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麦田的守望者

文化麦田的守望者
作者: 吴声怡
出版社: 上海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1.80
折扣购买: 文化麦田的守望者
ISBN: 9787567117914

作者简介

吴声怡,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化学家,S理论创始人、新农人文化奠基人。现任福建农林大学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欧文化沙龙》特邀顾问,北京大学《海峡论道》导师,海峡动漫影视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会高级顾问,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常务理事,福建省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茶文化研会副会长。近年代表作:《自在人:管理学的人性揭竿与价值革命》(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文化心中国》(台湾白象出版社2014年7月)。

内容简介

没有星星,没有云 我刚看了某大师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学佛人如 何理直气壮地求财。看这题目,就觉得不爽!“学佛 人”还“求财”?还“理直气壮”?而且出自一位佛门 “高僧大德,,之口! 对这位“大师”,其实我早有研究。我几乎通读 过他出版的、挤满了新华书店书架的所有“论著”, 那些“论著”真是铺天盖地!就连那庄严的佛门大殿 ,也摆满了他的“专著”。但我只用一句话归纳他的 “学说”:分文不值!之所以分文不值,是因为他的 东西未入佛门究竟。 如果说某“学术超女”教授的东西是“鸡汤”, 那么,大师的东东就只是“菜汤”,甚至连菜汤都不 如,纯粹是打着宗教的旗号招摇名利。如果把他身上 的那件袈裟脱了,他的那副尊容,还不如鼓山路边一 个摆摊算命的“庄严”。 天下万物各行其道!既然投身佛门,怎么还想着 “求财”?要求财,就去办企业,做实业;要求官, 就去考公务员;你人了佛门,就该心无旁鹜:求佛求 道。 道常无为!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比如你是 一寺方丈,你受十方供养,衣食无忧,你整天干什么 ?修行!什么“发展文化产业”,“振兴民族文化”, “建立和谐寺院”,这些都是走火人魔!那是市长的 事,你僭越啦!这叫: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必遭祸殃 。 在古印度,曾经有这么一位国王,他散尽万贯家 产,只给自己留下一张毛毯,飘然而去,走上修行路 。在路上,有一根荆棘钩住了他的毛毯。为了不伤及 荆棘,他把毛毯撕下一半留给荆棘,自己剩半张毛毯 。又走了一段路,他碰见一个乞丐,他没有东西可以 给了,除了半张毛毯。但是,他给了,给出了最后的 半张毛毯。从此他一丝不挂,托钵修行,日食一餐, 天当被,地当床。后来,这位行者成为一代宗师。 佛教传人我东土胜地,后来演化出丛林制度,这 已经给出家人极大的福荫了,作为修行者,应当知足 。 但有那么一群闽东人,以出家为“事业”,通过 “承包寺庙”,大发其财,香车名牌,真金白银,一 概照单全收。还以为自己是济癫大和尚,可以酒肉穿 肠过、佛祖心中留了呢!如果是这样,请你把吃进去 的鱼吐出来变成活鱼,放养到池塘给众生开眼看看。 无道无功,利用众生纯朴的信仰,发自己的财, 这个孽,百万亿干劫也消不了!以寺庙为“平台”, 把民众信仰当赚钱工具,这事万万干不得!因为它不 符合道。可离非道,离道就是邪教。政治也一样,为 政有为政之道。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这就是政治之道。你不能、也不该利用民众信仰 去搞政治,比如为了某些目的,今天捧“牛祖”,明 天捧“羊祖”,后天捧“什么祖”,若不符合我利益 了,又加以口诛笔伐。这不是大政治家干的事,这是 山贼毛盗、猥琐小人干的事。在欧美,你见过哪个宗 教领袖到大学里演讲布道吗?为什么? 还有,在西方对未成年人灌输宗教信仰,是违法 的。孩子还没成年,你说你是他爹,要他信什么什么 叉叉教,这不是灵魂强奸吗? 更可怖的是,有些公司老板自己信了什么叉叉教 ,却通过公司制度强迫员工也跟着信。这都是什么事 嘛! 上帝无言,百鬼狰狞!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艺术、思想、学术 都出现了这类情形。一些如某大师之流的“高僧大德 ”四处招摇。他们也许只是某家电视台的一夜“营销 ”,也许只是某位“高官”的一次接见,然后就一路 “走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从来不同意愤青们愤世嫉 俗的作派,我以为,中国当今社会现状,一定是好事 !但前提是:社会要开放! 在开放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魑魅魍魉、百鬼 狰狞并不可怕。 星有芒角,见月暗淡。 没有火,没有太阳。没有星星,没有云。 有人问:“什么是修行人本分事?”