挥使司,其中包括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四人。卫指挥使司的下面设有镇抚司,有镇抚二人,管理狱事。一卫当中一共有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设立正千户一人,副千户二人,镇抚二人。每个千户下面设立十个百户所,各所设有百户一人,总旗二人,小旗十人。 可见,李成梁祖辈担任的铁岭卫的指挥佥事官阶不是太高,只能算是中级武官。 明代的武官实行世袭制,袭职的后代必须经过骑射的考试,考试通过了,才可以继承官职并且拿到全俸,否则只能拿到半俸,过几年需要再考一次。这种考试的制度在明成祖的时候遭到破坏, 以后慢慢形同虚设。 各个卫所里设立儒学,又称为卫学,一般*官的子弟也可以入学。 从正统年间开始,在京师设立武学,北京、南京两京武学的学生主要是指挥以上武官的应袭子弟,在职武官当中那些年龄不满二十五岁的,也要进入武学学习。可见,北京和南京的武学主要是培养***官,学生*大多数都来自显贵之家,这其中自然会包括许多的纨绔子弟,比如《万历野获编》就说:“(武学) 学生俱纨绔子弟,骄惰不学。” 明代小说《**梅》中,王招宣的府里有一位王三官儿,家里是世代的武官,父亲早死。王三官儿“年幼优养,未曾考袭”,也曾经进过武学,结果没能完成学业,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胡混。他的母亲林太太请求西门庆帮忙,打散那一帮无赖,好让儿子完成武学的学业,承袭祖上传下来的武业。西门庆正好借此**林太太,引出一段故事。 武学和卫学平时考核的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将来授职或者黜降的依据。卫学里的*生享有一些优待的政策,比如可以免除差役。但是上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全部需要学生自备,遇到战事,还要上阵打仗。所以许多人来上学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卫学也就渐渐荒废了。 奇怪的是,只有辽东镇的卫学十分兴旺,许多人为了免除差役,通过各种门路挤进卫学当中充数。 李成梁祖辈传下来的职位是卫指挥使司当中的指挥佥事,袭职之前应该到北京去上武学。但李家当时太穷了,无力承担上学的各项费用,李成梁因此一直不能袭职,始终是一员诸生。 一位巡按御史很同情李成梁,也看出他是一个人才,出钱资助他去北京。上过武学的李成梁这才有资格袭承了职位,这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明史》中说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因为表现突出,不久就担任了险山参将,隆庆初年又被提为副总兵。隆庆四年(1570)秋天,辽东总兵官战死,李成梁代理总兵官。 第二年,张学颜出任辽东巡抚,此后李成梁一直是张学颜的部下,二人共事多年,关系不错,而张学颜是张居正倚重的亲信。 此时辽东的形势**复杂。历**,汉唐因为定都长安,*重视西北的防御。明代早期注重北方防御,设置九边镇。北方的防御形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防御的重心也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具体来说,就是蓟州镇和辽东镇。 明朝传统强敌蒙古各部当中,西北边塞面对的俺答从隆庆年间开始接*封贡,约束各部,西北边境因此渐趋太平。东部的土蛮各部,因为朝廷一直不答应开通互市,经常袭扰蓟辽一带。 这其中,蓟州镇地势险要,防守坚固,问题不大。只有辽东镇所在的东北方向,三面环敌,许多地方无险可守。辽西经常*到蒙古人的袭扰,辽东方向则*建州女真人的袭扰。 按照明代兵制,每个边镇设有一名总兵官,下面有副总兵、游击、参将等,分工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总镇一方的*将,称为镇守;独镇一路的,称为分守;只守一城一堡的,称为守备;与主将共同守卫一城的,称为协守。 明代的每个边镇当中,沿着边境线建造营堡墩台,按照其重要性,这些堡、台分为极冲、次冲,以此决定驻*的多少。三面 邻敌的辽东镇,边境线长达两千多里,明*沿边一共设有“城砦一百二十所”。平时大家各自坚守,负责走阵、哨探、守瞭、焚荒等事,将士不敢怠惰。 成为辽东总兵官之后,李成梁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此前的十余年间,辽东镇一直战事不断。此时的明*将士还保有剽悍之气,三位前任的总兵官先后战死。李成梁招收健儿,选拔干将,大力整备边防,辽东的防卫很快面貌一新。 风雨山海关见证明末五位重臣命运悲欢沉浮 再现了大明王朝从迟暮走向崩溃的侧影 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吴三桂, 明清易代的大历史绕不开的五个名字…… 隐忍与桀骜、时势与偶然、君与臣,错综复杂的那些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