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的饱食--日本731细菌战部队揭秘(共3册)

恶魔的饱食--日本731细菌战部队揭秘(共3册)
作者: (日)森村诚一|译者:骆为龙//陈耐轩
出版社: 学苑
原售价: 93.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恶魔的饱食--日本731细菌战部队揭秘(共3册)
ISBN: 9787507720624

作者简介

森村诚一,拙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是无比的喜悦和荣誉。本人的拙作中,《人间的证明》和《恶魔的饱食》在中国以大大高于日本国内的出版册数得到了发行。26年前,为了《恶魔的饱食》进行创作取材,我在访问哈尔滨、沈阳和北京之际,中国的电视台播放了《人间的证明》(《人证》)的电影。当我听说这是电视台专门为了欢迎我的访华而特意播出的时候,我非常高兴。 这次我的主要7部拙作幸运地由中国社会出版社翻译、出版,我非常高兴,也感到非常光荣。中日两国是世界上最具有紧密关系的邻居,不可以说日本的文化没有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文艺方面,以共通的汉字为主的表现手段,两国文化间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本也有《三国志》和《水浒传》、《史记》等等,以至有许多人产生了这就是日本自古以来的历史剧的错觉。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谚语、诗和词,也大多是由中国传入的。 例如被日本人所熟知的芭蕉(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的作品《奥州小道》的开头曰:“日月乃百代之过客,流年亦为旅人—”,就被说成是模仿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我自己也是深受来自中国文化的极大影响。甚至我都想写我自己的《三国志》。处在这样的日本的文化环境之中,拙作在中国翻译,也许就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吸收其而成书的“倒进口”吧。 作为语言,本来就是为了增进人们相互理解和幸福而发明、而传情达意的手段。在众多的日本文学作品中选择了拙作,实为一种名誉。我希望以这些作品为桥头堡,更加靠近在所有意义上的伟大邻居——中国。

内容简介

被剥夺了人格的“人” 所谓“马鲁太”就是指关东军宪兵队和特务机关 以 及它所管辖下的“哈尔滨保护院”里关押的苏联人、 中 国人和蒙古人俘虏(也包括朝鲜人)。 关东军宪兵和特务机关逮捕了潜入中国各地的苏 联 红军情报军官、在作战中成为俘虏的中国红军(八路 军)干部及战士、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参加 抗 日运动的中国记者以及学者、工人、学生乃至他们的 家 属等许多人。 关东军把捕获的俘虏叫“马鲁太”,一律以特种 转 移的方式由各地送往731部队“口”字楼内的特设监 狱 之中。 被关东军逮捕的爱国者们,遭受非人的待遇,仅 仅 是被当做一块圆木头来使用的“马鲁太”。 由于是“马鲁太”,也就无须有人的姓名。凡是 送 往731部队的“马鲁太”,每个人都编上一个三位数 字的 号码。然后按编号分给前面谈到的各个班,归各班所 有。 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他们把“马鲁太”当做进行活 体 实验的“材料”来使用。 对部队的各个班来说,“马鲁太”的经历、人格 自 不待言,就连年龄也是毫无意义了。 在被送往部队之前,无论宪兵的审问是多么地残 酷, “马鲁太”仍然是会开口说话的人。 但是,自从他们作为“马鲁太”被关进部队之日 起,全部都变成了无法生还的实验材料。 也有一些女的“马鲁太”,她们是以反日分子的 嫌 疑而被逮捕的俄国女人和中国的女学生。女的“马鲁 太”主要用来作为性病的实验材料使用。 在部队“口”字楼的中间,有一幢混凝土的二层 建 筑,周围是用长廊围起来的。这里有许多单间牢房, 每 间牢房都有一个小窗户。这幢混凝土建筑同各研究班 直 接相联接,叫“马鲁太小屋”(即731部队特设监狱) 。 特别班管辖的“马鲁太小屋”,左右分为两个部 分, 通常称做“7号楼”和“8号楼”。从移驻平房初期起 , 各建筑物就从1号起按顺序以编号称呼。原则上“7号 楼”是关押男的“马鲁太”,“8号楼”是关押女的 “马 鲁太”,由于女的“马鲁太”少,有时“8号楼”也 关 押男的“马鲁太”。 据被告人川岛在哈巴罗夫斯克军事法庭上所作的 证 词,731部队经常关押着二三百名“马鲁太”。实际 数字 没有记录。 根据各班的实验研究的不同目的,“马鲁太”被 转 移到单间,或以三至十人为单位被转移到杂居房。 在送入731部队监狱之前,他(她)们一直受到关 东军宪兵队夜以继日的拷问,但是,一旦被送进了 731 部队,就停止进行任何拷问和虐待,也不强制他(她) 们服苦役。 不仅如此,他们供应“马鲁太”最好的伙食,给 予 充分的睡眠,甚至还发给他们维他命药剂,以便早日 恢 复已经衰弱了的体力,恢复为健康的肉体——这就是 赋 予被关押的“马鲁太”的任务。 由于获得了充分的营养,除了做完冻伤实验后的 人 以外,其他“马鲁太”都很胖,每天什么事情也不做 。 到接近供做实验时,肯定是死,或者说等待他们的是 地 狱般的痛苦,但是直到走上实验台的前一天,他们每 天 的生活是无所事事,表面上是十分无聊的。 作为“马鲁太”而关押的中国女教师做纸捻,并 以 它作材料编制小的中国鞋或其他工艺品。这就是“马 鲁 太”的日常生活。 但是,营养丰富的日常生活是短暂的。 “马鲁太”的新旧更替是十分频繁的,大致是按 照 两天三个人的比例被当做实验材料来用掉。 据后来川岛被告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远东军事 法 庭上的供述,在1940年至1945年期间,731部队“消 耗”掉的“马鲁太”达3000人以上,但是原部队人员 一致做出的证词是“恐怕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