我回答:“ 为什么扔掉真金,却去捡瓦片碎石呢?” 论名利与剑造力 愈是伟大的人物,人们需要愈长的时间才能够看 见他们的伟大。因为当一个真正的伟人诞生时,没有 任何标准能够认定他的伟大,没有任何地图能够找到 他。他必须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而当他创造出自己的 价值时,他也已经走了。 比如耶稣,在他的时代里并不有名。如果没有《 圣经》,甚至不会有任何关于他的记录。这些记录来 自他的几位门徒,除此之外从来没有人提起他,没有 人关心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过。 耶稣在世的时候没有名声,也不算成功,但渐渐 地,他变得愈来愈重要,慢慢地人们开始认识他,但 这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然而,你仔细想想……耶稣所说的话是非常具有 创造力的,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说过话,他对于说话 的技巧、对于辩论没有任何概念,从来没有学习过这 方面的课程,但他的辩论有史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够与 之相较。他的秘密是什么呢?因为他拥有真正的洞见 ,他已看透了那个未知的;他触摸过未知,还有那个 不可知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的是名声,那就别谈创造力。 我并不是说具有创造力的人不会出名,只是那是非常 罕见的事情,几乎是种意外,而且很花时间。 那些在学校里得过金牌奖的人后来都不见了,没 有再显示他们的任何价值;他们的辉煌终止于金牌, 得奖后便不再有任何消息。生命并不苛求他们,那到 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他们虽然得到了文凭却失去 了所有,现在他们唯一拥有的只是文凭和学位了。 我曾经收到一张教授的名片,名片上除了一大排 头衔外,还用括号注明硕士是南方某著名大学的,博 士是北方某著名大学的。看来此公除了头衔,一无所 有。后来听他讲座,果然一无是处。 真正聪明的人不见得能够合乎社会的标准。你知 道爱因斯坦没有通过他的大学入学考试吗?这么富有 创造力又聪明的人,要他像其他人一样用那么愚蠢的 方式来考试是不可能的。 而那些被各式各类的考试淹没的中学培养出来的 学生基本是蠢才,如各地的什么一中、三中、附中的 学生,那儿出来的学生哪里还是人,简直就是一台考 试机器。 但这不能怪学生,不能怪孩子。每一个孩子在最 初入学的时候都非常的聪明,但很少有人离开大学时 仍然是聪明的。 你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呢?各种资料而已。你头 脑里充满了记忆,你可以重复,可以再创造,也就是 所谓的考试。如果你能够吐出所有填塞给他的资料, 你就被认为是聪明的。所以,你被强迫吞咽下各种资 料,不断地吞咽,然后再把它们呕吐出来填到测验卷 上。如果你能够有效率地呕吐,你就被认为是聪明的 ;如果你吐出来的东西和当初塞给你的一模一样,你 就被认为是优秀生。 有大学生模仿小沈阳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 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一睁,一上 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下 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是人醒了,但没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 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我说过,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方式需要彻底的转变。课堂里需要有 更多的喜悦,大学里需要有更多的生机,更多的舞蹈 、音乐、诗意,更多的创造力和更多的聪明,而强记 学习的方式必须被彻底地扬弃。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早在20多年前就号召学生 :如果老师课讲得不好,你们可以不听。 大学之魂是创造。 可是,你可以到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里逛一逛,看 看那里都有些什么创造性的工作。在大学里,数以干 计的论文不断地发表出来,各种名号响亮的学位也不 断地颁发出去,但从来没有人关心那些论文的下场如 何,它们只是在图书馆里不断地累积成为垃圾而已。 没有多少人会去阅读它们,没有多少人会因此得到灵 感。好吧,或许有少数人会去看一看那些论文,但那 也只是因为他们需要写出另一篇论文,这些未来的博 士当然得看一看这些论文。 但这样的大学无法创造出莎士比亚、泰戈尔、托 尔斯泰、纪伯伦。这样的大学制造出来的只是垃圾, 一些全然无用的东西,这就是不断发生在大学里的智 力游戏。 聪明才智创造出毕加索、梵高、莫扎特、贝多芬 。聪明才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向度,它与头脑无关, 而与心有关。P3-6